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张和老李的退休金差距,让村里的老赵听得直摇头。老赵种了一辈子地,60岁后每月领900多块城乡居民养老金,比不上城里退休工人的零头。他总念叨:“城里人按月领钱,咱们靠天吃饭,老了还得看儿女脸色。”这话道出了不少农村老人的心酸。
老张和老李的退休金差距,让村里的老赵听得直摇头。老赵种了一辈子地,60岁后每月领900多块城乡居民养老金,比不上城里退休工人的零头。他总念叨:“城里人按月领钱,咱们靠天吃饭,老了还得看儿女脸色。”这话道出了不少农村老人的心酸。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差距明显。北京职工养老金最低也有三四千,而农民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普遍不到一千。老赵的儿子在建筑工地打工,老板没给交社保,他只能自己按最低档一年交200块,60岁后每月多领几十元。“这点钱买袋米就没了,看病还得靠攒的那点老本。”村里像老赵这样的不在少数。
农民工参保更是一道难题。建筑工老王在北京干了20年,早年老板没给缴社保,后来自己按灵活就业身份交,每年大几千的保费让他肉疼。隔壁村的老周更无奈,年轻时在私企上班,厂子倒闭后社保断了十年,现在想补缴都凑不齐钱。这些断缴、漏缴的空白期,直接拉低了未来的养老待遇。
不过政策也在慢慢补短板。北京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今年调到924元。村里王婶算过账:她每年交5000元档位,政府补贴120元,缴满15年,60岁后每月能领1500元左右。“比种地强,起码饿不着。”但对多数农民来说,一次性拿出几千元交保费仍是个负担。
养老这事儿,说到底得早打算。种粮要看节气,养老也得赶早。快递员小张现在每月硬挤500元交社保,他说:“趁年轻苦点,老了不受罪。”专家建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低档起步,逐步加码”,收入不稳定时按60%档交,宽裕了再提高比例。就像种地,先保住苗,再追肥。
站在田埂上望城里,老赵们羡慕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那份按月到账的踏实。但话说回来,我家仓鼠半个身子扎进坚果罐,圆滚滚的屁股正左右乱扭。伸手想帮它,指尖刚碰到绒毛,它扭得更欢了,像在跳迪斯科,养老金的增长像庄稼抽穗,急不得也慢不得。今年北京职工养老金又涨了3.8%,城乡居民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对农民而言,或许更现实的选择是:能缴多少缴多少,国家补贴一分别落下,儿女的情分也提前攒着。
老张总说:“年轻时多缴的社保,老了都是救命钱。”这话对农民同样适用。养老这本账,算得清的是数字,算不清的是岁月。与其临老犯难,不如趁早往账户里多存几粒粮。毕竟秋天收成好不好,全看春天播种时舍不舍得下本钱。
来源:绿野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