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万亿市场!为何银发经济,难出 “阳光下的巨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5:35 1

摘要:“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的口号刚淡出视线,郑州街头的足力健门店就换了绿招牌,卖起了3.9元的馄饨、9.9元的鸡蛋。

“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的口号刚淡出视线,郑州街头的足力健门店就换了绿招牌,卖起了3.9元的馄饨、9.9元的鸡蛋。

这个曾经年入40亿的老人鞋王者,如今靠卖低价有机食品转型,背后藏着20万亿银发市场的尴尬,明明蛋糕够大,却没一家能光明正大地做成巨头。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它宛如一颗骤然升起的璀璨明星,以独特姿态迅速崭露头角,其发展态势格外引人注目,光芒夺目。

2014年,创始人张京康在保健品行业折戟沉沙后,敏锐察觉到老年人选购一双合脚鞋子的艰难困境,这一发现或许也开启了新的事业契机。

他蹲在社区里研究上千位老人的脚型,摸准了防滑、轻便、舒适这三个核心需求。

凭借与双星集团携手打造的“六超老人鞋”,足力健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仅一年时间,这款产品的销量便高达40万双。

2015年请张凯丽代言,砸2亿上央视打广告,权威背书一下抓住了老年人的心。

到2019年,全国5000家门店,营收冲到40亿,妥妥的行业龙头。

市场监管部门经严格检测,发现足力健鞋子在耐磨性与强度方面未达标准。

鉴于此,监管部门责令该品牌迅速开展整改工作,以保障产品质量。

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攒了几百条,消费者慢慢不认可它的专业性了。

这不能全怪消费者挑剔,足力健对外说有500多项专利,仔细看大多是外观设计,根本没核心技术护城河,2020年,疫情如狂风骤雨般袭来。

线下门店在这场风暴中大批倒闭,销售额呈雪崩式暴跌,企业经营陷入绝境,甚至连员工工资亦难以为继。

库存积压,资金被大量占用,动弹不得,而债务却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堆积如山,形势愈发严峻,亟待解决之策。

张京康后续透露,公司每年将七八成收入用于偿债。

2023年,公司偿还债务达1.8亿,然而至2024年,仍有7亿资金缺口待填补。

本来想靠“孝心”牌站稳脚跟,却因重营销轻质量摔了跟头,足力健的倒下,其实是很多银发企业的缩影。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早突破3亿了,65岁以上的也占了总人口的15.6%,算下来银发经济规模很快就要到20万亿。

但这市场看着热闹,内里却分得特别散。

老人其实不缺钱,2023年60岁以上人口累计财富有78.4万亿元,存钱的比例更是普通人的两倍。

当下,财富分配不均之象凸显。

机关单位退休人员月入六千有余,企业退休者三千出头,而城乡居民每月仅两百多元,如此差距,着实引人深思。

这样一来,消费能力直接分成了三六九等,想做一款能覆盖所有人的产品根本不现实。

供给端的状况可谓是一片混沌,乱象丛生,宛如一锅煮沸后肆意翻滚、毫无头绪的热粥,混乱无序之态尽显。

前几年资本都盯着养老机构,每年新增15%,2024年已经有36万家,床位800万张。

但北京的养老机构平均一半床位都空着,广州还有机构直接倒闭了。

坦率而言,并非老人们不愿前往,实乃囿于经济状况,高昂的费用让他们无力承担,只能望而却步。

泰康之家算行业头部,可它拿地建社区的重模式太烧钱,五年投了600多亿,毛利率却一年比一年低,普通人更是望尘莫及,毕竟能承受每月3000元以上养老费的老人,只占15.8%。

银发市场里不是没有赚钱的,只是大多藏在暗处。

浙江安吉有家做磁疗床垫的企业,就在两三个省份运营,一年能赚近30亿,净利率高达30%。

它的套路是搞免费旅游,让老人住自家酒店体验床垫,不强行推销,全靠口口相传拉客,就这么悄悄把钱赚了。

反观想站在阳光下的企业,大多举步维艰。

汤臣倍健早年靠药店渠道起家,“专柜+营养顾问”的模式让它毛利率超60%,2021年市值还超过了美国的康宝莱。

可2020年医保控费后,药店不能刷医保买保健品,它的日子立刻不好过。

2024年经销商少了200家,2025年第一季度线下收入直接降了一大截,更糟的是行业里的乱象。

2025年7月央视还曝光过,有人靠送免费鸡蛋拉老人进微信群,直播卖虚假宣传的保健品。

据中消协数据显示,保健品投诉中,高达七成涉及虚假宣传问题。

与此同时,传销类案件增长态势迅猛,此种现象着实值得关注与警惕。

把老人当“韭菜”割,这样的市场环境根本长不出正经巨头。

如此看来,20万亿的银发市场缺的不是机会,是沉下心做事的企业。

足力健的教训、汤臣倍健的困境都说明,只靠营销玩概念走不远,有核心技术、能匹配真实需求才是根本。

等行业少些套路多些真诚,或许真正的“阳光巨头”才会出现。

来源:游史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