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不到10天3位顶级网红塌房,各个活该,没一个值得同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0:17 1

摘要:网红圈的风向,真的变了,近两年的整治行动,说是“雷霆万钧”绝不夸张,今年这股风暴愈演愈烈,多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大网红接连被严肃处理,官方的通报里“三只羊”、“东北雨姐”等名字赫然在列毫不留情。

[浮云]这一次的出手我只能说干的漂亮,在短短10天时间里,就有3个顶流网红被制裁,网友也纷纷叫好。

这三个人不是炫富就是制造对立,将撕裂社会的行为当成自己谋利的“好手段”,如今被制裁只能说一句活该!

这三位顶流网红都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网红圈的风向,真的变了,近两年的整治行动,说是“雷霆万钧”绝不夸张,今年这股风暴愈演愈烈,多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大网红接连被严肃处理,官方的通报里“三只羊”、“东北雨姐”等名字赫然在列毫不留情。

这说明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净化正在进行,而且那些踩了红线的违规网红别再想轻易复出,网红经济说白了就是一场豪赌,为了维持那来之不易的话题度,一些人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捷径”——制造对立,煽动焦虑。

想在最短时间内将粉丝流变成现金流最快的办法是什么?答案就是制造一个“敌人”,创造群体对立,这样就能让自己的产品快速销售出去,不过同样的,这种方法是以整个社会为代价的。

此类变现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而户晨风就是此道的“佼佼者”,这位全网拥有约两百万粉丝直接用手机的型号把人分成了两类,在他的观点中“安卓手机”与“低收入群体”画上等号。

这还不够,他完全表达出了对“用安卓手机的人”的鄙视,说学历、说职业、说消费习惯,反正就是能说的都说了,为的就是给苹果、特斯拉这样的外国品牌塑造一个“高大上”的形象。

其实深挖一下户晨风的履历,他也不过是一个高中毕业,曾经做过汽修工、电焊工的人,但是他硬生生给自己包装成了一个能俯视众生的“大网红”,他早期的视频还只是拍拍“国外购买力挑战”这类主题,但很快他发现了流量的密码。

户晨风的收入大部分来自直播打赏,后台数据发现为他一掷千金的“金主”大多是一线城市、使用苹果手机的年轻中产,找到了目标客户,接下来的操作就顺理成章了,刻意制造那些能精准戳中这部分人爽点,同时又能激怒另一部分人的争议话题。

效果立竿见影,据说他的一场直播只要能成功引发两次大规模的争吵,打赏收入就能轻松过万,“月入五千不配跟我说话”听上去狂狂?但这就是户晨风的行为模式,他甚至还曾大肆夸赞韩国,号召中国应该向韩国学习。

而这种创造对立、撕裂社会的营收模式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全网账号被封禁,所有视频被清空,当然玩弄身份对立逻辑的不止户晨风一个,在教育赛道上,张雪峰之所以能爆火,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差不多的。

张雪峰将“文科”直接贬低为“服务业”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毕竟那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在实用主义的大旗之下,他将选择不同学科的人群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完美迎合了部分家长极度功利的心态。

如果说制造对立是收割流量的快车道,那么贩卖焦虑就是商业成功的基础,现在不少商品都不是介绍自己有多好,先给你说你可能面临的问题,这种模式的根本就是捕捉并放大社会上存在的不安,然后将自己包装成那个唯一的“解药”。

张雪峰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式教育焦虑之上的,每年高考季,无数考生和家长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到底报考哪个学校、到底报考哪个专业,家长对高校、专业的了解往往是模糊甚至错误的。

张雪峰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痛点,他将自己塑造成了家长和考生选择迷茫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从2016年那个《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爆火开始,他就牢牢占据了“专业帮忙”的位置。

但他不仅仅是提供信息,也是焦虑的放大器,直播中他惯用“我不能说太多”故弄玄虚、吊足胃口,他毫不客气地对各个学校、专业发表负面评价,甚至用侮辱性的言论评价某个大学,在炒足热度之后,他又是一副“事实就是如此”的态度。

如此的“硬气”也让更多人相信他就是专业的、他就是能帮孩子找到最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且每一次精准的“唱衰”都能让他又一波忠实的“信徒”,焦虑的氛围也被他持续加码,越来越浓。

然后“解药”就来了,他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商业产品,卖课、卖书,以及价格高昂的志愿填报付费服务,“梦想卡”要价12999元,“圆梦卡”更是高达18999元,部分顶级服务价格直逼两万元。

人设表演太过了

虽然赛道不同,但千万级网红蓝战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煽动着另一种焦虑——财富焦虑,他不直接售卖解决方案,但他对财富的炫耀杀伤力同样巨大,“九位数”的言论高傲且自大,甚至在舆论爆发之后蓝战非也没有任何反思的意思。

这种言论极大地加剧了人们对财富焦虑,普通人月薪3000,一年不过3万多,而人家一年就有9位数的收入,而且还不是什么高学历,那我们普通人苦苦学习、备战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读书无用论”彻底在网络上爆发,其实他也是在利用社会焦虑,只不过他的商品是他自己“成功”的形象,当流量攀上顶峰,网红们往往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人设”,以维持粉丝的崇拜。

但这种表演一旦越界就会因为他的狂妄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最终导致人设的全面崩塌,蓝战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从游戏代练出身,一路打拼到职业电竞选手,2014年退役后转型主播,凭借直播《绝地求生》爆火,人气一度突破200万,还拿下了千万级的合同。

这本该是一个励志的草根逆袭故事,成名后的他却沉迷于财富表演,他转型进入旅行领域却把重点放在了炫富上,环球旅行500天花费200万这噱头已经足够惊人,但他还要轻描淡写地补充一句这笔钱不算什么。

这种过度强化“成功”人设的表演,很快就变了味,从励志偶像到财富表演,公众的情绪也从羡慕转向了质疑,最后也是落得个各大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的下场,只能说每个人都是罪有应得。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