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顺应(Family Accommodation, FA) 家庭成员为了减少患者即时痛苦,以让步/代劳/回避等方式“顺应”患者症状,以期短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与由此而引发的家族冲突,但这种让步可能强化患者症状与回避行为;多项研究在焦虑、强迫与相关障
在为抑郁、焦虑或失眠患者实施FMT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三方面是导致患者疾病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
1. 家庭顺应(Family Accommodation, FA) 家庭成员为了减少患者即时痛苦,以让步/代劳/回避等方式“顺应”患者症状,以期短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与由此而引发的家族冲突,但这种让步可能强化患者症状与回避行为;多项研究在焦虑、强迫与相关障碍中证实,高水平顺应与更重症状、更差疗效直接相关。
2.表达性情绪(Expressed Emotion, EE) 高表达性情绪(批评、敌意、过度卷入)已被证实与多类精神障碍的复发与病程不良相关。高表达性情绪环境可与家庭顺应交织。照顾者通常一方面施压,而另一方面又过度代劳,从而共同维持功能性依赖与症状循环。
3.次级获益(Secondary Gain)与疾病行为 “次级获益”概念源自精神分析与行为医学,指个体从疾病角色中获得的人际/环境利益(关注、照料、免于职责、关系控制等)。尽管概念化历史悠久,实证研究并不如临床讨论那么丰富,但前瞻性与综述性研究提示:带有“非治疗性获益期待”的患者,治疗结局更差。同时,由于患者很少主动向医生表达这类期待,所以次级获益行为较少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其实,这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强化机制,需要结构化评估与家庭干预,即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还需对家属进行干预。另外,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的次级获益对象通常为与其最接近的人,如配偶、父母或孩子。因此,建议患者在采取生物性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家庭关系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这种剖析需要患者敞开心扉,方能将病魔去除。
来源:健康贴士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