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16+8”轻断食绝对是健康圈和减肥圈的“顶流”,凭借“操作简单、无需刻意节食”的特点,被无数博主、养生达人说成“万能健康神器”。打开百度、小红书或者抖音,随手一搜就能看到满屏的“成功案例”:有人晒出对比图,宣称坚持“16+8”轻断食3个月,腰围减了
最近几年,“16+8”轻断食绝对是健康圈和减肥圈的“顶流”,凭借“操作简单、无需刻意节食”的特点,被无数博主、养生达人说成“万能健康神器”。打开百度、小红书或者抖音,随手一搜就能看到满屏的“成功案例”:有人晒出对比图,宣称坚持“16+8”轻断食3个月,腰围减了10厘米,体重掉了15斤;有人分享体验,说原本餐后飙升的血糖变得平稳,连医生都夸“控糖效果好”;贾玲更是通过“16+8”轻断食搭配运动一年成功减重100斤。
图源:小红书、抖音搜索截图
更夸张的是,不少商家还借着这股热潮推出“轻断食配套产品”——从“断食期专用黑咖啡”到“8小时进食窗口营养套餐”,价格翻了好几倍却依然热销。仿佛只要开始“16+8”轻断食,就能轻松解锁“瘦、健康、年轻”三大人生成就,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甚至把它当成“拯救亚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大家都在为“16+8”轻断食狂欢时,最新上海交通大学和哈佛的科学研究却发现了藏在背后的健康风险。那么“16+8”轻断食到底是“健康福音”还是“隐形陷阱”?
图源:CMT
01
▼
神坛塌了?最新研究:
心血管风险翻倍!两大名校研究敲响警钟
就在大家把16+8当“健康救星”时,两篇重量级研究论文的发表,给这股热潮泼了一盆冷水。
2024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联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国际权威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项覆盖1.2万人的队列研究。研究人员跟踪随访了5年,详细记录了参与者的每日进食时间、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状况,最终得出的结论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每天进食窗口小于8小时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每日进食12-14小时的人群高出135%!
研究还发现,这种风险在“深夜进食”(比如8小时进食窗口是晚上6点到凌晨2点)的人群中更高,死亡风险甚至能达到正常人群的2.4倍。
其实早在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联合团队,就已经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发表过类似研究。当时他们分析了2.1万名成年人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与每日进食12-16小时的人相比,严格执行16+8轻断食的人,死于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91%。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16+8”轻断食可能导致脱发、月经紊乱、情绪波动等问题,在部分人群中甚至诱发暴食症或胃肠道不适。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轻断食翻车”的话题热度飙升,曾经的“健康神器”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隐形杀手”。
在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不少知名人士提出了质疑,比如医药领域知名记者MatthewHerper认为:首先,生活习惯类调查研究中,受访者未必能严谨作答,比如记不清具体进食量和时间;其次,选择“16+8”轻断食的人群,可能本身更担忧健康,或代谢水平与他人有差异,这类人群固有差异或许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02
▼
科学视角:
让子弹飞一会!“16+8”轻断食的“闪光点”,
其实也有科学依据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既然“16+8”轻断食有这么多风险,那干脆别试了!”但其实,我们不能仅凭几项研究就把它彻底否定。从科学原理和过往的部分研究来看,“16+8”轻断食是有其“闪光点”的,尤其是在特定人群中和短期实践里,它可能确实会带来一些健康益处。
▌帮身体“高效燃脂”:减肥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切换供能模式”
很多人选择“16+8”轻断食,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减肥,我们的身体平时主要靠“葡萄糖”供能——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被细胞利用,多余的葡萄糖会转化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但当我们长时间断食(比如超过12小时),肝脏和肌肉里的糖原会逐渐被消耗完,此时身体就会启动“备用能源”——脂肪。
具体来说,在16小时的断食期间,身体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 0-4小时:消化刚吃的食物,血糖逐渐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供能;
● 4-12小时:食物消化完毕,血糖开始下降,胰岛素水平降低,肝脏开始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供能;
● 12-16小时:糖原基本消耗殆尽,身体开始分解脂肪,将脂肪转化成“酮体”,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这就相当于把身体从“吃粮模式”切换到了“烧脂肪模式”,长期坚持下来,确实能减少脂肪堆积,达到减肥的效果。
图源:CMT
▌激活“细胞自噬”:给身体做一次“大扫除”,延缓衰老
除了减肥,“16+8”轻断食另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好处,就是能启动“细胞自噬”,可以理解为“细胞给自己做大扫除”。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产生大量衰老、受损的细胞,以及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而“细胞自噬”就是细胞清除这些“垃圾”的过程:它会形成一个“自噬体”,把这些“垃圾”包裹起来,然后和“溶酶体”融合,用溶酶体内的酶把“垃圾”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重新利用这些物质合成新的细胞成分。
