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9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大会公布了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我省郑棋元、孙鸿雁、徐成东3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继李辉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我省又增一批国家级工匠人才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9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大会公布了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我省郑棋元、孙鸿雁、徐成东3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继李辉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我省又增一批国家级工匠人才。
交流大会上,云南展区人流如织,云南声音频频出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各省(区、市)新闻媒体竞相报道。
于奋斗中聚力 以匠心致创新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云南展区 李赟静 摄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云南展区的高人气,不是偶然的“流量爆发”,而是云南工匠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必然回响。
郑棋元,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2019年8月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同队友战胜5连冠的韩国队,勇夺金牌,实现了中国选手在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孙鸿雁,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她长期从事工艺美术研究与实践工作,创立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滇派内画技艺”,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空白。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2余项,43件内画作品获省级以上金银奖项,6件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徐成东,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熔炼厂作业经理、特级技师,他坚守铅冶炼岗位30年,攻克了世界上第一座艾萨炉铅冶炼过程中出现的熔池冻结、硫化铅溶于金属铅、喷枪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难题,创造了978天炉龄的世界纪录,成为国际艾萨冶炼技术领跑者。
3名“大国工匠”脱颖而出,是云南持续加大工匠人才培养结出的硕果。近年来,云南以“云岭工匠”选树培育为抓手,为产业工人树立奋进标杆。2016年至今,云南已连续举办7届“云岭工匠”选树活动,累计选树培育129名云岭工匠,带动各州市选树市级工匠802人,同时建成51所各级工匠学院,为技能人才搭建了成长平台。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已达626.11万人,高技能人才176.47万人,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这些成果,在云南展区的展示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在云南展区,一场“跨越山海”的技术交流学习,让距离千里的工匠产生了共鸣。
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云岭工匠王涛,特意邀请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劳模(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朱先波,围绕“万能通用减震支撑”成果展开深入交流。“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打开思路,要接触外面的新事物,要学会跨行业吸取优秀经验和做法,再去攻关和创新。”朱先波结合自身经验,分享破解技术难题的思路。“我受益匪浅,创新不仅要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挖技术,还要兼顾成本、应用性与实用性……”这场交流带给王涛许多思考。
云南智慧出圈 创新成果涌现
在此次大会上,云南有3项成果成功入选全国总工会展区。
在匠心智造区,孙鸿雁的15件内画作品首次入选,作品将云南的秀丽山水与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熔铸于方寸之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滇文化魅力。此外孙鸿雁还在巾帼工匠论坛上围绕“女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作主题演讲,她精彩的发言赢得了现场参会人员阵阵掌声。
在“五小”成果展示交流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清洗水回收利用及融雪系统,以“循环利用”为核心创新点,解决了少水地区、高空区域光伏板清洁,以及寒冷多雪地区光伏板融雪两大行业难题,最终实现安全提效、环保节水、降本降耗多重效益,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云南方案”。
在全总展演区创新成果路演中,高压直流阀冷及融冰系统小微部件国产化替代研究及工程应用惊艳亮相。第一完成人李阳介绍,该成果成功破解高压直流领域部件采购周期长、故障频发、核心元器件“卡脖子”、维护成本高、技术依赖进口、供应链不稳定等6大核心难题,成果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电力行业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贡献了宝贵的“云南智慧”。
云南的声音不仅传了出去,更将大国工匠吸引了过来。来自河南省的胡中辉、牛雪平、梁兵3位大国工匠,在参观了云南省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后表示,云南展区非常有特色,成果非常实用,很多思路和河南的创新实践相呼应,期待以后能和云南工匠深入交流。
无论是活动中亮相的成果,还是大国工匠们的认可与肯定,无一不是云南工匠人才队伍建设与职工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缩影。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技术能手、花艺师杨超现场展示插花技艺 李赟静 摄
云南职工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云南省总工会深入推进“四技五小两比”活动,组织“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2024年1200余人次劳模工匠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问题900多个,帮助提升职工技能水平1.5万人次;2023—2024年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1.74万条,技术革新2.53万个,发明创造0.97万项,取得专利1.91万件。
提供人才支撑 赋能云品出滇
展会现场各省大国工匠在云南展区体验“现磨云南咖啡” 李赟静 摄
除了成果展示,吸引嘉宾的还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和非遗展示。云咖的醇厚、云茶的清香、云花的明艳、彝绣的灵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山城重庆得到了具象化呈现。
在“茶咖飘香 花漾云南”特色板块,云南带来的4项特色技艺展示吸引了无数人的脚步。云花展区孔雀造景吸引众多嘉宾拍照留念;云咖展区浓香诱人,机器人现磨咖啡和手冲咖啡技艺展示前排起了长队;云茶展区清雅怡人,每逢茶艺展示都座无虚席;彝绣展区光鲜亮丽,特色绣品吸引眼球。
云南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近年来,云南省总工会紧紧围绕“云花”“云茶”“云咖”和民族刺绣等,广泛搭建竞赛平台,深入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累计带动10万余名职工投身技能提升,不仅为“云品出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更让工匠精神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云南展区缘何吸睛?是以匠心筑底、用创新赋能、借特色传韵的鲜活样本,也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具象呈现。
资料:云南省总工会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