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11万奖金等你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1:02 1

摘要:当前,十堰市正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聚焦产业整体提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围绕十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设计引领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通过赛事选拔、设计赋能、产业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提升绿色食品饮料、名优农特产品、

9月26日

由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共青团十堰市委员会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十堰市商务局

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发布

十堰市首届“堰水进京杯”设计大赛

暨十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

大赛以设计创新为驱动

旨在实现产品价值升级

工艺与供应链优化

产业生态构建及京堰产融对接

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落地

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十堰力量

活动背景

当前,十堰市正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聚焦产业整体提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围绕十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设计引领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通过赛事选拔、设计赋能、产业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提升绿色食品饮料、名优农特产品、绿松石精深加工、生态文旅康养四大优势产业的设计水平,特举办本次大赛。

赛事时间

2025年9月—2026年4月

赛事主题

赋能车城智造 设计引领未来

赛事组织

(一)指导单位

十堰市人民政府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省工业设计协会

(二)主办单位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共青团十堰市委员会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十堰市商务局

(三)承办单位

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

(四)协办单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十堰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星楚创投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前海融华汇金投资有限公司

海君资本(北京海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五)组委会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设立十堰市首届“堰水进京杯”设计大赛暨十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具体设置如下:

组委会组成

主 任:由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领导担任

副主任:由各主办单位分管领导担任

成 员: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人员共同组成

组委会下设机构及职责

办公室

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选派一名干部组成,负责组委会日常协调工作。

赛事工作组

组建方式:委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主要职责:承担赛事前期筹备、中期执行及后期总结等全流程组织与协调工作。

评奖监督组

组成单位:由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对评奖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并处理相关事宜。

(向上详细内容)

参赛要求

(一)参赛条件

企业类:全国范围内注册的制造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文旅产品开发企业;

专业机构及团队类:全国范围内专业设计公司、产品设计工作室、工程技术研发团队;

师生团队类:全国高校设计、机械工程、材料工程、食品工程、珠宝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团队。

注:同一法人(团队)最多可申报2个项目。

(二)申报要求

参赛项目须符合本次大赛要求,每个项目仅限申报一个赛题,且赛题选定后不得更改。

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须归属参赛单位所有,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同时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若违反上述规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参赛项目名称由申报单位自行拟定,需符合赛道要求,能体现参赛作品的主要特征,且须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组织单位要求补充提交项目相关材料。所有已提交的参赛项目及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征集范围

以“赋能十堰好物・链接设计、数字与产业”为目标,聚焦十堰本土特色资源(包括并不限于绿松石、绿色农特产品、文旅IP、康养资源、汽车产业等),融合数字经济技术(包括并不限于物联网、大数据、AR/VR、数字孪生等),选拔“可落地、有市场、显特色、强赋能”的设计成果,分为产业实体设计组(侧重可现场展示的实体成果,含产品包装、汽车车模等方向)、创新创意设计组(侧重可落地的系统设计方案,含数字经济赋能方向)两大类别,简化流程、强化聚焦,确保赛事高效推进与成果落地。

(一)产业实体设计组——聚焦实体成果,彰显好物质感

1.征集范围

(聚焦5大核心方向,含产品包装、汽车车模,均围绕“十堰好物”衍生,可融入数字技术适配设计)

01

实体文创设计

基于十堰文化内核(道教文化、道医、武当IP、地域民俗、绿松石故事)或生态资源(丹江山水、森林生态及大漆等非遗),设计可量产的实体文创产品,可预留数字技术适配空间(包括并不限于嵌入芯片实现文化故事溯源),包括并不限于:

日常消费类:绿松石主题饰品/文具、武当文化家居摆件(可搭配AR扫描触发文化动画)、十堰风物丝巾/茶具;

伴手礼类:绿色农特产品(茶叶、黄酒、食用菌)的创意周边(如带二维码溯源的定制开瓶器、便携收纳盒)。

02

产品包装创新设计

针对十堰本土产品(绿色农特产品、绿松石饰品、文旅文创)的包装痛点,设计“功能+文化+环保+数字适配”四位一体的包装方案,包括并不限于:

绿色农特产品包装:茶叶防潮保鲜包装(可重复密封)、黄酒防渗漏便携包装(轻量化材质,印二维码跳转产品文化故事)、食用菌避光保鲜包装(可降解材料,搭配智能标签监测新鲜度);

绿松石饰品包装:兼顾防护与展示功能的首饰盒(内置防震棉、透明展示窗,盒面AR标识触发雕刻技艺数字讲解);

文创产品包装:适配文创摆件、丝巾、武当琉璃等产品的便携包装(可展开为十堰文旅地图,扫码进入数字文旅导览界面)。

03

功能产品升级设计

针对十堰本土产品的使用场景、功能痛点进行优化,包括但不限于:

