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账号遭禁!从考研相声到1.8万志愿课,争议导师路在何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5:01 1

摘要:张雪峰,那个粉丝超6500万的教育博主,微博、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的个人主账号,全被限制关注了。

2025年9月24号,教育圈出了个大新闻。

张雪峰,那个粉丝超6500万的教育博主,微博、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的个人主账号,全被限制关注了。

平台页面上写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他工作室就回了四个字“正在反省”。

后来团队跟媒体透露,是因为直播里说了不当言论,被人举报了。

虽说他公司的其他账号还在正常直播卖货,但个人IP被这么精准限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位被千万普通家庭当“人生导师”的人,这次是真撞上硬茬了。

张雪峰能火到今天,真不是碰运气。

他最早可不是什么“网红导师”,就是个普通的考研辅导讲师。

本名叫张子彪,学的是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跟教育、网红这俩词八竿子打不着。

之前在海天考研、文都考研这些机构上班的时候,他就跟别的老师不一样。

别人讲考研信息,要么念PPT要么干巴巴说教,学生听着就犯困。

他不这么来,能把那些枯燥的考点、院校信息编成段子,说话又快又逗,自带“相声范儿”。

说实话,这种教学风格在当时特别新鲜,学生们都愿意听,他慢慢就在小圈子里有了名气。

真正让他从“学生圈”跳进“大众视野”的,是2016年那则《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

那视频在网上传得飞快,他在里面语速跟机关枪似的,金句一句接一句,把平时大家觉得“高大上”的985高校,讲得又接地气又有意思。

本来想,解读高校这种内容没多少人会看,但后来发现,好多家长和学生都转发了,大家第一次觉得,原来了解大学不用啃厚厚的招生简章。

火了之后,张雪峰就像摸到了流量密码。

他说的话总能戳中大家的痛点,有家长问“孩子非要报新闻学”,他直接说“我一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这话听着极端,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到了很多家长的心坎里,现在文科就业难,大家就怕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

后来他又说“文科都是服务业”“别光想着去大城市闯,小城市的稳定更实在”,这些话没什么华丽的包装,就是拿就业率、薪资说事儿,把高校宣传里的“温情面纱”全撕了

对那些信息少、又怕孩子未来没着落的普通家庭来说,他的直白反而成了“稀缺品”。

大家觉得他敢说真话,愿意把他当“人生导师”

其实仔细想想,他火的核心,就是抓住了普通家庭的“信息差”和“焦虑感”,你不知道怎么选专业,我告诉你,你怕选专业错了耽误孩子,我帮你避开“坑”。

有人气就有商机,张雪峰显然没浪费自己的热度。

2021年的时候,他从之前合作的研途教育离开了,跑到苏州开了家自己的公司,叫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查天眼查能看到,他在这家公司占股特别多,基本上是自己说了算。

这一步走得挺关键,意味着他的个人IP不再跟别的机构绑定,商业化的路能自己做主。

他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2025届的套餐里,“梦想卡”卖12999元,“圆梦卡”更贵,18999元。

本来以为这么高的价格,没多少人会买,结果2万个名额放出来,几个小时就抢空了。

除了这种高价的一对一咨询,他还有便宜点的App会员、录播课程,还出书卖。

这么一梳理,他的生意逻辑就很清楚了。

平时在社交平台发那些有争议的言论,看着是“随口说”,其实是低成本的获客方式

每次言论引发讨论,都会吸引一批焦虑的家长关注他,这些家长就是他的潜在客户。

然后再用不同价位的产品“分层留住”,想少花钱的买会员,想更放心的买高价课,形成一个从“引流”到“转化”的完整闭环。

面对“贩卖焦虑”的质疑,张雪峰总说“我这不是贩卖焦虑,是在解决焦虑”。

老实讲,这话也不全是辩解。

从商业角度看,他确实抓住了一个市场空白,很多家庭想给孩子规划志愿,但没经验、没信息,不知道该找谁。

他提供的服务,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但反过来想,他的争议言论之所以能“引流”,本质还是利用了大家的焦虑。

这种“靠争议拉客”的方式,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也让他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张雪峰能把生意做这么大,不光是他会做营销,更重要的是他踩中了这个时代的“教育痛点”

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上千万,就业竞争特别激烈。

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供孩子上大学不再是“圆个大学梦”那么简单,更像一笔“必须有回报”的投资。

大家选专业的时候,不再只看孩子喜欢不喜欢,更看重“好不好就业”“薪资高不高”。

毕竟对普通家庭来说,孩子四年大学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要是最后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谁也承受不起。

张雪峰的那些观点,比如“选专业看就业率”“别盲目冲大城市”,其实就是把这种“实用主义”的想法说透了。

他没创造新观念,就是把大家心里藏着的焦虑,用直白的方式讲了出来。

但这事儿也有另一面,越来越多的人听了他的话,涌向计算机、金融这些“好就业”的专业,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还有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长期下去,基础学科的人才可能会不够,这对社会长远发展不是好事。

而且,有些孩子本来喜欢文科,却因为家长听了张雪峰的话,被迫选了不喜欢的理科,最后学得痛苦,这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这次张雪峰个人账号被禁,算是给他的“网红导师”之路敲了个警钟。

但不管他最后能不能复出,他背后反映的问题都值得琢磨。

他是个有争议的人,也是个成功的商人,但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普通家庭的教育焦虑,也照出了教育选择里的矛盾。

未来,怎么在“好就业”和“选所爱”之间找到平衡,怎么让普通家庭不再为志愿填报犯难,这可能比讨论张雪峰本人更重要。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