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的窑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8:46 1

摘要:9月26日,由美国设计师查德威克(Chadwick Russell Shepherd)设计、委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安盏烧制技艺南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纲兴制作的第一批建窑灯具正式入窑开始烧制。窑火点燃的那一刻,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了虔诚的祭拜,5天后,将迎来开

4月10日,查德威克在位于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莲花坪的黄纲兴作品展示馆内欣赏建盏艺术品。

东南网9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施辰静 实习生 魏卓成 文/图)

9月26日,由美国设计师查德威克(Chadwick Russell Shepherd)设计、委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安盏烧制技艺南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纲兴制作的第一批建窑灯具正式入窑开始烧制。窑火点燃的那一刻,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了虔诚的祭拜,5天后,将迎来开窑。如同正在发掘失落珍宝的探险家,查德威克紧张而期待。在建瓯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遍访名师,投身“熔炉”,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梦想不是为安逸而赐,而是为锤炼而来”。

几年前,查德威克还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常来中国出差。离职后,怀着对中国茶的挚爱,他创办了EVERLOVE TEA(永爱茶)品牌,产品除了茶,还有自己设计的各式茶器等,由此与建盏结缘。他与福建省手工艺协会建盏分会副会长林熙有长达两年多的通信,探讨与建盏有关的美学、历史、诗词等。在查德威克眼中,这只茶盏有种简约粗犷的独特气质和变幻莫测的釉色,连苏东坡都为之赋诗。把它握在手中,仿佛梦回宋朝,回到那个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雅士能静下心来钻研风雅之物的年代,那个孕育了建盏的黄金年代。

今年4月,查德威克第一次来到建盏的故乡建瓯,并首次见到了龙窑,他记得,那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宛如窥见“龙口”。而传统柴窑的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充满了不可控性,每次开窑都伴随着惊喜与遗憾。杰作可谓凤毛麟角,有些作品虽未臻完美,但也有种独特的美感。查德威克写道:“我望见那团火,龙窑燃烧,陶人齐唱如歌……那是我未曾识得的门,如今,因茶与艺,成了我的归属与根。”

查德威克的行囊里还装着一本书——美国学者、艺术史学家詹姆斯・马歇尔・普鲁默的《天目:建窑瓷器研究》。1935年,在中国海关任职的普鲁默因在闽北发现了宋代建窑遗址而声名鹊起,终其一生钻研,写成这本海外建盏研究的扛鼎之作。书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建盏、建窑的考证资料,以及对建瓯、建阳两地风土人情的生动描述。去年,查德威克远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的一家二手书店找到了它,并以300美元购得。他将这本珍贵的著作喻为隐秘的古卷,低语着逝去时代的秘密。今年8月初,查德威克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当年普鲁默遇见建盏的地方,并在普鲁默曾经拍下旧照的建溪畔留下自己的影像。千百年来,这条溪水将建盏送出建瓯,邂逅不同的山水、面孔和家园。

“这次与查德威克合作的建窑灯具将是我们家族历史上第一件出海订单。”黄纲兴的侄子、建瓯建安盏协会副秘书长黄祥财是黄家第一个研究生,从事IT业,公司设在俄罗斯、广东等地,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这次偶然被叔叔叫来当翻译,一路陪同查德威克,度过了在家时间最长的一个夏天。他告诉记者,19世纪末期,他的高祖父就在建瓯创建了第一座龙窑。如今,家族在这里经营着12座大型龙窑,93岁的爷爷黄志松前年还守在窑边,父亲一辈6个兄弟都在做陶。查德威克说:“见证这个家族,就是见证一首活着的诗。”

黄祥财小时候,父亲总说这个行业太辛苦,不希望他入行。家里的窑炉、作坊对他来说就是个玩泥巴的地方。查德威克的到来让他重新审视自家随意摆放的大大小小各种器物。他带着查德威克走访了近10位大师,了解其毕生磨砺的烧制技术及建盏制作的复杂配方。一起爬进窑炉的时候,黄祥财觉得自己的“窑火之心”被重新点燃,血脉里的记忆被唤醒。他正在架构一个跨境电商独立网站,第一批与查德威克合作的作品很快就将上线。

