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两条消息同时震动半导体圈:估值1616亿元的长江存储母公司长存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革,首届董事会正式成立,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而另一边,长鑫科技已启动科创板IPO辅导近3个月,最快年底就能提交申请,剑指"国产DRAM第一股"。
前言:国产存储双巨头竞速上市,半导体产业迎来资本里程碑
9月25日,两条消息同时震动半导体圈:估值1616亿元的长江存储母公司长存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革,首届董事会正式成立,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而另一边,长鑫科技已启动科创板IPO辅导近3个月,最快年底就能提交申请,剑指"国产DRAM第一股"。
这不是两家企业的孤立行动,而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对全球垄断格局的一次集体冲锋。要知道,全球NAND市场被三星等三巨头掌控超90%份额,DRAM领域更是被韩美企业垄断85%江山。如今,手握1600亿估值的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实现技术反向输出,长鑫科技带着1500亿估值冲击上市,这场"双雄会"不仅将改写A股半导体板块格局,更标志着国产存储从"技术突破"进入"资本赋能"的新阶段。普通投资者最该看清的,不是短期股价波动,而是这两家巨头背后的技术含金量、产业链价值,以及哪些机会才是真红利。
一、双雄解码:1600亿与1500亿估值的底气在哪?
长江存储和长鑫科技虽同属存储芯片赛道,但技术路线与核心竞争力截然不同,这也决定了它们的估值逻辑与市场定位。
1. 长江存储:1600亿估值背后的"技术突围战"
长江存储的估值底气,来自3D NAND领域打破全球技术垄断的硬实力。作为国内唯一的3D NAND原厂,其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堪称"革命性突破"——通过将存储单元与外围电路分开制造,不仅把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个月以上,还支持两者独立升级,为420层以上产品奠定基础。更值得骄傲的是,三星在研发420层NAND时引入了它的混合键合技术,这是中国半导体技术首次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目前,长江存储294层3D NAND芯片已实现量产,性能对标三星的232层产品,全球市占率在2025年Q1达到8%,年底目标直指10%。消费级品牌"致态"在京东双11 SSD销量甚至超越三星,企业级市场还打入了苹果供应链和东南亚数据中心。产能布局上,武汉基地规划总产能30万片/月,更关键的是,首条全国产化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试产,设备国产化率已达45%,未来目标100%,这意味着能有效规避美国制裁风险。
资本层面,长江存储的股东阵容堪称"国家队背书":国家大基金一、二期合计持股超22%,今年4月和7月又累计获得超百亿元融资,还新增了员工持股平台,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优化。尽管2024年前三季度因扩产出现亏损,但这种战略投入期的短期波动,并未影响市场对其技术溢价的认可,1616亿估值正是对其国产替代战略价值的直接定价。
2. 长鑫科技:1500亿估值下的"量产攻坚战"
如果说长江存储胜在技术高度,长鑫科技则强在量产能力与市场突破速度。作为国内唯一实现DRAM自主设计及量产的IDM企业,它聚焦的DRAM赛道虽垄断程度更高,但需求更为刚性,尤其受益于AI算力爆发带来的HBM(高带宽内存)增量市场。
长鑫科技的17nm DDR4产品良率已达80%,单位晶圆成本比韩国厂商低15%-20%,性价比优势显著,目前已量产LPDDR5(移动端)及DDR5(PC/服务器)产品,成功打入华为、小米供应链。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其16nm制程的HBM3样品已于2025年9月交付华为,计划2026年量产,目标月产能5万片,这将把与SK海力士的技术代差从5年缩小至3年。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印证了其竞争力: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市占率已达6%,部分成熟制程市场占比甚至超30%。
资本运作上,长鑫科技的节奏更为明确。2024年完成108亿元融资时投前估值已达1400亿元,2025年7月正式启动IPO辅导,由中金、中信建投两大券商护航,目标估值超1500亿元,预计最快2025年底提交申请。股东名单中,国家大基金二期持股9.8%,兆易创新、阿里巴巴等战略入股,安徽省300亿元信息技术母基金还在孵化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紧密的资本协同生态。
二、产业链图谱:双雄上市,哪些A股公司能分食红利?
