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年把2亿做到230亿”听着像神话,可百雀羚真干成了,但2023年它第一次出现零售额同比下滑1.3%,国产老大的椅子开始吱呀作响,这才是普通人该关心的热闹:它怎么蹿上去,又会不会摔下来,答案里藏着国货护肤最现实的那条路。
“6年把2亿做到230亿”听着像神话,可百雀羚真干成了,但2023年它第一次出现零售额同比下滑1.3%,国产老大的椅子开始吱呀作响,这才是普通人该关心的热闹:它怎么蹿上去,又会不会摔下来,答案里藏着国货护肤最现实的那条路。
2008年以前的百雀羚,就是奶奶搪瓷台上的“香脂圆盒”,便宜、老派、土味扑鼻。
外资品牌冲进商超那几年,它连货架底层都守不住。
真正的拐点在2009年,成美咨询把一句“天然不刺激”拍在桌上,砍掉“中草药疗效”的玄学,直接对标“敏感肌怕过敏”这个最大公约数。
产品只留三件套:洗面奶、水、霜,价格卡在59-89元,比丁家宜贵10块,比欧莱雅便宜一半,妈妈辈一看就懂:给孩子用不心疼,给自己用不踩雷。
渠道更狠,先签3000家大润发,再签8000家沃尔玛,堆头摆成“绿色长城”,两年就把草本赛道从区域市场撕成全国概念。
2014年电商刚冒头,百雀羚连夜把仓库搬到苏州太仓,离淘宝仓库最近,发一瓶水乳比同行省12小时,当年线上占比冲到35%,线下还没掉量,2亿就是这么滚成177亿——2016年的峰值,速度比今天的珀莱雅还猛。
可故事到2020年画风突变。
Z世代把“成分”挂嘴边,早C晚A、烟酰胺浓度背得比销售还溜,百雀羚的“天然”听起来像“没科技”。
欧睿2023数据显示,珀莱雅靠红宝石精华单品一年卖28亿,薇诺娜舒敏保湿霜在天猫医美术后修护榜霸榜42周,而百雀羚主打的“水嫩倍现”系列增速跌到个位数。
更难受的是,它想涨价,高端商场却把它放在一楼中岛,和兰蔻、雅诗兰黛隔着一条过道,像误闯成人礼的高中生。
2022年推出的“帧颜”抗老线,30ml精华定价399元,直播间的弹幕清一色“凭什么”,上市三个月动销率只有38%,而同期珀莱雅源力精华在抖音卖断货。
高端没上去,基本盘又被新锐“围点打援”,百雀羚第一次尝到“上不去、下不来”的夹层滋味。
真正的裂缝在“草本”概念本身。
2023年小红书“纯净美妆”笔记量同比暴涨220%,年轻人要的是“无香精、无酒精、无致敏防腐剂”,最好把成分表拍在脸上证明清白。
百雀羚经典绿瓶含苯氧乙醇,被成分党截图挂墙,评论区一句“奶奶香原来就是防腐剂”瞬间把情怀杀到谷底。
为了自救,品牌去年把“东方草本研究院”搬进江南大学实验室,连夜给新品做0酒精、0香精 patch test,可科研故事刚写了个开头,珀莱雅已经联合西班牙 LipoTrue 推出独家胶原激活肽,薇诺娜背靠云南植物库发表三篇SCI,科研赛道对手连发三篇论文,百雀羚的“草本”像没穿鞋的运动员,刚起跑就落后半圈。
能打的牌只剩“国潮”情绪。
2023年双十一,百雀羚把敦煌壁画印在面膜盒上,上线3天卖光120万盒,可复购率不到18%,远低于薇诺娜35%的水平。
情怀可以爆一单,却撑不起长期溢价。
渠道端更现实:抖音美妆TOP50品牌里,百雀羚只占两席,而珀莱雅系占七席,直播电商的“货找人”逻辑下,不会讲成分故事就等于把流量拱手让人。
去年母公司上海家化财报显示,百雀羚线上占比虽过50%,可营销费用率飙到46%,每卖100块就有46块拿去投流,净利被压得只剩7%,而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同期营销费率38%,净利18%,一对比就知道谁在“赔本赚吆喝”。
眼看2024年618,珀莱雅把“早C晚A”套组价格打到299元,直接杀进百雀羚腹地;外资集团也下场,欧莱雅推出“中国牡丹”抗老系列,资生堂搞“山茶花”修护线,草本概念被外资拆成零件,百雀羚连“民族”标签都快守不住。
留给它的时间窗口只剩一道缝:把“草本”翻译成年轻人听得懂的“功效”,再把科研故事讲到能发论文的程度,否则230亿就是历史峰值,后面是自由落体。
国货护肤最残酷的一幕正在上演——谁先爬上科技高坡,谁就能活;谁还躺在情怀席梦思上,谁就将被后浪埋进沙滩。
百雀羚的神话不是终点,而是所有人面前那面镜子:不升级,就下架。
来源:风趣扑克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