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太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我军挫败敌人的重点进攻,举行局部反攻时,晋察冀战场我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亲身参加了这次战役。
弱处开刀主动制胜
—回忆正太战役
杨得志
正太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我军挫败敌人的重点进攻,举行局部反攻时,晋察冀战场我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亲身参加了这次战役。
1947年四五月间,晋察冀军区第2,3,4野战纵队和冀晋、冀中两区地方武装,向石家庄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发起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打了整整一个月。在聂荣臻司令员统一部署和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的指示精神,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完全实现了预定目的。歼敌两个师大部另10个团及地方杂牌部队共3.54万余人,其中俘敌2. 54万多人,内有少将5人。攻占了河北的正定、栗城、井隆和山西的阳泉、平定、盂县、寿阳、定襄8座县城及大小村镇据点(堡垒)200多处,夺取了井隆、阳泉、黄丹沟3个煤铁矿区,基本上控制了正太路两侧地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连成了一片。
(一)
正太战役是在整个战局发展日趋有利于我军形势下发起的。解放战争进行8个月来,,战争初期那种局面已逐渐发生变化,在晋察冀战场,我歼敌8万多人,控制了平汉铁路保定至石家庄沿线地区,切断了敌人南北的联系,使我冀晋、冀中两区连在了一起。这时,敌人虽拥有兵力上的优势,然而他背的包袱过重,基本上转为守势,能够抽出来用于机动的兵力不过两个军。形势转向对我有利。
但是由于我们前段有些仗打得被动,未能整师、整军地歼灭敌人,作战的主动权还未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双方基本处于胶着状态。这种形势引起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在正太战役之前,曾有多次重要指示,要我们下决心打大歼灭战,每次干掉他1到3个师,连续打几次,改变形势。关于作战的方向和步骤、方针与方法都有具体指示。1947年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省安国县召开了扩大会议。我和政委李志民及其他纵队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主持,认真传达、讨论了中央军委的指示,检查总结了前段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的实际,明确了今后作战的指导思想:坚决实行大踏步地进退,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主动向敌守备薄弱的点线出击,求得调动敌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研究了首取正太,后视情战青沧、保北的作战步骤。决心接连打几个好仗,完全摆脱被动局面,跟上全国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
3月底,晋察冀军区正式下达了正太战役的作战命令和战役计划。确定第一步攻歼石家庄外围之敌,第二步西击正太线,并求歼增援之敌。
