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SU7。该公司官方称,本次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9月19日,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SU7。该公司官方称,本次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累计共实施汽车召回3203次,涉及车辆1.20亿辆,消费品召回累计6639次,1.09亿件。辅助驾驶领域的汽车召回引发业内对维保等领域的后市场关注。
汽车后市场万亿蓝海
汽车后市场可分为七大行业,包括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作为庞大且多元化的市场,汽车后市场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带来商机。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主持召开了汽车后市场发展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工作座谈会。
盛秋平表示,商务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先行先试,激发汽车后市场消费活力。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清理汽车后市场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进一步释放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9.2%,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5.4万亿元,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
汽车后市场与汽车保有量密切相关,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巨大的保有量为我国汽车后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据统计,现阶段仅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两项的市场规模就已经突破2万亿元,如果将汽车金融保险、租赁、改装、赛事活动等业态考虑在内,市场规模或突破5万亿元。
细分领域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未来两年汽车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
其中提到,关注汽车后市场发展,提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汽车后市场占比通常超过50%,而我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业界分析认为,汽车后市场涉及从汽车购置到最终报废的整个过程,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元。随着政策利好的进一步释放,产业链上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以及汽车改装、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相关领域受益。
以汽车金融领域为例,根据央行《汽车金融发展报告》显示,90后消费者贷款购车占比达67%,高净值客户对“定制化金融方案”的诉求增长35%,进而催生出48种细分产品形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预测数据,2024~2029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9年市场规模约为2.9万亿元。新能源汽车热销将为汽车后市场注入巨大动能。车辆贴膜、音响升级等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汽车改装市场业已突破千亿大关,超85%的用户选择了贴膜、音响升级等个性化配置,提升驾乘体验。
在短视频平台,汽车相关内容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以“内容即服务”的消费新范式,开拓汽车后市场蓝海,用户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下单购买汽车产品与服务,产生消费行为。
与此同时,汽车文化及相关衍生品的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业内专家表示,各类汽车展览、赛事等相关文化活动,主题公园、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建设也将拓展汽车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汽车后市场的附加值。
来源:飞翔中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