绿色食品类:便携装茶叶/即食菌菇、山野菜的防潮包装(与方向2包装设计形成“产品+包装”联动,可单独参赛或组合参赛)、黄酒的轻量化便携瓶(兼顾环保与运输安全性);

康养周边类:适配十堰康养场景的便携按摩器具、户外徒步专用的生态材质水杯(结合十堰竹资源)。

04

汽车车模创新设计

依托十堰“中国卡车之都”产业基础,结合十堰文化/生态特色,设计具有“十堰标识”的汽车模型,包括并不限于:

文化融合型车模:将武当文化(太极纹样、道观建筑轮廓)、绿松石元素(色调、纹理)融入车模外观(包括并不限于卡车车身雕刻太极图案、车模配色采用绿松石蓝),车型可选择十堰代表性卡车(如东风商用车经典车型)或未来概念车型;

功能互动型车模:设计可展示十堰产业特色的互动车模(包括并不限于车模侧面可展开为十堰汽车产业发展史图谱、车模底部嵌入绿松石材质装饰件),尺寸建议1:24-1:43(便于现场展示);

文创衍生型车模:将车模与十堰文旅结合(包括并不限于车模底座为武当山缩微模型、车模可作为“十堰好物”伴手礼,附产地溯源卡片)。

05

十堰产业IP衍生实体设计

提炼“十堰好物”核心IP(包括并不限于“武当小道士”“绿松石精灵”“丹江鱼宝”“东风卡车侠”),设计实体衍生产品,包括并不限于:

儿童类:IP形象玩偶、绘本配套手偶;

文旅类:IP主题景区导览工具(包括但不限于AR眼镜外壳、折叠地图收纳包);

汽车周边类:“东风卡车侠”IP主题车模挂件、车载香薰(结合十堰竹材质)。

2.专业参赛要求

主体要求:企业、设计机构、高校团队、个人设计师均可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需明确1名负责人);

作品原创性:必须为未发表、未量产的原创设计,无知识产权纠纷(需提交《原创承诺书》);

落地适配性:

包装设计需标注适配的十堰本土产品类型(包括并不限于“适配十堰房县黄酒”),说明材质选型(优先选用十堰本地可采购的环保材料,如竹纤维、可降解塑料)、预计量产成本(单个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售价的15%);

汽车车模设计需说明车型原型(包括并不限于“基于东风天龙KL卡车改良”)、材质(如树脂、合金)、工艺(如3D打印、手工雕刻),可对接十堰汽车模型生产企业(赛事方提供企业名单);

现场展示要求:

包装作品需附带“包装+产品”组合展示(包括并不限于包装内放置对应十堰产品样品,便于评审直观判断适配性),单个包装最长边不超过0.8米;

汽车车模作品需标注尺寸比例(如1:32),搭配1块A3展板(包括但不限于车模设计理念、文化元素说明、适配场景);

其他实体作品尺寸需便于运输与陈列(单个作品最长边不超过1.2米,重量不超过20公斤),均需搭配1-2块A3展板(包括并不限于设计理念、实物场景图、落地可行性说明)。

3.提交材料清单

《参赛报名表》(含团队信息、作品名称、联系方式,需注明作品所属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包装设计-房县黄酒包装”);

实体作品1件(包装作品需附带适配的十堰产品样品,车模作品需标注尺寸比例,均需包装完好,标注作品名称+团队名称);

设计说明文档(Word格式,300-500字,包装设计需说明材质环保性、防护功能、文化元素;车模设计需说明车型原型、文化融合方式、工艺成本);

辅助材料:设计草图/效果图(JPG格式,分辨率800dpi,包装需含展开图+立体图,车模需含多角度视图)、《原创承诺书》(签字盖章版扫描件)。

(二)创新创意设计组——聚焦数字赋能,激活好物新价值

1.征集范围

(聚焦3大核心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方向)

01

产品开发转化方案

针对未量产的“十堰好物”品类(包括并不限于实体设计赛道的包装、车模等方向),提供从“文化挖掘-设计-量产”的全流程转化方案,包括并不限于:

绿松石非遗技艺转化方案:将十堰绿松石雕刻非遗技艺融入现代饰品设计,明确技艺传承路径、产品系列规划、市场推广策略;

绿色农特产品包装开发转化方案:为十堰茶叶/黄酒设计/茶叶“环保+文化”包装量产方案,含材质采购渠道(包括并不限于十堰本地竹纤维材料厂)、生产线适配建议、成本控制方案;

汽车车模文创开发转化方案:设计“十堰汽车文化+文旅”车模系列(包括并不限于东风经典车型+武当文化联名款),明确产品矩阵、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包括并不限于景区门店、汽车4S店)。

