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四个100”文化导师赋能余江文化新活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5:30 1

摘要:近日,省、市“四个100”文化导师们如同一股股清泉,涌入余江区,他们穿梭于机关、社区与乡村之间,在非遗传承、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培育活动,为余江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近日,省、市“四个100”文化导师们如同一股股清泉,涌入余江区,他们穿梭于机关、社区与乡村之间,在非遗传承、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培育活动,为余江的文化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挖掘特色文化,讲好余江故事

7月12日,江西日报社新法治报社副总编钟珊珊踏入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华丽转身,荣获多项荣誉。钟珊珊漫步在范家村的小巷中,听着村民们讲述着村子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历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表示:“余江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把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理念巧妙结合,像串珍珠一样,将余江的特色故事串起来,讲给更多人听。”此外,钟珊珊还积极参与微短剧生态大会,并走进区融媒体中心,为记者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她的到来,如同为余江的融媒体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7月23日,资深传媒专家吴治国来到中童镇,为镇领导班子成员、各村(社区)负责宣传工作的干部等80余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授课。他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学会用短视频这把‘利剑’,劈开流量与变现的大门。”随后,他围绕短视频拍摄制作、流量与变现、直播破局等核心模块展开深度讲解,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让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场知识的盛宴中。此外,吴治国还深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文艺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故事创作殿堂的大门,他与“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节目筹备组的交流,更是为节目增添了不少专业色彩。

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罗艺则聚焦于理论宣讲工作,走进磨仂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从余江本地的文化活动说起,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如剥洋葱般层层深入地解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社区居民们坐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罗艺的讲解,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家的心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引领。

传承古老技艺,培育非遗苗子

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国家级雕刻技能大师童胜富,一直是余江木雕制作技艺传承路上的领路人。4月13日,他走进鹰潭应用工程学院,一进教室,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他一边进行雕刻艺术讲座,一边手持刻刀,在木头上精心雕琢,那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手法,让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雕刻艺术的灵魂在刀尖跳动。

5月22日,童胜富又来到鹰潭市老年大学,为老干部们带来了一场木雕艺术鉴赏讲座。他指着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说:“这些作品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古今中外雕刻世界的大门。”老干部们跟随着他的讲解,仿佛穿越了时空,领略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雕刻魅力。

7月28日,童胜富来到马鞍社区,开启了“非遗进社区,木雕小课堂”。他从绘画基础入手,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学习木雕技艺。“孩子们,你们看,这一笔一划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要稳扎稳打。”童胜富笑着对孩子们说。后续,小课堂还将固定在每周一、周三开课,为余江木雕技艺培养后备力量,让这一古老技艺如同参天大树,根系绵延不绝。

解读精神内核,注入红色动力

8月28日,市“四个100”文化导师胡祖荣陪同江西五套记者一行,走进余江区锦江镇的韬奋故居。胡祖荣站在邹韬奋先生的画像前,深情地说:“邹韬奋先生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他们的讲解,韬奋精神的时代价值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为余江的文化传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日,胡祖荣又走进锦江镇流源村,以“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为主题,为全体党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红色教育课。他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剖析等形式,让党员干部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余江党史的厚重与力量。

此外,鹰潭市文化导师、余江吹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志在余江廉政公园开展特色活动。他的手中,一块块糖稀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杨志一边制作糖人,一边对家长们说:“我们不仅要学会这门手艺,还要把‘清白传艺,勤劳致富’的理念传承下去。”他还通过“晚间700暖灯计划”,探视巡访留守儿童,用歌声和故事陪伴孤寡老人,他的到来,让余江的夜晚充满了温暖和爱意。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如同一场春风,吹遍了余江的每一个角落,为余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来源:余江融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