这一作战计划,我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从敌情来说,敌为确保战略基地,维护重要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正规军9个军30个师(旅)屯集于北平、天津、保定、唐山、张家口地区。而石家庄外围和正太线东段,仅有第3军一部和保安第5总队及保警团队等约2万人;娘子关以西的正太线西段有阎锡山的第49师、独立第8,9,10总队等2.6万多人。另太原近郊配有第33军的两个师。从敌军分布可以看出,北线兵力密集,且交通方便,我不易分割,是敌之强点。而正太线除石家庄、太原两地兵力较集中外,其余沿230公里的铁路线,成纵长一线配备,没有多大纵深,兵力分散,且地方杂牌部队多,战斗力不强。他们又分属两个指挥系统,以娘子关为界,以东属孙连仲的保定绥靖公署,以西属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两署各揣心计,作战互不协调。石家庄的第3军,又是胡宗南的旧部,孙连仲对其怀有戒心。这都便于我各个击破。从地形看,敌设防基本沿铁路线,多处于沟谷河川狭长地带,便于我从两侧隐蔽突然攻击。从我方情况讲,作战地域靠近老解放区,群众条件好。总之,敌情、地形、我情诸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
4月3,4日,各部队从高阳、鑫县、博野等驻地出发,经3至4天行军,我纵队到达无极西南地区。杨成武司令员、林铁政治委员指挥的第3纵队进到行唐、新乐地区,陈正湘司令员、胡耀邦政治委员率领第4纵队进至菜城西南地区。在无极以西,郭庄以南,设了军区前方指挥所。所有参战的地方部队,也都在4月8日前抵达作战地区,完成了战役展开。
(二)
战役第一阶段,石家庄外围作战攻克正定是重点。在这个方向部署了两个纵队。我纵队配属冀晋第3军分区两个团,野榴炮4个连,战防炮1个排,先扫除赵庄、南牛、东西白庄以北各外围据点;后在第3纵队一部协同下攻取正定城。第3纵队负责肃清正定以西、新安以南各据点,控制正定铁桥,并以该纵队第7旅配合我纵队攻取正定;以该纵队第9旅前出津沱河以南,威胁石家庄市区,协同第4纵队第12旅相机夺取获鹿城。第4纵队及冀中军区第11军分区部队,先歼灭石家庄东南诸点敌人,造成攻击石家庄之态势,牵制敌人北援,保障我纵队与第3纵队攻克正定;尔后攻击栗城、元氏;以第4纵队第12旅进逼石家庄西北郊,从北面掣肘拉住敌人,配合主攻方向作战。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部队向保定、满城地区积极活动,监视北线敌人动向。
4月8日晚,各部队逼近敌人,分割包围外围据点。9日1时战役开始打响。
我纵队与第3纵队向预定各点同时展开攻击。8日24时许,第3纵队第7旅一部炸毁正定铁桥,切断了正定敌人与石家庄市区的联系。至10日7时,外围据点全被我扫除,歼敌千余人。赵庄、吴兴守敌被我全歼,其余各点因未断其退路,敌乘夜暗和风沙迷漫之机,大部逃到正定,我追歼一部,顺势包围了该城。
正定是一座古城,曾设府。位于淖沱河北岸,距石家庄16公里,有铁路和公路连接,是石家庄市北面的屏障。城方圆20多公里,城墙很高也很坚固。城内有鼓楼、天主教堂、大佛寺等较高建筑物。守敌在日军设防的基础上又加修了许多工事。城门、城角、突出部和城腰,有高低碉堡和射击孔300多处,形成上下、正侧交叉火力配系。城外地形开阔,有一条宽十来米的小河流经城西、南、东三面,形成天然障碍,并筑有护城壕沟两道。守敌为保安第5总队3个团和第3军第7师一部,以及邻近10余县的还乡团、保安队共6000余人。战斗力比一般地方性武装略强。
进攻这样有较坚固设防的城镇,我们尚缺乏实战经验。而我能否攻克正定对整个战役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是关键的一仗。
部队进抵正定城下,立即展开紧张的攻城准备工作。各级指挥员和战斗骨干反复侦察敌情、地形,修订作战方案;夜摸试涉护城河(壕),选择冲击道路;编组突击队,组织火力,区分任务;加紧挖掘交通壕逼近城垣;进行攻城临战训练等。
通过几天来获知的新情况,我和纵队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韩伟(兼参谋长)、主任向仲华等领导,进一步思考研究作战部署方案。据侦察,守敌防御的重点是在东、北方向。城西面由3纵队7旅负责。我纵队主要突击方向应放在南边。
但城南关距津沱河不到1公里,中间还横穿一道小河,地形狭窄,不便展开较大兵力,且攻击部队的后背朝向敌军驻守的石家庄,是兵家所忌。为此只好把主要突击置于东北方向。为加强一线指挥,我提出各级指挥位置要靠前,攻城一梯队,连要有营的干部指挥,营要有团的干部指挥。纵队指挥所设在城东两公里多的小村庄。这些都得到大家的赞同。
