【梁启超·论正统】自周秦以后,无一朝能当正统之名者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6:19 1

摘要:*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进献给朝廷。乾隆由材质判断此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而其篆法又与《辍耕录》所摹蔡仲平本颇合,收藏于乾清宫西暖阁。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进献给朝廷。乾隆由材质判断此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而其篆法又与《辍耕录》所摹蔡仲平本颇合,收藏于乾清宫西暖阁。

关于“正统”这事儿,历代史家吵翻了天。朱熹的《通鉴纲目》和乾隆的《御批通鉴》搞了份“正统王朝名单”:

秦、汉、蜀汉、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唐、五代(梁、唐、晋、汉、周),再到宋、南宋、元、明、清。

他们判定正统的标准大概有六条,但仔细一推敲,全是漏洞:

1. 按地盘大小定正统

规则:谁统一天下谁就是正统,比如西晋、元朝。

bug:那前秦苻坚巅峰时版图比东晋大好几倍,金国强盛时也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这账怎么算?

2. 按在位时间定正统

规则:统一但短命的算伪政权,比如项羽、王莽。

bug:北魏立国比南朝的宋、齐、梁、陈都长,吴越钱镠、南汉刘隐政权比五代还持久,西夏更是扛了350年跟汉唐差不多,这些不算正统?

3. 按前朝血脉定正统

规则:有前朝皇室血统的算正统,比如蜀汉、东晋、南宋。

bug:按这逻辑,周朝后代杞国、宋国该并立,周朝反成篡位者了。更打脸的是,南明三帝活蹦乱跳时,清朝史书直接当他们不存在。

4. 按前朝首都定正统

规则:占前朝都城的算正统,比如曹魏占洛阳、五代占长安、洛阳。

bug:五胡十六国占的可都是中原故土,女真统治的也是汉唐遗民,这怎么算?

5. 按后代继承关系定正统

规则:被后代承认的算正统,比如唐朝认隋朝,宋朝认后周。

bug:晋朝算正统,那被晋篡位的曹魏为啥不算?唐朝认隋朝,隋朝认北周,北周认北魏,怎么到北魏就不算了?

6. 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

规则:汉族政权才是正统, 如宋、齐、梁、陈等是。

任公吐槽:此六者,互相矛盾,通于此则窒于彼,通于彼则窒于此。而据朱子《纲目》及《通鉴辑览》等所定,则前后互歧,进退失据,无一而可焉。请穷诘之。

【梁启超·论正统】若夫以中国之种族而定,则诚爱国之公理,民族之精神,虽迷于统之义,而犹不悖于正之名也。而惜乎数千年未有持此以为鹄者也。李存勖、石敬瑭、刘智远,以沙陀三小族,窃一掌之地,而靦然奉为共主。自宋至明百年间,黄帝子孙,无尺寸土,而史家所谓正统者,仍不绝如故也。而果谁为正而谁为伪也?于是乎而持正统论者,果无说以自完矣。

️ 中华民国之玺 | 1928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中华民国之玺为缅甸翠玉雕刻而成,玺钮顶刻青天白日国徽,乂字形桥纽上雕十二章并系宝蓝色丝穗绶带。荣典之玺为新疆和阗玉制作,覆斗纽顶同国玺刻国徽,四周雕十二章装饰,并系蓝色丝穗绶带。

为啥“正统论”这破事儿能吵几千年?俩原因:

第一,当权者往自己脸上贴金!

司马光早就吐槽过:南北朝互相骂对方是“索虏”、“岛夷”,后唐庄宗一上台就把后梁踢出正统序列——全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双标操作!

最典型的“蜀魏正统之争”,根本是历史为现实服务:

⚜️西晋陈寿捧曹魏:因为西晋篡了曹魏的位,要是曹魏不算正统,西晋就是乱臣贼子!

⚜️东晋习凿齿捧蜀汉:东晋偏安江南,要是按“占都城=正统”的标准,北方胡人政权反而成正统了,东晋岂不成了伪政权?

⚜️北宋司马光再捧曹魏:北宋和西晋一样篡位建都开封,必须坚持“占都城=正统”!

