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孟浩然15 首经典诗作:从田园到山河,皆是心之所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1:19 1

摘要: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之一。他生于襄阳书香世家,早年隐居鹿门山,寄情山水间;中年曾漫游吴越、长安,渴望入仕却始终未得官职,留下 “不才明主弃” 的怅惘;晚年归乡,以诗酒为伴,最终病逝于故园。他的诗不事雕琢,却将田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之一。他生于襄阳书香世家,早年隐居鹿门山,寄情山水间;中年曾漫游吴越、长安,渴望入仕却始终未得官职,留下 “不才明主弃” 的怅惘;晚年归乡,以诗酒为伴,最终病逝于故园。他的诗不事雕琢,却将田园的静谧、山水的灵秀与人生的淡泊融于笔端,苏轼赞其 “清诗句句尽堪传”,李白更是以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表达敬仰,他用一生的诗意,为盛唐写下了最温润的注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春日短章。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只借 “眠”“闻”“忆” 三个寻常动作,便勾出春日清晨的慵懒与鲜活 —— 鸟鸣是醒后的惊喜,风雨是睡前的余韵,而 “花落知多少” 的轻叹,不似悲春,更像对春光细碎的珍视,浅淡中藏着最动人的生活意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 “有烟火气的诗”。从 “具鸡黍” 的邀约,到 “村边合”“郭外斜” 的田园构图,再到 “话桑麻” 的闲谈,没有波澜壮阔,却满是人间温情。结尾 “还来就菊花” 的约定,更是将这份闲适拉向未来,读来心生暖意。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盛唐最淡的乡愁,藏在这四句诗里。“烟渚”“日暮” 先染出朦胧的愁绪,而后 “野旷天低树” 的辽阔,却未消散愁情,反而让 “江清月近人” 的孤寂更显真切 —— 天地越大,人越渺小;月色越近,乡愁越浓。寥寥二十字,道尽羁旅的温柔与怅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这是孟浩然少有的 “仕进之思”,却写得大气又含蓄。前四句写洞庭湖,“蒸”“撼” 二字力透纸背,将湖的浩渺与磅礴写活,仿佛天地都融于这汪碧水;后四句借 “无舟楫”“羡鱼情” 暗喻求仕无门的遗憾,不卑不亢,既有对盛世的向往,也有文人的风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这是一首 “归隐的画卷”。前半段写 “喧”—— 山寺钟鸣、渡头争渡,是人间的热闹;后半段写 “寂”—— 月照烟树、岩扉松径,是鹿门山的清幽。从 “人归江村” 到 “余归鹿门”,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心境的超脱,最后 “幽人自来去” 一句,道尽归隐生活的自在与孤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这是孟浩然对 “时光与人生” 的叩问。开篇 “人事代谢,往来古今” 八字,道尽历史的沧桑,平淡却极具分量;而后登岘山、见胜迹,“水落”“天寒” 的萧瑟,更衬出 “羊公碑” 的厚重 —— 古人已逝,功业尚存,而自己却壮志未酬,“泪沾襟” 的不仅是对羊祜的敬仰,更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这是一首 “寄友的闲愁”。前半段写登高所见:白云、归雁、薄暮、清秋,每一处景色都染着淡淡的愁绪;后半段写远眺之景:“树若荠”“洲如月”,将远景写得空灵缥缈,更显思念之悠远。结尾 “何当载酒来” 的邀约,让愁绪有了暖意,也让友情在秋日里愈发醇厚。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赏析:这是漂泊者的 “深夜独白”。“山暝”“猿愁”“急流”“孤舟”,开篇便将孤寂拉满,风鸣叶、月照舟,每一处声响与光影,都在放大 “孤” 的感受;而后 “非吾土”“忆旧游” 直抒胸臆,将乡愁与友情交织,最后 “两行泪寄海西头”,没有夸张,却让思念显得格外真挚。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秋日的寒意,最易勾连乡愁。“木落”“雁南”“北风”,三笔便绘出江上早寒之景,寒意直透纸背;而后 “遥隔楚云端” 写故乡之远,“乡泪尽”“看孤帆” 写思乡之切,最后 “平海夕漫漫” 的迷茫,既是江面的实景,也是心境的写照 —— 归乡之路,仿佛被这漫漫长夜阻断,愁绪无边。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赏析:这是一首 “禅意诗”,却无半句说教。先写义公禅房的环境:依空林、对秀峰、临深壑,清净自显;再写夕阳雨霁后的景色:“空翠落庭阴”,将无形的绿意写得可触可感;最后借 “莲花净” 喻 “不染心”,以景喻禅,清淡自然,读来让人内心澄静。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赏析:耶溪的黄昏,藏着最温柔的烟火气。“落景清辉”“轻桡弄渚”,开篇便有闲逸之态;而后写 “垂钓翁” 与 “浣纱女”,一老一少,一静一动,画面鲜活却不喧闹;“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更是妙笔,不写对话,只写眼神的交汇,却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写得含蓄又动人。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赏析:这是最短的送别诗,却最见深情。“水为乡” 写江南的地理,也暗喻离别的绵长;“春江渺茫” 既写实景,也写前途的未知;而后 “日暮征帆何处泊” 的追问,没有答案,却将牵挂拉到极致,最后 “天涯一望断人肠”,直白却不刻意,离别之痛跃然纸上。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长安的清明,热闹里藏着孤愁。“车声合”“柳色翠” 写都城的繁华,“花落”“莺飞” 写春日的生机,可这一切热闹,都与 “空堂坐相忆” 的诗人无关。他只能 “酌茗代醉”,以清茶消解乡愁,热闹与孤寂的对比,让这份愁绪更显真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这是孟浩然最 “失意” 的诗,却写得坦荡。“休上书”“归敝庐” 直抒归隐之志,“不才明主弃” 一句,虽有怨意却不卑屈,是文人对自身境遇的坦诚;而后 “白发”“青阳” 写时光流逝,“愁不寐”“夜窗虚” 写内心的空寂,没有矫饰,只有对人生的真实慨叹。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薪去,幽意自相知。

赏析:这是一首 “劳动的诗意”。前四句写采樵的艰辛:山深、树密、桥崩、路险,每一步都充满不易;而后 “日落”“山风” 写暮色中的闲适,“长歌负薪去” 将劳作的辛苦化为洒脱,最后 “幽意自相知” 一句,道尽劳作中的自得其乐 —— 山水间的劳作,亦是心灵的修行。

来源:一抹微风H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