2016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为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发现:长时间断食是激活细胞自噬的有效方式之一。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会主动启动细胞自噬,分解体内的“垃圾”,从而让细胞保持“年轻活力”。
图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改善代谢:稳血糖、降血脂
对于部分人群来说,“16+8”轻断食还能带来一些代谢方面的“小惊喜”,比如改善血糖、降低血脂等。
(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让血糖更平稳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如果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也就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下来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而“16+8”轻断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一方面,断食期间血糖波动较小,胰岛素分泌减少,身体的“胰岛素负担”减轻;另一方面,断食导致的体重下降和体脂减少,也能直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降低甘油三酯,保护心血管(没错,和之前的研究不矛盾)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前面说这个轻断食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这里又说它能保护心血管,这不是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研究结果的差异,往往和“研究人群”“执行方式”有关。
对于本身有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的人群,在专业指导下正确执行“16+8”轻断食,确实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02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HeartJournal)上发表的研究显示:30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执行“16+8”轻断食3个月后,甘油三酯水平从2.8mmol/L下降到1.9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也略有下降。
图源:CMT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是“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16+8”轻断食不仅能减少总热量摄入,还能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机会(比如很多人断食期间会刻意少吃零食、甜点),从而降低甘油三酯合成。
▌调整生物钟,让睡眠和作息更规律
“16+8”轻断食可以通过“固定进食时间”,帮助调整生物钟。因为身体的生物钟会根据“进食信号”来校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食,身体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进食时间就会提高消化酶分泌,到了断食时间就会降低代谢水平,从而让生物钟更规律。
03
▼
科学利用“16+8”轻断食?
这5点“安全指南”一定要记牢
▌先做“健康评估”:这些人绝对不能试,别硬撑
首先要明确的是,“16+8”轻断食并不是“人人适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者,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建议盲目跟风,“别人有效≠你适合”。
图源:央视网
▌明确目标:短期减脂、代谢调节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短期减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饮食结构;不建议作为长期生活方式,尤其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控制进食窗口:建议10~12小时更稳妥
若目标是健康管理,建议将进食窗口控制在10~12小时(如8:00~18:00),而非极端的8小时;进食时间过短(小于8小时)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保证营养密度,避免“暴食”
进食期内应摄入足量蛋白质、健康脂肪、复合碳水及膳食纤维;避免高糖、高脂、高热量“报复性进食”,否则反而加重代谢负担。
图源:CMT
▌关注身体信号,及时止损
若出现脱发、月经紊乱、乏力、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建议每执行4~6周后评估身体状态,必要时暂停或调整方案。
04
▼
结语:
轻断食不是“万能钥匙”,
科学理性才是王道
“16+8”轻断食,既不是“神药”,也不是“毒药”。它是一种具有短期代谢调节潜力的饮食工具,但绝非适合所有人、所有阶段。它的“翻车”提醒我们:任何健康干预手段,都必须建立在科学证据和个体适应性之上。
图源:CMT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与其盲目跟风,不如理性评估、科学尝试、及时调整,才能真正让轻断食为我们所用,而非为其所困。
参考文献[1]henM, Xu L, Van Horn L, et al. Association of eating duration less than 8h with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J]. Diabetes Metab Syndr. 2025 Aug 21:103278. DOI: 10.1016/j.dsx.2025.103278.[2]8-hour time-restricted eating linked to a 91%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eath,https://newsroom.heart.org/news/8-hour-time-restricted-eating-linked-to-a-91-higher-risk-of-cardiovascular-death[3]央视网https://mp.weixin.qq.com/s/aB1CO8w8axc4krxkrV5i0Q[4]Chen H, Liu C, Cui S,et al. Intermittent fasting triggers interorgan communication to suppress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J]. Cell. 2025 Jan 9;188(1):157-174.e22. DOI: 10.1016/j.cell.2024.11.004.
来源:乐饭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