02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方案

运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十堰好物”相关产业(农业、制造业、文旅业、餐饮业、交通业等)进行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包括并不限于:

数字赋能农业:针对茶叶、食用菌种植,设计“物联网+大数据”种植管理方案(部署传感器监测温湿度、土壤肥力,通过大数据模型预测病虫害,自动推送灌溉/施肥方案,提升“十堰好物”原料品质);

数字赋能制造业:针对绿松石加工、汽车模型生产,设计数字孪生生产车间方案(构建车间3D数字模型,实时映射设备运行状态,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与废品率);

数字赋能文旅业:设计“智慧文旅+好物销售”融合方案(通过景区物联网设备采集游客数据,推送个性化“十堰好物”推荐,包括并不限于游客在武当山景区体验后,推送武当文化文创产品)。

03

产业赋能升级方案

以数字化、场景化手段提升“十堰好物”的产业链效率或消费体验(包括并不限于实体设计赛道的包装、车模相关产业),包括并不限于:

文旅融合赋能方案:将“十堰好物”(包括并不限于车模文创、包装产品)融入康养文旅场景(包括并不限于武当山景区的绿松石体验工坊、东风汽车文化园的车模文创店),明确场景落地步骤、合作资源对接方式。

04

十堰数字文创设计

运用AR/VR、3D建模等数字技术,设计非实体但可交互的数字文创产品,包括并不限于:

AR文化交互产品:针对武当文化、绿松石故事设计AR扫描应用(扫描“十堰好物”实体包装/宣传物料,触发3D文化场景,包括并不限于武当太极动态演示、绿松石开采历史数字动画);

数字藏品设计:基于十堰IP(包括并不限于武当小道士、东风卡车侠)设计区块链数字藏品,配套实体产品购买权益(包括并不限于购买数字藏品可兑换限定实体文创);

3D互动模型:设计绿松石雕刻技艺、汽车制造流程的3D互动模型,可用于景区文旅体验、企业科普展示(支持手势操控、步骤拆解讲解)。

05

十堰产业相关智慧营销数字工具设计

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设计提升“十堰好物”营销效率的数字工具,包括并不限于:

智慧导购系统:针对景区、商超场景,设计AI导购小程序(输入用户需求,自动推荐“十堰好物”,展示产品文化故事、用户评价,支持一键下单);

数字营销矩阵:设计“十堰好物”短视频模板、直播虚拟场景(包括并不限于虚拟主播+十堰山水数字背景,可快速生成产品推广内容);

用户画像分析工具:基于“十堰好物”消费数据,设计用户画像模型,可精准推送产品(需说明数据来源合规性,采用匿名化处理)。

06

十堰产业数字溯源系统设计

运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设计覆盖“十堰好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溯源系统,包括并不限于:

农产品溯源系统:针对茶叶、黄酒等产品,设计从种植/酿造到销售的全流程溯源(通过传感器采集种植环境数据,区块链记录加工、物流信息,消费者);

绿松石溯源系统:记录绿松石产地、雕刻工艺、检测报告等信息,生成唯一数字身份码(支持防伪查询、工艺师认证展示);

文创产品溯源系统:记录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生产批次、文化元素来源,提升产品可信度与文化价值。

07

十堰产业数字体验场景设计

结合VR/元宇宙技术,设计沉浸式“十堰好物”体验场景,包括并不限于:

VR文旅购物场景:搭建“十堰好物”元宇宙商城(用户可虚拟漫游十堰特色场景,包括并不限于武当山、丹江口,在场景内选购对应区域“好物”,支持虚拟试穿/试用);

数字康养体验:针对十堰康养资源,设计VR康养体验程序(包括并不限于森林康养场景模拟,搭配“十堰好物”康养产品推荐,如茶叶养生方案);

旅游数字场景:设计东风汽车工厂、绿松石加工厂的VR参观场景,嵌入“十堰好物”(包括并不限于汽车模型、绿松石饰品)购买入口,实现“体验+消费”联动。

2.专业参赛要求

主体要求:企业、高校科研团队、产业服务机构优先(须具备相关领域经验,包括并不限于产品开发、产业规划、包装设计、模型制作),个人参赛需提交过往相关案例;

方案完整性:包括并不限于“需求分析-设计思路-落地路径-效益测算”四大模块,涉及包装/车模的方案需补充“供应链对接计划”;

数据支撑性:需引用十堰本土数据(包括并不限于2024年十堰农产品产量、文旅客流量、汽车产业产值),赛事方提供《十堰市产业基础数据手册》作为参考;

