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从礼器到生活,榉溪的九百年儒脉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6:07 1

摘要:木铎,古以金腔木舌为形,司教化、传政令;今在榉溪,它既是礼乐仪典的象征,更是儒学融入日常的见证。2025年秋,婺州孔子文化周在此启幕,这座拥有九百载孔氏传承的圣裔古村,以“木铎”为线,串联起一场从形式到内涵的文化图景。

木铎,古以金腔木舌为形,司教化、传政令;今在榉溪,它既是礼乐仪典的象征,更是儒学融入日常的见证。2025年秋,婺州孔子文化周在此启幕,这座拥有九百载孔氏传承的圣裔古村,以“木铎”为线,串联起一场从形式到内涵的文化图景。

为体:礼乐仪轨的当代复现

木铎之金腔,象征礼乐的规范性与仪式感。文化周期间,榉溪通过“木铎启程”仪式、宋代乐舞、编钟雅乐及祭孔六佾舞等展演,系统复原传统礼乐场景。这些活动不仅具观赏性,更重在传递礼乐文明中所蕴含的秩序与和谐理念,使古典仪轨成为可感知的文化载体。

木舌为用:民间生活的儒学表达

木铎之木舌,取其振鸣传响之功能,喻指教化在民间的传播与接纳。在榉溪,儒学不止于庙堂,更融入市井生活。土布龙、莲花落等民俗活动,乡规民约中的伦理共识,以及村民日常交往中自然流露的仁爱观念,共同构成儒学在乡土社会的生动实践,体现“活态传承”的真实内涵。

声闻于野:从榉溪出发的儒学回响

木铎之声,由近及远。文化周期间举办的“乡村儒学活态传承”文化对话,以榉溪为案例,探讨儒学在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当代价值。学者与实践者在此交流观点、提炼经验,使榉溪的局部实践,成为观察儒学当代转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乡村儒学”走向更广阔的对话平台。

金腔为体,木舌为用,声闻于野。榉溪以木铎为喻,展现了一条从仪式复现到生活融入,再到思想对话的儒学传承路径。九百年儒脉在此不仅是历史遗存,更是一种持续生长的文化力量。

编辑:邢媛

来源:热点情报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