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突然现身总统府,专门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这场私密的会面没有媒体直播,也没有多余的铺陈,却引发了菲律宾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9月2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突然现身总统府,专门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这场私密的会面没有媒体直播,也没有多余的铺陈,却引发了菲律宾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就在几天前,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同时爆发反腐抗议,总统府门前也爆发了激烈冲突。
马科斯在最敏感的时刻“突然消失”了整整四天,既没有露面,也没有任何公开表态,引发社会强烈质疑。
而就在这种局势尚未平息的节点,他却选择接见中国大使,还在会面中罕见地向中方表达善意,呼吁中菲关系“回到正轨”,并强调“不希望南海问题定义中菲关系”。
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权衡?马科斯是真的在修复对华关系,还是只是在为自己争取喘息的机会?
2022年5月,小马科斯成功当选总统,成为菲律宾历史上首位“二代总统”,上台后,他曾一度走亲美路线,频频与美国互动,甚至允许美军在菲律宾增加军事基地。
这些举动严重刺激了地区局势,也让中菲之间本已脆弱的外交关系雪上加霜。
可到了2024年,形势陡转直下,菲律宾接连遭遇两场强台风侵袭,洪水席卷数省,造成数百万人受灾,30万人无家可归,大量民众痛斥政府防洪工程形同虚设,有的地方甚至连排水系统都没做好。
而后续的调查更是揭开了惊人的黑幕,财政部披露,防洪项目在过去两年间损失高达1185亿比索,相当于20多亿美元。
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更估计损失已突破一万亿比索,远远高出官方数据,所谓“豆腐渣工程”和“幽灵项目”,几乎成了常态。
在这场灾难的背后,牵扯出的不仅仅是金钱问题,更是政治斗争的冰山一角,众议院议长、马科斯的表弟马丁·罗穆亚尔德斯因此被迫辞职,但民众认为这只是“打苍蝇放老虎”,真正的高层仍然逍遥法外。
9月21日这天,是菲律宾历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子,正是在这天,老马科斯当年宣布全国戒严,拉开了独裁统治的序幕,而今年的这一天,全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腐游行。
马尼拉街头,五万人聚集,高喊“马科斯下台,莎拉当总统”,群众对现政府的愤怒已无法掩盖,很多人甚至公开支持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接替总统之位。
军方也不再保持中立,就在游行前几天,菲律宾军队宣布全国进入“红色警戒”,全军待命,防止局势失控,这一信号说明,政局已经处于极度敏感的边缘。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马科斯“失踪”了,他没有召开记者会,没有对灾情表态,也没有安抚民心,整整四天,总统府对外只说了一句“闭门公务”,引发舆论风暴。
直到25日,马科斯终于露面,但不是为了解释腐败问题,也不是为了安抚抗议者,而是为了接见中国大使。
在这场会面中,马科斯主动表示,“我们会想念你”,还称赞大使任内工作“卓有成效”,他明确提出,要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并希望南海争端不要干扰中菲整体关系。
这番措辞在当前局势下显得尤为不寻常,一方面,马科斯承认中国是菲律宾的重要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他似乎想借对华释放善意,缓和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不过,这场会面并没有公开安排记者提问,也没有联合声明,更没有后续动作,当天晚些时候,中国大使馆为黄溪连举行离任招待会,马科斯本人并未出席,只派了夫人代表露面,这一细节引发猜测,马科斯是否仍在回避公众视线?
有知情人士透露,黄溪连在卸任前几周就曾多次强调,中菲关系不应被南海问题绑架,他也直言,菲律宾政府在涉台、涉军议题上缺乏“战略定力”。
菲律宾媒体对这位中国大使的评价颇为复杂,称他“无所畏惧”、“风格强硬”,也有军方人士私下表示,他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而马科斯选择在他卸任当天现身送行,或许正是对这种态度的一种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马科斯就曾访问中国,并表示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进入2024年后,他明显倒向美国,不仅允许美军扩军,还频繁发表涉台言论,引发中方强烈不满。
更为尴尬的是,马科斯在亲美之后,并没有换来实质好处,菲律宾爆发粮食危机后,他曾向美方求助购粮,但美国以“本国减产”为由拒绝援助,还暗示未来可能高价出售。
与此同时,美国在菲律宾国内政局动荡期间选择沉默,没有一位美国高官公开支持马科斯,也没有提供任何实际帮助,甚至在他访美期间,特朗普还对菲律宾加征19%的额外关税。
这让马科斯政府意识到,靠“押宝美国”并不能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而中国,作为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显然在经济恢复方面拥有更实际的帮助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马科斯突然对华示好,并非偶然,这更像是一种外交缓兵之计,试图通过改善对华态度,换取更多经贸合作,以缓解国内压力。
信息来源:
2025-09-25 16:54·界面快讯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辞行拜会,菲总统马科斯最新表态:不能让南海争议定义两国关系
来源:巍律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