⚜️南宋朱熹又翻案捧蜀汉:南宋和东晋一样偏安,只能祭出“血统论”给自己撑腰!

说白了,标准随便换,核心就一条:当下谁掌权,就发明对自己有利的理论!

更离谱的是,五代这种凑数的也能算正统?

⚜️朱温是土匪,后唐后晋后汉是沙陀族,放南北朝就是“五胡乱华”,到宋朝居然成“五代”了?

⚜️郭威勉强算汉人,但得国不正、地盘只有二十分之一,五家加起来才52年——也配叫“圣仁神武”?

为什么宋朝非要给五代贴金?

因为赵匡胤篡了后周,只有承认五代是正统,宋朝才不算谋反!这套“篡位合理化”流程,跟当年晋朝篡魏后硬说曹魏是正统,一模一样!

到了清朝更露骨:

⚜️顺治年间礼部直接说:辽金当年让宋朝称臣纳贡,该进帝王庙!

⚜️最后不光辽金皇帝全进,连北魏一堆皇帝也塞进去——不就是因为自己也是“异族入主”,惺惺相惜吗?

【梁启超·正统论】由此言之,凡数千年来哓哓于正不正、伪不伪之辨者,皆当时之霸者与夫霸者之奴隶,缘饰附会,以保其一姓私产之谋耳。而时过境迁之后,作史者犹慷他人之慨,断断焉辩得失于鸡虫,吾不知其何为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1949年.国家博物院藏.谈虎斋摄影

*方形圆柄,印面边长7厘米、章体厚2厘米,柄长9.3厘米,铜胎铸字

第二,腐儒歪解经典,培养奴性!

这帮人死脑筋认为:

1. 天下必须有个“神圣皇帝”,不能真空期;

2. 同时只能有一个“神圣皇帝”。

于是出现神逻辑:

⚜️没皇帝时:管你是土匪、夷狄、篡位者,随便抓个人就吹成“天命所归”!

⚜️皇帝扎堆时:像抽签一样选一个捧成真龙天子,其他全是乱臣贼子!

更精分的是:

⚜️同一个人,在A史书是乱贼,在B史书成圣君;

⚜️同一本史书,今天骂他是夷狄,明天夸他是明主!

试问:圣君和贼子的人格天差地别,怎么可能随意切换?无非是史笔如橡皮泥,随便捏罢了!

️ 大清嗣天子宝 | 清.乾隆

*《交泰殿宝谱》载“以章继绳之用”,金制,交龙纽,汉篆文、满本字文,册立太子用玺。

【梁启超·正统论】异哉!此至显、至浅、至通行、至平正之方人术,而独不可以施诸帝王也。谚曰:“成即为王,败即为寇。”此真持正统论之史家所奉为月旦法门者也,夫众所归往谓之王,窃夺殃民谓之寇。既王矣,无论如何变相,而必不能堕而为寇;既寇矣,无论如何变相,而必不能升而王,未有能相即焉者也。

荒唐不?看人下菜碟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到皇帝身上就全乱套!俗话说“成王败寇”——这本是街头巷尾的大实话,到了史官笔下却成了万能橡皮泥!

真道理应该是:

⚜️众望所归叫“王”,祸国殃民叫“寇”。

⚜️王就是王,再落魄也不会变寇;寇就是寇,一时得势也成不了王。

你看国际案例多清楚:

⚜️美国独立成功,是正义之师;就算菲律宾抗美失败,谁会说他们是匪寇?

⚜️元朝侵日是侵略者;就算蒙古统治俄罗斯几百年,俄罗斯人至今视其为灾难!

可中国史书呢?精分现场!

⚜️金兀术在《宋史》是虏寇,在《金史》就成了太祖皇帝——都是汉人史官写的!

⚜️朱棣先是“燕贼”,龙袍一披就成了“永乐大帝”;

⚜️曹丕、司马炎更是层层洗白:从侯爵到公爵再到皇帝,篡位硬是走完流程!

替这些“失败者”憋屈!