可操作性:明确方案实施的核心资源(包括并不限于需要对接的政府部门、包装厂、汽车模型企业)、时间周期(不超过12个月)、预算范围(需分项列明)、商业落地计划。

技术可行性:方案需基于成熟或近1~2年可落地的数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AR采用Unity/Unreal引擎,区块链采用联盟链降低成本),避免依赖未商用的前沿技术;

用户体验性:数字产品需明确目标用户(包括但不限于年轻消费者、文旅游客),界面设计简洁易懂,交互流程顺畅(需附用户体验流程图);

数据安全性:涉及用户数据、产品溯源数据的设计,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说明数据存储、加密方式,避免数据泄漏风险。

3.提交材料清单

《参赛报名表》(含团队信息、作品名称、技术负责人资质,注明作品所属方向);

数字设计成果:

若为应用程序/系统,提交原型演示视频(时长5~8分钟,展示核心功能、交互流程)、可运行demo安装包(或在线体验链接);

若为数字藏品/3D模型,提交3D渲染图(JPG格式,分辨率800dpi)、藏品权益说明文档;

设计说明文档(Word格式,500-800字,含技术选型、功能亮点、落地成本、市场定位);

辅助材料:系统架构图、交互流程图、数据安全方案、《原创承诺书》(签字盖章版扫描件)。

赛事安排

大赛秉承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原则,统一大赛品牌、报名方式、培训指导、赛事流程、评审标准,分为赛事启动报名征集、初赛、复赛、决赛、跟踪陪跑服务等五个阶段实施。

01

大赛评审

大赛评委由专家评委、机构评委或部门评委构成。

为保障大赛公平公正,晋级项目需充分体现数据要素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发挥,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

拟从项目的先进性、实效性、示范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审。

02

比赛规则

赛事采取线下路演方式进行。线下路演可采用“5+3”模式(即每个项目路演展示5分钟,答辩打分3分钟)或“5+5+5”模式(即每5个项目一组,每个项目5分钟路演展示,每组集中答辩打分5分钟)开展,具体模式根据项目数量和实际情况确定。

初赛和复赛设置评委7名;评审统一按大赛评审标准执行,比赛过程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评审结果留档备查。

决赛设置评委7-10名;评审结果留档备查。

对于优秀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对公示项目进行实地摸排,对合格项目进行相应表彰。对于公示期间有异议,或实地考察发现项目有弄虚作假的,不予奖励。

03

赛事推进

第一阶段:产业需求定向征集(9月29日—10月31日)根据实际发布正式通知时间确定

线上报名: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或团队(个人),按参赛要求,整理好设计作品及说明;按照要求准备资料项目路演PPT、完整商业计划书及本方案后附件1和附件2等相关作品资料,于10月31日12:00前,将报名资料打包发送至赛事指定邮箱sycckj@126.com。

线下特色宣讲:深入具有产业特色的县(市、区)核心产区,发布企业设计需求,精准匹配参赛团队。

第二阶段:初赛评审(11月1日—11月15日)

邀请专家评审对创新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契合度、市场潜力等核心指标进行书面评审,遴选项目晋级。

第三阶段:专项辅导与复赛(11月16日—11月30日)

辅导:针对产品工艺、创新设计等开展指导;

复赛:通过线上路演决出产业实体设计组15强、创新创意设计组15强进入决赛。

第四阶段:决赛与成果展示(12月1日—12月30日)

决赛:邀请投资机构、企业代表、设计大师组成评委团,进行现场路演+实物/模型展示;

第五阶段:产业对接服务(2026年1月—2026年4月)

组织获奖项目方与十堰市重点企业开展对接会;

对优质项目提供导师陪跑(含设计优化、商业对接、融资辅导)。

赛事激励

产业实体设计组:金奖1名(奖金2万元+荣誉证书)、银奖2名(各1万元+荣誉证书)、铜奖3名(各0.5万元+荣誉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荣誉证书)。

创新创意设计组:金奖1名(奖金2万元+荣誉证书)、银奖2名(各1万元+荣誉证书)、铜奖3名(各0.5万元+荣誉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荣誉证书)。

奖金总合计:11万元。

赛事权益

(一)宣传展示。获奖项目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和服务推介。

(二)产融对接。进入决赛团队可参与相关组织单位的产融合作活动,支持优秀参赛单位、参赛团队与投融资机构对接合作。

(三)供需对接。进入决赛团队均可参与组委会组织的场景对接、供需对接等活动,支持优秀项目成果孵化落地。

其他事项

获得大赛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将在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未通过公示的团队,将取消其获奖成绩并追回奖励。

举报实行实名制,举报人应提供相应证据,匿名举报无效。

举报由组委会负责受理、核查与裁定。

为保证赛事公益性,本赛事不向参赛团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附件信息

附件一:大赛作品信息表

附件二:设计承诺书

小伙伴们

心动不如行动

快参与起来吧!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