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要碰瓷苹果iPhone 17 Pro Max,你们搞不定。”9月26日,怒喵科技创始人、前魅族科技CMO李楠在微博上直言不讳地向安卓厂商喊话。这一大胆评论迅速在科技圈引发热议。
苹果的摄像头与品牌光环,让安卓阵营在高端市场难以逾越。
“不要碰瓷苹果iPhone 17 Pro Max,你们搞不定。”9月26日,怒喵科技创始人、前魅族科技CMO李楠在微博上直言不讳地向安卓厂商喊话。这一大胆评论迅速在科技圈引发热议。
李楠分析,今年iPhone 17系列有两大主力机型——iPhone 17和iPhone 17 Pro Max。他特别强调,安卓厂商应该避开iPhone 17 Pro Max,原因有两点:一是摄像领域安卓实在搞不动,二是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更重视品牌,安卓阵营也确实搞不动。
近期,随着高通和MTK新处理器的发布,安卓阵营的部分厂商开始了新一轮的营销攻势。最典型的莫过于小米——不仅将小米16系列改名为小米17系列,还增加了“小米17 Pro Max”机型。
在宣传策略上,这些厂商处处刻意对比苹果。小米曾在微博发布配文“逆光出片,这还用比么”(后改为“逆光出片,跟优秀的标杆比一比”)的内容,并配上小米17 Pro与iPhone 17 Pro的逆光照片,以显示其优越的画质。
李楠的发言与这种“碰瓷营销”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手机行业的资深人士,他洞察到安卓阵营在高端市场与苹果存在的差距。他建议安卓厂商应该采取错位竞争策略,例如“用超薄大屏打小屏高性能”,而不是在苹果最具优势的领域硬碰硬。
李楠指出,iPhone 17的定价策略相当激进,已经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与往年标准版首销即破发不同,今年iPhone 17在第三方渠道甚至出现了轻微溢价,目前价格在6500元左右,从侧面反映了其受欢迎程度。
iPhone 17 Pro Max在摄像系统上的升级堪称巨大。它配备了三颗4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其中长焦镜头首次升级到4800万像素,告别了1200万像素时代。这一升级让它在4倍光学变焦以及8倍光学品质级变焦场景下,依然能捕捉到清晰的画面细节。
视频拍摄方面,iPhone 17 Pro Max是首款支持ProRes RAW拍摄的iPhone,支持4K 120 fps杜比视界。高分辨率加上更高的帧率,营造出令人惊艳的电影质感。
实测对比显示,虽然谷歌Pixel 10 Pro XL在望远拍照部分明显胜出iPhone 17 Pro Max,但轮到录影比较时,iPhone 17 Pro Max却大幅领先。这印证了李楠的观点——在摄像领域,安卓阵营难以与苹果抗衡。
“安卓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教,但在录影这个领域依然还是iPhone比较具优势。”一位评测人员在实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前镜头的升级也是iPhone 17系列的一大亮点。全系列搭载了1800万画素的Center stage前相机,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感光元件,让用户在自拍时无需转手机就能达到横向拍摄的需求。这对于喜欢自拍、团体合照或有Vlog录制需求的用户来说相当实用。
在高端手机市场,品牌影响力往往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李楠指出,购买iPhone 17 Pro Max这个价位手机的消费者更重视品牌,而在这方面,安卓阵营确实难以竞争。
iPhone在高端市场的品牌优势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效应,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A19 Pro芯片的卓越性能到iOS系统的流畅体验,从配件生态到残值率,苹果都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一位花费17999元购买了2TB顶配iPhone 17 Pro Max的用户分享了他的体验:“今年的苹果,真是狠狠给了我一个惊喜。近几年我对苹果新品的期待值已经被‘挤牙膏’的节奏慢慢消磨殆尽,可这一代iPhone 17 Pro Max,苹果竟然像是憋了口大气,把牙膏管直接炸裂。”
这种品牌忠诚度是安卓厂商难以在短期内逾越的障碍。即使安卓手机在某些参数上超越了iPhone,高端用户在选择时仍然倾向于苹果这一品牌。
iPhone 17 Pro Max首发搭载了A19 Pro芯片,并加入了VC均热板。实测运行《原神》等大型游戏时,帧率稳定接近60fps,全程未出现明显降亮度或性能衰减。
续航方面,iPhone 17 Pro Max搭载了比上一代更大容量的电池,实际续航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在模拟日常使用的高强度场景下,从满电到关机用了13小时,比前代多出45分钟。
这一续航表现意味着,如果你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下班,手机还能剩点电刷个剧;出差赶高铁时,从北京到上海的4.5小时车程里,看视频、回消息、查资料全不耽误,到站还能叫车。
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S25 Ultra在同样场景下只撑了11小时58分钟,比iPhone 16 Pro Max还少25分钟,更别说和17 Pro Max相比了。苹果通过两代机型的持续改进,已经在续航领域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李楠并非一味看好苹果的所有产品。他对iPhone 17标准版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称其为“性价比之王”。他认为,苹果今年对标准版的升级力度很大,新增了120Hz刷新率,机身尺寸与iPhone 17 Pro一致,均为6.3英寸,并且起步存储容量提升至256GB,而定价5999元保持不变。
这种产品策略显示出苹果正在调整市场打法:通过Pro Max机型树立技术标杆,同时通过标准版机型扩大市场份额。李楠调侃道,苹果正在“鄙视小米,理解小米,成为小米”。
对于安卓阵营,李楠建议采取错位竞争策略而非正面交锋。他指出,“小屏硬碰硬,就比如小米17,其实是相对而言比较低效的选择。”安卓厂商应该寻找苹果未能覆盖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在苹果已经确立绝对优势的领域进行竞争。
针对被网友怒斥是“果粉”,李楠回应称自己并非果粉,但也不是多支持国产品牌,主要是希望苹果和所有Android品牌再次打得有来有回。这种竞争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
目前,iPhone 17 Pro Max在第三方市场的价格依然坚挺,甚至出现溢价现象。有消费者戏称:“它让你理智上觉得贵,情感上却忍不住买单。”而安卓阵营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从“参数赢家”转变为“体验赢家”。
李楠的尖锐点评揭示了手机行业当前的核心矛盾:参数竞争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差距。在智能手机创新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安卓阵营若想在高端市场真正突破,或许真如李楠所说,需要避免与iPhone 17 Pro Max的正面交锋,转而寻找属于自己的差异化赛道。
来源:小明动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