⚜️匈奴冒顿、安禄山、吴三桂:但凡他们成功夺天下,史书立马跪喊“太祖高皇帝”!

⚜️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稍微运气好点,那些“承天广运”的彩虹屁早糊脸上了!

不服?比比看!

⚜️朱元璋人品比得过窦建德?

⚜️萧衍才能超得过王莽?

⚜️赵匡胤功劳大得过项羽?

⚜️李存勖实力强得过冒顿单于?

⚜️西夏李元昊立国三百五十年,比隋朝差哪儿了?

可前者统统成“圣君”,后者全是“反贼”——凭什么?就凭他们成功了!

【梁启超·正统论】吾无以名之,名之曰幸不幸而已。若是乎,史也者,赌博耳!儿戏耳!鬼蜮之府耳!势利之林耳!以是为史,安得不率天下而禽兽也?而陋儒犹嚣嚣然曰:此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伦也!国之本也!民之坊也!吾不得不深恶痛绝夫陋儒之毒天下如是其甚也。

所以史书是什么?

⚜️赌场!骰子扔出个皇帝就通杀!

⚜️儿戏!今天喊贼明天拜神!

⚜️势利眼俱乐部!谁赢他们捧谁臭脚!

就这,还有腐儒扯什么“天地纲常”?我呸!就是这帮人毒害了中国几千年!

既然这样,咱就掀了这千年牌桌,说句痛快话:周朝以后,就没一个朝代配叫“正统”!

按我的三大铁律,统统不及格:

第一,异族统治不算正统!

⚜️ 元朝、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小强)直接出局!北魏北齐北周、辽金?更别提了!

第二,篡位上台不算正统!

⚜️曹魏、晋朝、南北朝全体、隋朝、后周、北宋(欺负孤儿寡母的赵匡胤好意思?)全刷掉!连唐朝也得补一刀——李渊不也是从表弟杨广手里抢的天下?

第三,强盗土匪不算正统!

⚜️后梁朱温(流氓出身)、明朝朱元璋(红巾军系统)直接淘汰!就连汉朝刘邦,当年不也被骂过“沛县无赖”?

那到底啥才算正统?

答案就一句话:正统在国不在君,在民不在王!

死盯着一个皇帝找“正统”,根本是缘木求鱼!

如果非要找个参考样板:

看看英国、德国、日本这些立宪国家——王位继承按宪法来,新君上岗先向全民宣誓守宪,老百姓点头才算数。这还有点“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思,勉强算贴近“正统”精神。

可咱中国几千年呢?

全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就这还争什么“正不正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猴戏!我一边可怜这帮人的愚蠢,一边恶心他们的虚伪!

最后喊话未来真正的史家:

别死磕皇帝家谱了!多写写国民命运的兴衰、国力的强弱、人民是当家做主还是做牛做马——这些才是历史的真章!

【梁启超·正统论】然则不论正统则亦已耳,苟论正统,吾取翻数千年之案而昌言曰:自周秦以后,无一朝能当此名者也。第一,夷狄不可以为统,则胡、元及沙陀三小族,在所必摈,而后魏、北齐、北周、契丹、女直,更无论矣。第二,篡夺不可以为统,则魏、晋、朱、齐、梁、陈、北齐、北周、隋、后周、宋,在所必摈,而唐亦不能免矣。第三,盗贼不可以为统,则后梁与明在所必摈,而汉亦如唯之与阿矣。然则正统当于何求之?曰:统也者。

【梁启超·正统论】在国非在君也,在众人非在一人也,合国而求诸君,舍众人而求诸一人。必无统之可言,更无正之可言。必不获已者,则如英、德、日本等立宪君主之国,以先法而定君位继承之律。其即位也,以敬守宪法之语誓于大众,而民亦公认之。若是者,其犹不谬于得邱民为天子之义,而于正统庶乎近矣。虽然,吾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何处有此?然犹龂龂于百步五十步之间,而曰统不统正不正,吾不得不怜其愚,恶其妄也。后有良史乎!盍于我国民系统盛衰、强弱、主奴之间,三致意焉尔。

️ 历代帝王图 | 唐.阎立本

来源:张氏道可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