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家小浩怎么突然高烧39度,还不停咳嗽、流鼻涕?昨天还好好的啊!”李女士焦急地站在诊室门口,怀里抱着面色通红的小男孩。医生听完病情,立刻安排了咽拭子检测。
“医生,我家小浩怎么突然高烧39度,还不停咳嗽、流鼻涕?昨天还好好的啊!”李女士焦急地站在诊室门口,怀里抱着面色通红的小男孩。医生听完病情,立刻安排了咽拭子检测。
两个小时后报告出来: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医生叮嘱李女士:“今年的甲流比去年更凶猛,孩子免疫力低,更容易中招,好在你送得及时。”李女士心头一紧,原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竟是甲流……
这个真实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各大医院上演。据国家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秋冬季甲型流感的传播力、发病率均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尤其在校园、托幼机构、办公楼等人群聚集场所,传播速度更是惊人。
那么今年的甲流到底“厉害”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家长、上班族都头疼的话题。
甲型流感(InfluenzaA)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之所以让医生们“谈虎色变”,主要是因为它变异快、传播速度快、影响人群广。
根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疾控中心的病毒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主流流行毒株为H1N1和H3N2混合型,其中H3N2毒株变异明显,导致部分去年接种疫苗的人群仍然可能感染。这种“免疫逃逸”机制,让病毒在体内更容易复制、致病力也更强。
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的甲流不仅高发,而且临床症状更加明显:高热持续时间更长,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表现更严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容易进展为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很多人以为预防甲流就靠戴口罩、勤洗手,当然这很重要,但最根本的防线,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力强的人,即便接触到病毒,也可能只是轻症或无症状带过。
免疫系统就像身体的“防火墙”。可惜的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作息乱,“防火墙”早已漏洞百出。尤其是在换季时节,气温骤变、空气干燥,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除了做好基本防护,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特别提出了“5要做3多吃”的健康建议,帮助大众提升免疫力,科学应对流感高峰。
第一,要接种流感疫苗。虽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防止感染,但即使感染后,症状也会轻很多,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是保护生命的关键手段。
第二,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睡眠能让免疫系统“修复升级”。成年人每天建议睡够7小时,孩子更要保证9小时以上。
第三,要勤通风不聚集。家里、办公室、教室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秋冬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第四,要保持手部卫生。甲流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公共场所摸完门把手、电梯按钮后,记得及时洗手或使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
第五,要注意心理调节。压力大会抑制免疫系统。适度运动、与人沟通、听音乐,都是提升心理免疫力的好方法。
很多人一生病就疯狂进补,其实不对。科学饮食才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西红柿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提升抗病毒能力。
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豆制品。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重要“原材料”,缺了它,身体就像打仗没武器。
第三,多吃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南瓜籽、海鲜、坚果。这些微量元素能促进免疫因子的合成,对抗病毒非常关键。
饮食要均衡,不是说每天吃一堆水果和补品就能百毒不侵。肠道健康也很重要,建议适当吃些益生菌或酸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提升免疫力。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每年都“躲不过”甲流,而有些人身边人都病倒了,自己却安然无恙?这背后的差别,往往在一些容易忽视的小细节上。
长期熬夜刷手机会扰乱生物钟,削弱免疫力;或者天气转凉还穿得很少,导致受寒后身体抵抗力下降。还有些人喜欢用手揉眼睛、抠鼻子,这些动作都可能把病毒“请进门”。
部分人认为“年轻身体好,不怕流感”,结果一拖再拖,等到并发症来袭才后悔莫及。医学数据显示,20~40岁青壮年一旦感染强烈毒株,若不及时治疗,同样可能发展为重症。
很多人对甲流的态度就是:“不就是发烧咳嗽吗?扛两天就好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发展缓慢,症状轻。而甲流起病急、发热高、全身症状明显,甚至可能引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后果。
而且甲流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感染者在发病前1天到康复后7天内都有传染性,儿童甚至更长。一个“轻症患者”,可能会让一个班级、一个办公室“全军覆没”。
一旦出现持续高烧、肌肉酸痛、咳嗽剧烈等症状,应尽快就医,通过检测确诊是否为甲流,并及时用药。
每年流感季,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病房一床难求。很多人都是因为忽视初期症状、拖延就医、免疫力差而中招。
我们不能控制病毒变异的速度,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2025年的甲流虽然更猛,但只要牢记“5要做3多吃”,坚持健康生活,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
别等生病了才想起要吃药、打针、忏悔作息;不如现在就从“吃好、睡好、动一动”做起,让免疫力成为你最强的“护身符”。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全国流感监测周报[EB/OL].(2025-08-30)[2025-09-25].
[2]王丽,刘强,张程.甲型H3N2流感病毒变异特点及防控对策[J].医学研究杂志,2025,54(4):441-446.
[3]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来源:智慧健康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