双雄冲刺上市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自身融资扩产,更在于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国产替代。从业务关联度看,受益阵营可清晰分为三大梯队,其中股权绑定与设备材料企业确定性最强。
1. 核心层:直接持股与深度绑定标的
这一梯队的企业因股权关联或独家合作,成为双雄上市的"直接受益者":
• 长江存储关联方:养元饮品旗下子公司以16亿元投资长存集团,获得0.99%股份,成为A股中少数直接参股的上市公司,这一稀缺属性已在股价上有所体现。此外,湖北长晟三期与长江存储共同出资207.2亿元成立长存三期公司,其背后的武汉光谷金控、江城产投等国资平台关联企业也值得关注。
• 长鑫科技关联方:兆易创新直接持股长鑫科技1.88%,且双方在存储芯片领域存在技术协同,作为A股存储龙头,有望在长鑫上市后进一步深化合作。阿里巴巴持股1.26%,其云业务对DRAM的需求或为长鑫带来稳定订单。
2. 支撑层:设备与材料的"国产替代盛宴"
存储芯片量产高度依赖设备与材料,双雄扩产将直接拉动这两类企业的订单增长,且确定性极强:
• 设备领域:北方华创为长鑫科技提供12英寸TSV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市占率超50%,深度参与其17nm及HBM产线建设。华海清科作为CMP设备唯一国产供应商,已进入长鑫先进制程产线,而长江存储的全国产化产线也将优先采购其设备。
• 材料领域:雅克科技的前驱体、光刻胶适配长鑫16nm及HBM工艺,安集科技的CMP抛光液在长鑫HBM堆叠工艺中市占率超30%,这两家企业已成为长鑫供应链的核心环节。长江存储的294层NAND量产则带动了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增长。
• 封测领域:深科技子公司沛顿科技是长鑫科技最大的委外封测供应商,负责其芯片封装测试及模组生产,长鑫产能扩张将直接转化为深科技的业绩增量。
3. 应用层:终端需求的"传导效应"
随着双雄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下游应用端也将迎来红利释放,主要集中在AI与消费电子领域:
• AI算力:长鑫HBM3产品交付华为后,将间接利好搭载华为算力芯片的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AI服务器厂商,降低其存储成本的同时提升性能竞争力。
• 消费电子:长江存储的致态SSD已占据主流市场,小米、金百达等终端品牌采购长鑫DRAM后,其相关智能硬件产品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间接带动韦尔股份等配套元器件企业的需求。
三、避坑指南:别盲目跟风!3个筛选标准锁定真受益股
历史经验显示,半导体巨头上市带来的热度往往伴随分化,不少"擦边球"公司会借势炒作,普通投资者必须紧扣核心标准筛选标的。
1. 看业务关联度:拒绝"影子股"陷阱
判断标的价值的核心是"是否有实质订单或合作",而非单纯的股权牵连。例如北方华创因直接向长鑫供应核心设备,2025年相关营收预计增长40%,而部分仅通过基金间接参股的企业,实际受益程度微乎其微。要避开那些仅在互动平台提及"关注行业动态"却无实质合作的公司,这类标的多为短期炒作,热度退潮后易大幅回调。
2. 看估值合理性:警惕高溢价风险
当前半导体设备板块平均市盈率约45倍,材料板块约40倍。部分受益股因市场情绪推动,市盈率已突破80倍,远超行业均值,且业绩增速无法匹配估值,这类标的需坚决规避。可优先关注估值低于行业均值、且有明确订单支撑的企业,如安集科技(市盈率38倍,2025年净利润增速预计35%)。
3. 看技术壁垒:优选"不可替代"标的
在双雄的供应链中,具备独家或领先技术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例如华海清科在国产CMP设备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雅克科技的HBM适配材料已通过长鑫验证,这类具备技术壁垒的公司,不仅能受益于当前扩产,更能长期分享行业成长红利。而那些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的通用设备企业,业绩弹性相对有限。
四、普通人的参与姿势:不追热点,抓两条核心主线
面对双雄上市带来的投资机会,普通人无需纠结于"谁先上市",把握两条主线即可实现稳健布局。
1. 长期主线:设备与材料的国产替代
存储芯片的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最先受益的就是设备与材料企业,且这一逻辑具备3-5年的长期确定性。可重点关注北方华创(设备全品类龙头)、雅克科技(HBM材料核心供应商),将其作为科技组合的底仓配置,单只标的仓位控制在5%-8%。这类企业不仅受益于双雄上市,更能享受整个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的红利。
2. 短期主线:股权绑定与订单落地标的
若想把握短期情绪红利,可聚焦与双雄有直接股权关联或明确订单的标的。兆易创新(持股长鑫+技术协同)、深科技(长鑫核心封测商)均属于"订单落地型"受益,短期可跟踪其业绩预告与机构动向。操作上需设置严格的止盈止损线,盈利达15%以上可部分止盈,跌破20日线则及时离场,避免情绪退潮带来的损失。
结语:双雄冲刺的本质,是中国半导体的"破局之战"
长江存储完成股改,长鑫科技冲击上市,这两件事的意义远不止资本层面的"IPO竞速"。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被海外巨头垄断数十年的背景下,1600亿的长江存储实现了技术反向输出,1500亿的长鑫科技打破了DRAM国产空白,它们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在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打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对投资者而言,这场"双雄会"的核心不是寻找"下一个涨停股",而是看懂国产存储从"跟跑"到"并跑"的产业逻辑。那些真正深度绑定双雄、具备核心技术、能持续兑现业绩的企业,终将在这场破局之战中实现价值跃迁。
记住,资本市场从不缺少热点,但真正的时代机遇,永远属于那些看懂产业趋势、坚守价值逻辑的人。双雄冲刺上市只是起点,属于中国存储芯片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Kitty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