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结论:如果今天有人把日记写成小黄文、把劈腿写成诗、把抗战写成众筹,估计早被网暴退网。
“渣男”还是烈士?
郁达夫的两副面孔,把当代人看懵了。
先说结论:如果今天有人把日记写成小黄文、把劈腿写成诗、把抗战写成众筹,估计早被网暴退网。
可郁达夫全干了,还干成了教科书级别。
《沉沦》那本书,当年被家长举报“伤风败俗”,现在看就是大型社恐现场:一个留日男生,白天上课,晚上对着岛国杂志破防,最后跑到海边大喊“祖国你快强大”。
你以为他在发癫,其实他在直播20世纪东亚青年的集体羞耻。
这种“把内裤外穿”的写作方式,直接把鲁迅的“哀其不幸”升级成了“我即不幸”。
创造社那帮人,白天在亭子间骂徐志摩“资产阶级”,晚上又挤同一辆黄包车去舞厅。
郁达夫负责买单,因为当时他稿费最高——千字六块大洋,够北京胡同买半套房。
但钱到手就散:给左翼剧团买道具,给流亡学生买船票,给青楼女子赎身。
朋友说他“左手稿费右手捐款”,活脱脱一个人形红十字会。
感情账更是一团麻。
孙荃是包办婚姻,王映霞是自由恋爱,中间还夹着个杭州女学生。
最绝的是1932年,他在报上登离婚启事,把“性格不合”翻译成“我阳痿”,把王映霞气得当场撕了报纸。
但抗战爆发后,王映霞带着嫁妆逃难,郁达夫把全部存款缝在她旗袍夹层里。
这种“先渣后圣”的操作,放现在能被豆瓣小组讨论三千楼。
真正刷新认知的是他在东南亚的隐藏副本。1942年新加坡沦陷,郁达夫给自己取了个日本名“赵廉”,在苏门答腊开酒厂卖假茅台。
日军喝嗨了拉他当翻译,他趁机把情报夹在酒瓶商标里传给游击队。
最惊险那次,他把七个被通缉的文化人藏在酒窖,用糯米把地窖门糊成酒糟墙。
后来酒厂被炸,他蹲在废墟里扒拉半天,先救的是账本——上面记着华侨捐款的明细。
现在年轻人磕他,磕的是那种“丧且燃”的体质。
就像他写的那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分明是躺平宣言,下一句突然“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种精分感太适合当代社畜:白天在工位演情绪稳定,晚上在朋友圈发“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但人家真敢把存款捐给抗战,我们最多给主播刷火箭。
最新解密的华侨档案显示,郁达夫经手的抗战捐款,有三分之一来自风月场所。
那些被他“辜负”的女子,把金镯子熔成金条托他带回国。
有个叫玉娘的舞女,把全部积蓄换成奎宁药片,托他带给滇缅公路的司机。
后来郁达夫在狱中写的绝笔诗,背面是玉娘当年给的舞票根,被狱卒当废纸擦了桌子。
所以别再问“郁达夫到底是情种还是英雄”这种二极管问题。
人家早就示范过:人可以一边在情场当混蛋,一边在战场当烈士。
就像他酒厂的招牌,正面写“太白遗风”,背面其实刻着“还我河山”。
这种矛盾本身,就是乱世最诚实的活法。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