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0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将在长春美术馆开展,欢迎专业人士、书画爱好者、市民游客前来参观鉴赏,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洗礼。
9月30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将在长春美术馆开展,欢迎专业人士、书画爱好者、市民游客前来参观鉴赏,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洗礼。
展览分为序篇、国难当头、浴血奋战、伟大胜利、卫国战争、珍爱和平六个部分,作品共计165件。今天从“伟大胜利”篇章要展出的15件作品中选出几件,咱们先小小“剧透”一二。
据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介绍,“伟大胜利”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美术史中很重要的一批美术作品,以恢宏叙事方式歌颂“伟大胜利”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叙事性,反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
《抗日女英雄孙玉敏》 油画
还记得电影《地雷战》里给八路军送情报、埋地雷炸侵略者的“玉兰姑娘”吗?其原型便是“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作品《抗日女英雄孙玉敏》以真实事迹为背景,突破传统英雄叙事的符号化,用“战场特写”与“日常生活”的时空并置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真实、生动、可敬可佩的抗日女英雄形象。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无数平民英雄的一曲赞歌,特别是歌颂了中国女性在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和平万年》 油画
《和平万年》描绘的是齐白石正在作画的场景。画家潘义奎以其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写实技巧,塑造东方国画大师,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画面中齐老神态庄重而不失自然,正以奔放的笔触勾勒一只和平鸽,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胜利的日子》 中国画
当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普通人会是何种反应?军旅画家邓超华这幅《胜利的日子》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画面主体是一位身着军装、佩戴勋章的老兵,他垂首蹙眉、神情坚毅。右手高举酒碗,似在庆祝胜利,又仿佛在致敬牺牲的战友;左手的衣袖空荡荡地别在腰间,让人瞬间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画面整体传递出对革命老兵的崇敬,展现出他们历经岁月与战斗洗礼后,依然保有坚定信念与豪迈气概的精神风貌,极具感染力。
《胜利·一九四五》 油画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一九四五》用一个战士的形象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年轻的战士背后别着三把枪,腮帮鼓起,以昂扬之态吹响胜利的号角。背景以浓烈的暖色调铺陈,熊熊燃烧的战火与弥漫的烽烟,凸显胜利的不易,让人深切体会到革命战士的英勇与担当。
《大捷》 油画
《大捷》描绘的并非战斗的瞬间,而是胜利后的队伍汇聚。传递出革命队伍团结一心、为共同理想与目标集结奋进的精神。这种“胜利后的回望”时刻,往往比直接表现战场更具仪式感和精神性,更能引发对革命历程的宏观思考。
《战俘》 油画
在众多抗战作品中,这幅《战俘》另辟蹊径,以写实的笔触,勾勒出几位战俘的形象。画中人物身着厚重的冬衣,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微微低头,有的陷入沉思,尽显疲惫与落寞。创作者刘勇巧妙运用暗沉的色调,渲染出压抑而沉重的氛围,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生命的消逝,更有对个体精神与生活的摧毁。我们应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
《为了和平》 雕塑
创作者林毓豪突破了欧洲和苏联写实雕塑的传统,立足于中国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为了和平》整体人物形态抽象,简洁而富有张力,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如同和平的意义一般,庄重且深沉。
更多作品,9月30日,相约长春美术馆。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丛鹂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初审: 赵鹏 复审: 李超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