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导体圈又炸响一颗惊雷。9月末,一则“长江存储计划进军DRAM市场,重点研发HBM”的消息,不仅让美国存储巨头美光股价单日重挫3%,更搅动了全球HBM(高带宽内存)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个曾以NAND闪存技术突破闻名的“国产存储尖兵”,为何突然转向DRAM?这场突
半导体圈又炸响一颗惊雷。9月末,一则“长江存储计划进军DRAM市场,重点研发HBM”的消息,不仅让美国存储巨头美光股价单日重挫3%,更搅动了全球HBM(高带宽内存)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个曾以NAND闪存技术突破闻名的“国产存储尖兵”,为何突然转向DRAM?这场突围背后,又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怎样的机遇?
作为国内NAND闪存的“破局者”,长江存储凭借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已跻身全球NAND第一梯队。此次转向DRAM尤其是HBM领域,并非偶然。HBM作为AI芯片的“算力血管”,通过3D堆叠技术将多颗DRAM芯片垂直集成,带宽较传统DRAM提升10倍以上,是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的核心配套。当前全球HBM市场被韩美企业垄断——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SK海力士以62%份额稳坐头把交椅,美光21%次之,三星仅17%。长江存储此时入局,既是为补上国内DRAM产业链短板,更是瞄准AI算力爆发的长期机遇。
技术储备上,长江存储已开始研发硅穿孔(TSV)技术,这是HBM堆叠的核心工艺;同时计划将新工厂部分产能转向DRAM,足见决心。尽管2022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支持,为其提供了突围底气。
HBM的高门槛在于3D堆叠、散热设计和与GPU的协同优化。SK海力士能一家独大,靠的是早于2013年就布局TSV技术;美光此次被长江存储“刺激”到股价下跌,本质是担忧新玩家打破其21%的份额防线。对长江存储而言,挑战同样明显:HBM量产需要成熟的先进制程(目前主流为10nm级)、高良率的TSV工艺,以及与AI芯片厂商的适配经验。但换个角度看,国内AI算力需求井喷(如大模型训练、智能驾驶),为HBM提供了本土市场“试验田”,长江存储若能与长鑫存储(专注DRAM)、国内AI芯片厂形成联动,或能走出一条“以需求带技术”的差异化路径。
长江存储的HBM布局,将直接拉动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及封测产业链的需求。以下领域值得关注:
1. 半导体设备商:TSV工艺的“卖水人”
HBM的核心是TSV(硅通孔)技术,需要在硅片上打孔并填充金属实现芯片堆叠。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可应用于TSV孔加工,其高精度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制程产线;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用于TSV孔壁平整化,是保障堆叠良率的关键。
2. 先进封测厂:HBM的“最后一公里”
HBM需通过2.5D/3D封装与GPU集成,对封测厂的技术要求远超传统封装。长电科技拥有XDFOI全系列2.5D/3D封装技术,已为国际客户量产HBM相关封装;通富微电与AMD深度绑定,其Chiplet封装产线可适配HBM堆叠需求。
3. 材料与耗材:隐形冠军的机遇
HBM制造中,低介电常数(low-k)材料、键合胶等耗材需求激增。安集科技的CMP抛光液已覆盖14nm以下制程,可用于TSV工艺;雅克科技的电子特气与光刻胶配套材料,受益于存储厂扩产。
长江存储从NAND到DRAM的跨越,与长鑫存储的DRAM攻坚形成“存储双雄”格局,标志着国内存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构建”。尽管HBM市场高手如云,但在AI算力刚需与国内政策支持下,这条赛道已不再是韩美企业的“专属游戏”。对A股而言,长江存储的技术突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产业链涟漪,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机智的圆月JnHBM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