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爆发空中对峙,图95轰炸机突防,美军处于战略被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5:30 1

摘要:9月24号那天,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警报突然就炸了。俄军派了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身后还跟着两架苏-35战斗机护航,整个编队按实战核打击的路子来的,直直往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凑。

9月24号那天,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警报突然就炸了。俄军派了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身后还跟着两架苏-35战斗机护航,整个编队按实战核打击的路子来的,直直往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凑。

美军这边急了,赶紧从埃尔门多夫-理查森基地调出F-22隐身战机,还让E-3预警机升空帮忙,两边就在白令海上空实打实掰起了手腕。

这不是俄军第一次来——8月的时候,他们的电子侦察机就四回抵近过,这次算美俄在北极圈又一次高强度军事角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军的战略防御这下露了大短板。

俄军这次的动作,战术针对性藏都藏不住。图-95MS可不是普通飞机,是俄军空基核力量的主力机型,肚子里能装12枚Kh-102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带核弹头,射程超3000公里,真要是打起来,美国本土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都在打击范围里。

旁边护航的苏-35更像“空中保镖”,机身上装的N035“雪豹-E”雷达,400公里外就能揪出隐身目标,再配上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对着美军的F-22就能形成直接威胁。

有意思的是俄军的战术配合,完全是按实战标准来的。两架图-95没单打独斗,走的是“双机编队突防”的路子,还借着北极复杂的电磁环境搞电子干扰;苏-35更主动,直接飞到编队前面20公里的地方,搭起一道防御屏障。

这种“轰炸机主打、战斗机护驾”的组合,明显是从叙利亚战场的实战经验里学来的。美军后来也认了——俄军编队进防空识别区前,早把应答机关了,全程“无线电静默”搞突袭,这一下,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警时间直接被压到最短。

面对俄军这波操作,美军的反应看着忙乱,实则处处被动。北美防空司令部虽然快把F-22和E-3派出去了,但拦截过程里破绽一堆。

首先是兵力不够用:阿拉斯加方向一直靠埃尔门多夫-理查森基地的两个F-22中队撑着,可事发当天,不少战机正在维护升级,能飞的还不到一半。

其次是预警系统掉链子:俄军摸准了北极冰盖的雷达反射特点,用“低空突防+电磁压制”的法子,让美军的AN/FPS-115“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愣是出现了短时间盲区。

最要命的是美军战术应对出了错。F-22拦截时一直开着隐身模式,结果跟E-3预警机的配合断了线;俄军的苏-35反倒主动开雷达扫,逼得F-22只能频繁调整飞行姿势躲探测。

这种“用明的制暗的”招数,直接让美军隐身战机的技术优势打了折扣。懂行的人都看出来了:要是俄军这次来的是真刀真枪的攻击,美军恐怕连组织有效防御的时间都没有。

这事儿不光是空中比划,还牵扯到法律上的掰手腕。美国自己划了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可俄罗斯从来没认过这个理儿。俄国防部后来发声明,特意强调“所有飞行都按《芝加哥公约》来,没越界”,还反过来怼美国“拿防空识别区当借口挑事”。

这种法律上的扯不清,让美俄的军事对抗更复杂了。

俄军这两年在北极的动作也透着门道——2025年才过多久,他们已经在北极搞了12次战略轰炸机巡航,比2024年多了四成。这种“慢慢熬、慢慢试”的路子,就是想摸清楚美军的反应底线。

更巧的是时间点:这次对峙离特朗普和普京8月安克雷奇会晤才一个月,外界都猜,俄罗斯是想借着这事,看看美俄关系到底能往哪走。

这么一闹,北极的军备竞赛肯定要升级。美国已经放话,要在阿拉斯加新修三个“下一代雷达站”,还打算部署陆基“标准-6”反导系统;北约也没闲着,加速推进“北方防御计划”,想在挪威北部建永久联合司令部。

俄罗斯也不含糊,不光在北极摆上S-400防空系统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还把冷战时的13个北极机场重新启用了——你出一招,我接一招,谁都不肯让。

更长远的影响在地理格局上。北极航道眼看就要开通,美俄在这儿的较量早不是“互相吓唬”,而是要争“实际控制权”。

就像这次,俄军的图-95特意选白令海中立水域飞,明摆着是想宣示对北极航道的话语权。

美军这次被动,根子上是全球战略布局出了问题。一方面,中东、欧洲、亚太到处要派兵,美军的资源早被摊薄了;另一方面,北极的防御体系建设一直跟不上——光顾着别处,把家门口(相对北极而言)的漏洞忘了补。

更头疼的是盟友不给力:特朗普政府一直喊“美国优先”,把盟友关系搞僵了,这次事件里,加拿大只象征性派了两架CF-18战机,跟美军想的差远了,根本指望不上。

技术层面的困境也挺明显。F-22虽说还是全球最先进的隐身战机,可它的设计思路早跟不上现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场环境了。反观俄军的苏-35,用“以长补短”的非对称打法,花更少的钱就把美军的优势给制衡了。

这种战术上的巧劲,对咱们中国这样的新兴军事国家来说,其实是个值得琢磨的例子。

这次阿拉斯加上空的对峙,说到底是美俄在北极战略角力的一个小缩影,也暴露了大国竞争的新玩法——不再是光靠技术优势赢,战术能不能创新、各环节能不能配合好、能不能用国际法撑场面,这些都很重要。

咱们看这事儿,也能明白点门道:推进国防现代化的时候,得把灵活高效的战略防御体系建好,不然面对复杂的安全挑战,很容易被动。北极上空的阴云还没散,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已经在悄悄加速了。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俄:战机巡航;美:拦截

新浪网:俄证实战略轰炸机邻近阿拉斯加空域飞行

来源:议史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