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画艺术的雅集里,我和雍小平院长在老博会满壁墨香前驻足。那些或苍劲或秀逸的书法、或写意或楷书的作品,是传统艺术的生动注脚。这里是笔墨的天地,是文化的纽带,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匠心,每一次驻足都在续写艺术传承的故事,让书画之美在交流与欣赏中,于时光里愈发醇
迎双节在西安老博会的文化展区里,一幅幅书法作品如文化瑰宝,每一次艺术交流的合影,都是墨香与情谊的生动凝结。
毛体爱好者 常向民
菩萨蛮 大柏地
书画艺术的雅集里,我和雍小平院长在老博会满壁墨香前驻足。那些或苍劲或秀逸的书法、或写意或楷书的作品,是传统艺术的生动注脚。这里是笔墨的天地,是文化的纽带,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匠心,每一次驻足都在续写艺术传承的故事,让书画之美在交流与欣赏中,于时光里愈发醇厚绵长。
这是章新芳老师福佛作品“福佛”共体字书法笔画流畅、气韵生动,体现出老师的笔墨功底,在传统书法笔法的基础上,有灵动的艺术表现力。
这是一幅富有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毛体书法作品场景。 书法特点:毛体书法以其大气磅礴、刚劲有力的风格著称,这幅作品笔画流畅奔放,布局错落有致,尽显毛体书法的神韵,传承了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张照片意义非凡,它是文化传承与公益情怀的生动交融。何平老师的书法作品“清风竹影静,荷塘蛙声轻”,以苍劲的笔墨展现了传统隶书的韵味,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是书法艺术的精品。而与西安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郭玉山的同框,更让这幅作品承载了艺术与公益的双重价值,既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欣赏,也彰显了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是艺术之美与公益之善的美好相遇,值得永久珍藏。
这是在西安老博会与尼泊尔朋友的合照,意义颇为深厚。 它是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西安老博会本就是多元文化汇聚的平台,与尼泊尔朋友的同框,让中国与尼泊尔的文化在这一刻产生了交集。背景中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织物、地毯等,是尼泊尔文化的缩影,而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有着自身的文化底蕴,二者的碰撞,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互动与相互欣赏,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这张与郭玉山会长的合影,是老年文化艺术与公益事业融合的珍贵印记。 在西安老博会“银龄集市”的展区里,满墙的书法、绘画作品尽显传统艺术的魅力,“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等楹联传递着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美好期许。与郭玉山会长的同框,既体现了对老年文化艺术的重视,也彰显了公益组织在传承文化、服务老年群体方面的努力,是文化关怀与公益担当的生动体现,为老年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幕。
这幅“佛”字书法作品及合影,是文化内涵与艺术交流的美好凝结。 “佛”字书法构思精妙,将人物形态融入字体之中,笔墨苍劲且富有禅意,传递出对佛学文化的尊崇与艺术化表达。与张宝玉和书画友人同框,在老博会的文化展区背景下,既展现了书法艺术在宗教文化题材上的创作魅力,也体现了艺术界同仁间的交流互动,为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融合留下了富有深意的一幕。
在“社启长安·银龄集市”的老博会展区背景下,诸位书法爱好者与创作者共同展示这幅作品,体现了对毛体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推崇,也为老年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平台,让红色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活力,成为连接历史、艺术与社会文化的纽带。
这幅是著名书法家李二幸老师赠送我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传承与知音相惜的珍贵见证。 作品内容选取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笔力雄健、气韵贯通,尽显书法艺术的潇洒风骨,也传递出诗句中豁达豪迈的人生态度。在“银龄集市”的文化展区背景下,与李二幸老师的同框,既体现了对经典诗词与书法艺术的双重尊崇,也承载着艺术界同仁间的真挚情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艺术交流留下了富有温度的一幕。
行摄天下”传递出对摄影艺术与人文探索的追求,结合书法载体,将艺术创作与生活情怀融合,展现出传统书法在当代文化场景中的活力,也契合了活动中文化交流、艺术分享的氛围。
在老博会的艺术展区,与人物画家孙波老师的同框,是传统国画艺术交流的动人瞬间。背景中牡丹、仙鹤、荷花等国画作品,尽显孙波老师在人物与花鸟题材上的艺术功力,笔墨间的神韵与色彩的灵动,展现了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这场文化盛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艺术一笔。
这些在西安老博会的艺术邂逅,如同一串串墨色的珍珠,串联起书法、绘画的艺术之美,也凝结着跨界交流的真挚情谊。它们不仅是瞬间的记录,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共鸣的永恒印记,在时光里熠熠生辉,持续书写着传统艺术与当代交流的动人故事。
来源:龍丘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