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明确指出,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科创板日报》9月27日讯(记者 李佳怡)海澜之家加码海外市场,拟冲刺港股IPO,实现“A+H”上市。
9月26日,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明确指出,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同时,海澜之家也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关于本次发行并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本次发行并上市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也具有不确定性。
业绩一年涨一年跌,库存飙至超百亿元
海澜之家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为周建平。公司创立之初便以“男人的衣柜”作为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男装消费群体,并采用“平台+品牌”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运营,一度跃升为中国男装市场的头部企业之一。
2014年4月,海澜之家通过重组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当前总市值已超300亿。2020年11月,周立宸接替其父周建平出任海澜之家董事长。在其领导下,海澜之家进一步推进从“男人的衣柜”向“全家人的衣柜”的战略转型,并加速推进相关布局。
据海澜之家最新半年报披露,旗下拥有男装主品牌“海澜之家(HLA)”、女装OVV、潮流品牌黑鲸、婴童品牌英氏等多个自主品牌。在国际合作方面,则获得奥地利运动品牌HEAD在中国区的服饰授权,并独家代理阿迪达斯FCC系列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
尽管海澜之家持续推动转型,但其曾广为人知的“男人的衣柜”形象,在年轻群体中已被调侃为“爸爸的衣柜”。近年来,公司业绩增长明显乏力,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呈现波动运行趋势。
据历年财报显示,海澜之家2020年营业收入为179.6亿元,同比减少18.26%;2021年回升至201.9亿元,同比增长12.41%;但2022年再度下滑至185.6亿元,同比减少8.06%。2023年虽实现反弹,营收达215.3亿元,增幅达到15.98%。然而,2024年又回落至209.6亿元,同比减少2.65%。
海澜之家近年来净利润表现同样呈现显著波动,也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不稳定。2020年净利润为17.85亿元,同比下降44.42%;2021年回升至24.91亿元,同比增长39.60%;2022年回落至21.55亿元,同比下降13.49%;2023年增至29.52亿元,同比增长36.96%;而2024年则再度下滑至21.59亿元,同比下降26.88%。
到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业绩再次呈现增长趋势。今年1-6月,其营收达到115.7亿元,同比增1.7%;净利润实现15.7亿元,同比上涨3.83。其中海澜之家系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5亿元;海澜团购定制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3亿元;其他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五年来,海澜之家的存货规模也在持续攀升,从2020年的74.16亿元逐步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102.55亿元。这一持续增长的库存水平,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存货跌价风险的担忧。
加码海外市场,寻新业绩增长点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绩增长乏力的现状,海澜之家也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
“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从单点试水到集团化协同作战,中国时尚品牌出海已成为时尚产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海澜之家在财报中强调道。
海澜之家的海外拓展始于2017年,其首家海外门店落户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着国际化战略的启动。
从业绩贡献来看,海外业务虽保持增长态势,但整体规模仍然有限。2022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2.19亿元、2.72亿元和3.5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22%、1.31%和1.76。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澜之家海外市场门店数为111家,海外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
海澜之家在财报中表示,在深耕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今年下半年将推动中亚、中东、非洲市场的布局,预计在悉尼开出澳大利亚首店。
此次启动港股IPO,海澜之家也明确表明,旨在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自身国际化品牌形象。这也意味着海澜之家在面临国内增长瓶颈与品牌老化挑战的背景下,正试图通过资本国际化打开新一轮战略突围空间。
然而,能否借助出海破解库存高企、品牌形象固化等现存难题,或是海澜之家从“男人的衣柜”走向“世界的衣柜”这一愿景能否实现的关键。资本市场也正在等待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全球化故事。
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