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党建引领 服务赋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4:45 1

摘要: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这既是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总结过往成就、擘画未来蓝图、凝聚师生共识的关键节点。为全面展现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果,汇聚全校上下迎接大会、共谋发展的磅礴力量,贵州教育报推

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这既是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总结过往成就、擘画未来蓝图、凝聚师生共识的关键节点。为全面展现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果,汇聚全校上下迎接大会、共谋发展的磅礴力量,贵州教育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贵州民族大学发展实绩,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事例,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答卷。

自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社会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建设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一幅党建与事业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铸魂强基:把稳社会服务事业的“方向盘”

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师生深刻理解社会服务在现代化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自觉将学术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服务奉献融入时代洪流中,不断夯实倾情服务、奉献社会的思想根基。

社会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

融合赋能:打造社会服务实践的“强引擎”

党建与学科建设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学院党委引导各学科方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将社会服务融入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2025年暑假,贵州日报、贵州教育报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同开展校媒融合社会调研,学院依托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优势学科专业,组建以学术骨干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团队与媒体记者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主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实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深入开展政策咨询、评估研究、项目督导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专业化的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

社会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

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厚植服务情怀。学院组建“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指导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赋能社会服务。同时,将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环节,每年寒暑假学院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并组织专家教授开展评选活动,在实践锻炼中了解国情民情,升华思想境界,强化责任担当,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社会学人才。

党建与校地合作融合,拓展服务渠道。学院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践基地等形式,搭建了稳固的校地合作桥梁。与中共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共建“贵阳市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中共花溪区委社会工作部赴学院开展交流座谈;学院专家教授出席遵义市汇川区“社工大课堂”第三期暨洗马路街道“匠心课堂”并担任主讲,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贵阳市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揭牌

硕果盈枝:彰显服务国家社会的“新作为”

决策咨询贡献突出。学院教师团队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人口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议题,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毛刚强团队撰写的《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咨政报告》被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采纳,并荣获“2024年度优秀成果奖”。

服务民生成效显著。聚焦文化传承,通过走访调研、技艺体验、记录传播等方式,学习非遗“豆染”、调研国家级非遗土家唢呐、录制苗绣技艺细节与传承故事,为非遗的数字化传播积累素材。

社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赋能乡村振兴。从文旅推广、产业探索、民生帮扶等方面入手,开展景区志愿服务,协助验票、提供咨询;在乡村了解古茶产业发展,开展“入户走访送安全、课业辅导伴成长”活动,开展防溺水和暑期安全知识宣传,为乡村儿童提供课业帮扶,助力乡村建设。

提振社会服务。走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为青少年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举行残健共融运动会,促进残障人士与居民互动;在黔南州荔波尧古村为儿童开展趣味活动,走访慰问老兵与高龄老人,在乡村推广普通话,助力银龄数字赋能。

品牌项目影响广泛。打造了“社会调查实践”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品牌活动。学院承接的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项目,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培训质量广受好评。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贵州教育报记者 肖知潞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