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我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增大,此时正值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此外,国庆长假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相应增加。请您在尽情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牢记以下健康提示,切实做好个人与家庭的健康防护工作。
十月,我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增大,此时正值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此外,国庆长假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相应增加。请您在尽情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牢记以下健康提示,切实做好个人与家庭的健康防护工作。
呼吸道传染病
重点关注: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
出行防护
1.长途旅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注重手部卫生。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等封闭交通工具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2.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推迟行程,及时就医,切勿带病出行。
3.合理规划行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免疫力稳定。
4.住宿期间,注意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欠佳的室内公共场所。
5.避免与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6.游览景区时,自觉有序排队,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日常防护
1.维持室内通风与清洁: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尽可能避免前往人员密集或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碰眼、鼻或口。
3.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进行运动,确保充足的休息。
4.居家休息: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尽量居家休息,并做好呼吸道防护。若自觉病情加重,建议做好防护措施后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5.接种疫苗:免疫力相对薄弱的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依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建议积极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
重点关注:诺如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
出行防护
1.饮食安全:饮用开水或瓶装水,食用彻底煮熟的食品,切勿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海产品、水产品或肉制品。
2.选择餐厅: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正规餐厅用餐,避免前往路边摊就餐。保持良好的就餐方式,尽量实行分餐制,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3.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4.勤洗手:饭前便后务必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在野外时可用消毒湿巾代替。
5.及时就诊: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饮食情况。
6.旅行中若有自带食品的习惯,食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食品是否变质。
日常防护
1.勤洗手,处理食物时将生熟砧板、刀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食物尤其是海产品一定要彻底煮熟,隔餐食物需热透。
3.如果感染了诺如病毒,在患病期至康复后的3天内,要做好防止传染给他人的措施。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准备和加工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同时,由于患者的呕吐物和腹泻物传染性极强,需立即用含氯消毒剂进行覆盖处理,清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蚊媒传播疾病
若您打算前往我国南方省份,或是东南亚等境外地区旅行,需 着重防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出行防护
1.出行前,预先查询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状况,准备好驱蚊液、蚊帐以及浅色长袖衣裤,还可备上少量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发热或酸痛症状。
2.旅途中,要时刻做好防护措施。户外活动时,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剂;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于树荫、草丛等地方长时间停留;选择配备纱窗、空调的住所,睡觉时使用蚊帐。
3.返程后,若在2周内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蜱传播疾病
蜱作为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常常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蜱主要栖息于草丛、灌木丛、树木繁茂的区域,以及动物的体表。
出行及日常防护
1.旅行过程中,特别是到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是否有蜱虫附着。
2.一旦被蜱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应尽快就医或使用尖头镊子缓慢拔出。
3.被叮咬后,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