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万”——不是蜜月机票,也不是钻戒尾款,是去年一对新人往厨房里砸的平均数。
“1.2万”——不是蜜月机票,也不是钻戒尾款,是去年一对新人往厨房里砸的平均数。
炒锅、蒸蛋器、复古吐司机,一样不落,快递箱堆成小山,连猫都找不到落脚地。
可三个月后,最常打卡的依旧是外卖软件。
不是钱烧得慌,是“把日子过成广告”的冲动太香。
直播间里主播一句“早八烤面包,晚十煮小火锅”,瞬间把出租屋脑补成深夜食堂。
下单键一响,多巴胺比燃气先被点燃。
但锅壁的油烟还没攒够三次,现实先教人做人。
十合一料理盘拆洗到怀疑人生,迷你豆浆机一次只够一个人喝,珐琅锅颜值顶流却沉得能练臂。
橱柜塞爆,台面只剩一块A4地儿切西瓜。
有人吐槽“智商税”,新人却觉得值——
那口奶白色的空气炸锅,第一次成功炸出焦脆鸡翅时,俩人像小学生一样拍合照发朋友圈。
幸福感被瞬间量化:99块买来的“我们真在过日子”。
数据也懂套路。
抖音“新婚厨房好物”Q1播放25亿次,销量飙180%,颜色越奶、造型越复古,越容易被算法宠幸。
厂商顺势把“可叠放”“一锅五用”打在公屏上,省空间等于省吵架,谁也不想为一口锅冷战。
过来人偷偷支招:
先别囤,把最想做的菜列三张清单,能复现再升级装备;
选能进洗碗机的,比选能进镜头的更保值;
留一个“盲盒位”,给未来那个真正陪你柴米油盐的锅。
厨房终究不是展厅,柴米油盐才是常驻嘉宾。
那些落灰的小家电,等某天周末突然想炸一盘薯角,被重新插上电,就完成它的彩蛋任务。
至于下一件要不要买,不妨先问问自己:
“我是想做饭,还是只想拍一张做饭的照片?
”
来源:自在春风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