和查德威克一样,黄纲兴对这批灯具的烧制既忐忑又兴奋。这是自家窑炉里烧的第一批灯具,他说,等烧成后,自己也要留几个,把家里的灯给换掉。他喜欢查德威克的设计,既典雅又不失新意,最重要的是,它出自建窑。从13岁开始做陶,黄纲兴见证了建盏的起起落落。2017年,金砖五国会议上,建盏被作为国礼赠予参会国领导人,一度迎来了复兴,但风潮退去后,又渐渐归于沉寂。黄纲兴知道,要让窑火延续,需要新的火花闪耀。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过,人们或许永远无法知晓内心真正的渴望,直到产品以远见与优雅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苹果手机、电脑就是这样诞生的。”查德威克觉得,建盏也一样,有时候只需别人一句“来吧,咱们试试这个”,便能唤醒其永恒魅力,开启全新境界。

建瓯美术馆负责人张洁也很欣赏查德威克的设计,认为建盏之美通过其现代诠释焕发新生,打破了建盏仅用于品茗的固有印象。张洁更惊叹于其实践能力:“怀揣艺术构想并付诸行动,凝聚本土艺术家与匠人共同创作产品,实属难得!”

“茶和建盏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到建瓯后,在给普鲁默孙子的一封信中,查德威克热情地分享了这里的见闻以及自己准备在美国筹建一座建盏博物馆的计划。他告诉记者,美国人没有茶桌,随意地用马克杯喝茶,遗憾错失了茶道的雅致体验。但要在美国推广建盏光靠书籍还远远不够,必须亲手捧起它,触摸其质感、感受其分量,才能真正体会它的器物之美。

查德威克相信,美好的事物具有跨越文化隔阂的力量,让人们相互理解并消解刻板印象,这一点在儿子莱力(Reilly)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初,他对茶毫无兴趣。几个月来,莱力陪着父亲同游建瓯山野,受邀到当地人家共进晚餐,听父亲讲宋朝的人与事,与父亲一起鉴赏收藏的每一只建盏……如今,他的一大乐事便是和父亲去探访古窑址,学习辨识器物底部的官窑印记和不同朝代的纹样等。父子俩用建盏分享一壶茶的时光,也是那么美好而自在。有时,查德威克还会给孩子们分享他的建盏故事,读读自己从宋代璀璨的文学遗产中汲取灵感而写就的诗篇:

“落叶如旧信从空中飘下,我再次被召唤而来。不是以旅人的身份,而是归子。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被塑造——如墙塑风,如釉记火。”“我的孩子们,眼中盛着惊奇与敬畏,与我一同步入这片早已唤我之名的土地。”

8月13日,查德威克来到建溪畔展示90年前普鲁默在同一位置拍摄的老照片。时光荏苒,景象几乎无异。

8月12日,查德威克带着儿女二人来到黄纲兴的工作室学习建盏拉坯技艺。

8月12日,在莲花坪的黄纲兴作品展示馆内,查德威克对一款建盏产品表面呈现出的中国山水画般的纹理十分感兴趣。

8月12日,拉坯不易,查德威克不慎弄破了碗底。

8月12日,查德威克在黄纲兴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习建盏拉坯技艺。

9月9日,查德威克在建瓯市川石乡体验柴窑烧制建盏。

8月13日,位于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州宋式点茶传习所内,查德威克父子体验宋式点茶技艺,了解宋代茶文化。

8月11日,查德威克买了识字卡片,与儿子、女儿一起抽空学习中文。图为在黄祥财家中,黄祥财的两个女儿正在教查德威克一家学习中文。

查德威克尝试使用建盏技艺制作创新的现代家居工艺品。图为8月12日,他在黄纲兴的制坯车间内查看自己设计的一款建盏灯罩的待烧制样品。

8月12日,黄纲兴在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莲花坪的古窑前,向查德威克介绍一批刚烧制完成的建盏产品。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