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从800斤到1200斤,我只做了这一件事:用好氮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5:00 1

摘要:先把话说透:我没换品种、没加密度、没多浇几遍水,只是把氮肥这件事做“准、稳、到位”。

先把话说透:我没换品种、没加密度、没多浇几遍水,只是把氮肥这件事做“准、稳、到位”。

我做法就三步:定总量、卡时机、放对位,再配上磷钾肥,产量就从800斤直追1200斤。

一、定总量:不求多,只求准

纯氮目标量:12–16 kg/亩,折合尿素(46%N):26–35 kg/亩。

如果施用了有机肥,化肥总量下调10–20%;

选用长效/控释氮或抑制剂(如NBPT)的尿素,总量不加、次数可少。

记一句:多氮=旺长≠高产,高产靠的其实是氮的分配和位置。

二、卡时机:基—返—拔三段发力

主要就是三次施,基肥30–40%:返青20–30%:拔节40%。如果嫌麻烦可以两次施,基肥60%,返青40%,方便快捷。

基肥(播前或播后镇压前)

给30–40%氮,全磷、7–10成钾一起下,做“底盘”。基肥氮别一次给满,留空间给后期。

返青(校正分蘖)

看苗看墒小补:弱苗尿素5–6 kg/亩,壮苗3–4 kg/亩或不追;少量多次胜过“一把梭”。

拔节(决定粒重)

追尿素8–12 kg/亩并配硫酸钾10–16 kg/亩(折K₂O 5–8 kg/亩),稳秆、抗倒伏、保灌浆。

灌浆叶喷(护旗叶)

“一喷三防”同步:磷酸二氢钾150–200 g + 尿素0.5–1 kg/亩兑水50 kg,喷1–2次。

口诀:“早稳、中控、后保粒;花后慎氮。” 花后猛追大氮,十有八九贪青晚熟+倒伏。

三、放对位:侧深入土,比“撒得多”更见效

位置:行侧3–5 cm、下5–10 cm,条施/带状侧深施;表撒等雨最亏(挥发、淋失)。

水肥同路:追后小水把氮送到根边。

无人机怎么用? 无人机适合叶面营养/一喷三防/微溶肥;根区氮仍以入土为主,别指望“空中撒尿素”解决根部供氮。

四、追加磷钾肥,把氮的效益再放大

钾肥,拔节期和灌浆前后把K跟上,倒伏明显减少,千粒重更稳。

微量元素(补短板)

锌:缺锌地硫酸锌1–2 kg/亩基施;

硼:硼砂0.5–1 kg/亩基施或0.1–0.2%叶喷1–2次;

硫/镁:用含硫型复合肥/硫酸钾镁,旗叶更绿、光合更稳。

五、我在地里做的三个“小动作”,产量就上了台阶

① 先看叶色再追肥:用SPAD(叶绿素仪)或手机比色卡,叶色达标就不追,不让旺长提前发生。

② 先排后追:雨后开沟散墒再肥;水发白的地不下肥,避免“喂病”。

③ 侧深改表撒:把施肥器改成开沟侧深+覆土,同样的肥,效果像“翻倍”。

六、总结

总量:纯N 12–16 kg/亩;P₂O₅ 6–10;K₂O 8–12。

分配:基30–40%N;返青20–30%N;拔节40%N + K₂O 5–8 kg/亩。

位置:侧深3–5×5–10 cm;追后小水送下。

叶喷:灌浆KH₂PO₄ 150–200 g + 尿素0.5–1 kg/亩×1–2次。

微量:缺锌硫酸锌1–2 kg/亩;缺硼硼砂0.5–1 kg/亩或0.1–0.2%叶喷。

避坑:① 花后猛追大氮;② 表撒等雨;③ 忽略钾和微量;④ 苗不齐靠肥硬堆。

最后再来一句,我从800斤提到1200斤,没有“秘方”,就是把氮肥用成“三准”:量准、时准、位准。肥到根边、氮在窗口、钾和微量跟上——这件小事,能把一季小麦的“叶子风光”变成“粒重落袋”。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