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苹果再次拿出一份堪称“帝国级”的成绩单:全年净利润6500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净赚18亿元。你没看错,就是每过一秒,这家“卖手机的公司”就能吸进上千块钱的现金流,仿佛比开银行还富有,比印钞机还高效。
2025年,苹果再次拿出一份堪称“帝国级”的成绩单:全年净利润6500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净赚18亿元。你没看错,就是每过一秒,这家“卖手机的公司”就能吸进上千块钱的现金流 ,仿佛比开银行还富有,比印钞机还高效。
曾有网友调侃:“世界有三种赚钱方式:抢钱、印钱、苹果。”乍一听是玩笑,可回头一看财报,你会发现,它比玩笑还真。
这家一度被称为“乔布斯幻术”的公司,如今不仅稳坐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甚至被众多国家监管机构盯上、科技巨头步步提防、商业教科书反复剖解——苹果,到底凭什么能成为吸金狂魔?
如果乔布斯的创新是“神迹”,库克的运营就是“奇迹”。
人们总爱说库克缺乏乔布斯的创造力,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在库克手上,苹果不仅成了消费电子之王,更成了资本世界的提款机。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苹果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只有全球18%,但利润却高达整整市场的6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赚的钱,可能是三星或小米的三倍以上。
苹果的硬件,看似卖的是科技,其实卖的是“用户信仰”。
iPhone每次一发新品,都被网友调侃“江郎才尽”,但每次发售,又总是被“真香警告”打脸。仅iPhone一项业务,就为苹果带来了超3000亿美元的年营收,占总收入的81% 。
这不是赚钱,这是毫不费力的收钱。苹果早已不只是科技公司,它更像一台精密而冷静的商业化机器:自产、自销、自控生态闭环,从系统到硬件,再到消费者心智,步步为营,寸土不让。
在我看来,真正让苹果“富可敌国”的,并不是iPhone本身,而是那一把悬在无数开发者头顶上的“苹果税”。
什么是苹果税?
很简单:你只要通过苹果的App Store卖任何虚拟商品——哪怕是一门线上课程、一张会员卡——苹果就要抽成30%。
别觉得30%好像不多,你要知道,这笔“剪羊毛”的佣金,并不涉及任何成本,却年年稳赚不赔。全球有数百万开发者在苹果生态中生存,每一笔收入都绕不开这道墙。有分析称,App Store年创收已超过850亿美元,毛利率高达90%以上。
在商业世界里,这样的利润率,堪比毒品、军火、赌业,绝非夸张。
也因此,全球诸多商业巨头,与苹果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搏杀。
腾讯:哪怕不差钱,也彻底被苹果惹毛。iOS端关闭公众号打赏和内购,腾讯直接关停相关功能,誓与苹果“断交”。
EPIC(堡垒之夜母公司):直接起诉苹果垄断收费机制,案件一度闹上最高法院。
韩国、欧盟、印度监管机构:纷纷对苹果立案调查,认为其涉嫌利用生态壁垒构成垄断。
苹果税的问题不是贵不贵,而是它不给你别的选择。
你愿不愿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当你买iPhone那一刻,你就已经被它划入了“圈地计划”,从此只能在它筑起的高墙内,交钱、生活、思考。
这不是商业创新,这是制度封锁。
如果说大多数公司是“满足需求”,那苹果显然试图“创造需求”。
在乔布斯时代,创新是信仰。一体机Mac、初代iPod、iPhone、iPad,每一款产品都不是简单迭代,而是颠覆行业的攻城之斧。历史书会告诉你:当一家公司开始定义行业而非参与行业时,它就已经不是公司,而是规则本身。
这一点至今在苹果身上仍看得到余威。
回顾过去十年,苹果所做的最大手笔不是某款新品,而是彻底把自己变成一个“生活系统”。
用iCloud绑定你所有设备,资料全家桶同步无缝;
用watch绑住你的健康与生活;
用Homekit让你家电互联,让你彻底活在它的秩序中。
离开的代价太高,以至于成千上万的用户干脆不走了。于是,“果粉”从不只是消费者,而是一群无条件信仰并为之消费的“技术宗教徒”。
哪怕产品没有真正革新,哪怕价格一再上涨,他们依旧用行动表达着:没关系,我可以再给你交一份“苹果信仰税”。
讲到这里,不得不谈谈隐患。
2024年财报显示,iPhone销量增长已经趋于平缓,iPad、Mac等非核心硬件线条更是“毫无惊喜”,甚至有季度下滑趋势。过去10年摊平来看,真正推动苹果飞跃的只有两样率先走红的产品:iPhone和App Store。
除开这两道护城河,苹果没有再开出第三道。
一位硅谷著名投资人曾说,“苹果像一个靠巨额油田致富的石油国,但问题是——这一口大油井还能再抽多少年?”
Apple Watch未成市场爆品,AR眼镜项目也几经波折,苹果汽车甚至自我胎死腹中。苹果下一个“iPhone时刻”,至今仍遥遥无期。
创新无法量产,再强的生态也敌不过时代洪流。在我看来,乔布斯留给苹果的那些“偏执式天才构想”,正在逐年耗尽,而库克式的“极致运营”虽能保命,却难以夺魄。
帝国能有多大,并不取决于你征服了多少地,而在于你能解决多少内在难题。
2012年,股神巴菲特说:“十年后苹果一定很强,但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它估值。”——十年过去,苹果如今已是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第一大重仓股,占比接近40%。
这不是偶然,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资本巨鳄,对这家“印钞公司”的最深致敬。
但巅峰往往也是转折的起点。过去苹果靠“产品+税”双轮驱动成为首富,现在再往前走,它需要思考的是:还剩多少土可以挖?
面对全球反垄断潮起云涌,新兴科技迅猛发展,以及AI时代带来的全新格局挑战,苹果能否继续占据统治力,抑或成为下一代摩托罗拉般的“时代遗老”?
让我断言一句:短期依然是巨头,长期若无新爆点,必将“下凡”。
帝国不怕敌人,最怕的是——自己不再进攻。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1. 网易新闻:《每天净赚18亿!苹果手机到底是怎么挣钱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5. 新华网:巴菲特减持苹果后市值状况分析(2025年5月)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