4月11日18时30分,向正定守敌发起总攻。我纵队肖应棠旅长、龙道权政委指挥第4旅从东门以北和北门以东,马龙旅长、李水清政委指挥第5旅从南面和东门以南,第3纵队第7旅从西面和北门以西分别实施攻击。盛治华旅长、钟华农政委指挥的第6旅为我纵队二梯队。攻击部队先集中火力摧毁突破地段的堡垒和火力点。第5旅第14团突击南门西侧,15分钟即压住敌人火力。该团第7连梯子组抬着又长又重的云梯,以神速动作,10分钟就通过了120米开阔地和护城河,把梯子架到城墙上。突击组副班长王儒奋勇当先第一个登上城头。随突击组之后,该连连长和副营长跟着登城。敌人见南门西侧被我突破,疯狂实施反扑,我干部战士奋勇抗击,连续打退敌多次反扑。19时25分,第7连全部登城,连克3座碉堡,抢占了城楼,巩固了突破口。到19时55分,第3营全部登城。随后,第5旅的另两个团也由此突破口相继入城。继第5旅之后,第4旅和第7旅也各打开一个口子,突入城内。12日5时,我多路向心攻击敌人指挥部—第七中学和大佛寺。经激烈巷战,至8时战斗胜利结束,全歼守敌。我纵队俘敌少将副师长刘海东以下4000余人。只有第5总队司令侯如镛化装潜逃。
正定战斗涌现出了不少建立战功的集体和个人。第14团7连和第12团5连荣立集体大功,分别获得“登城先锋”和“登城第一功”的荣誉称号。第14团7连的4,7班荣立集体特等功。班长黄树田、王儒、王世昌等荣立特等功,并授予王儒“登城英雄”称号。
第4纵队打得也很顺利。他们采取渗透包围的战法,迅速拔除了石家庄东、南据点31处,攻占了栗城。第12旅攻取了石家庄西北郊的南胡庄、北固城等据点,破坏了石、获间铁路。在北席村、南胡庄的战斗中,部队奇袭制胜,全歼守敌280人,我仅伤2人。
经过3天多激战,至4月12日,战役第一阶段除元氏、获鹿两点未动手外,其余都已胜利实现。计歼敌1. 5万余人,攻克正定、亲城等大小据点90多处,控制铁路近50公里。为我军挥师西进打出了声威,创造了有利态势。
我发起正太战役,给敌以极大震动。敌北平行辕集中第94军、16军等部向我冀中腹地胜芳镇展开疯狂进攻。其意,一为蚕食解放区、侵占地盘,二为诱我主力回返,解石家庄之围。聂司令员不为敌之牵制而动摇既定决心,只令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和第10军分区部队、民兵与其周旋。经苦战七昼夜,击毙击伤敌军2300人,使敌人的企图未能得逞。
对于我们的这种做法,毛泽东主席曾来电称许说:“你们现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这是很正确的方针。”第一阶段的战斗结束后,部队稍事休整,战役第二阶段西击正太线的战斗又开始了。我纵队的任务是实施迂回,在阳泉以北地区扫除该地据点,尔后协同第3纵队会攻阳泉、寿阳之敌。第6旅卫戍正定,并牵制石家庄之敌不能西援。第3纵队逐次夺取获鹿、井隆,娘子关和平定,尔后与我纵队协同攻占阳泉。第4纵队为战役预备队,主力夺取元氏,并以第12旅配合第3纵队攻获鹿,尔后进至井隆、获鹿地区,并阻击石家庄之敌可能的西援。
4月14日黄昏,我纵队沿灵寿、平山秘密西进,经4天山地行军,进到阳泉以北之白土坡、北鼻、马上固地区待机。22,23日连续发起攻击,锋芒所至如风卷残云,阳泉以北上下荫营、白泉等大小据点40多处悉被扫除,部队迅速逼近阳泉近郊。
第3纵队的进展也甚为迅速,连连报捷。该纵各旅以交替跃进的打法,16日克获鹿,17日占井隆、矿区和微水发电厂,25日又攻下天险娘子关,守敌悉数就歼。同时,迂回穿插到平定以南和阳泉以东,扫除点碉60多处。这时,我纵和3纵从北、东、南三面对阳泉形成了会攻之势。
第4纵队撤出元氏战斗后,进抵微水、井隆地区担任战役预备队。
阳泉是重工业原料基地,我军兵临城下,阎锡山心急如焚,速令第33军两个师(各欠一个团)乘火车东援。我为寻机歼敌未予拦阻,援敌于25日进入阳泉。此时阳泉敌兵力达1. 1万余人。在寿阳附近还集结了第8总队等1. 2万人,防我西进。
在我凌厉攻势面前,保定绥署举棋不定。敌第94军、53军等部徘徊在望都、方顺桥地区,不去救援。但却杯水车薪,由北平空运16军1个团抵石家庄,去安抚军心。说来也真可笑!
当驰援阳泉之敌进入市区后,依托坚固工事企图固守,与我军抗衡。我针对易守难攻的特点,决定设法调动敌人求歼于运动中。遂将部队作了新的部署:第3纵队和我纵队一部从正面攻击阳泉;我纵主力向盂县、宗艾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并切断寿阳以西铁路,防敌回撤;第4纵队主力急速西进,攻取张净、芹泉、测石等点,封闭合围圈,阻敌西逃。并以冀晋独立第1旅攻占定襄,后向忻县方向佯动;以地方武装攻占段王镇,袭扰太原东北郊,制造敌之错觉。
4月26日,敌由阳泉南出6000余人解围平定。第3纵队予以阻击后主动撤出外城,守敌被接应回阳泉。同时,敌在装甲列车掩护下,向白洋墅反击,被第3纵队就地歼灭。
根据新的部署,26日晨我纵队第5旅奔袭孟县,歼敌1个营并占该城。此次战斗,第14团5连强行军80多公里,一天半没吃饭,全连无一掉队,发扬了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26日至28日,第4旅克孟县西南的解愁、宗艾等据点多处,全歼守敌。第5旅攻占了黄丹沟铁矿区。29日,第4旅攻占神山制高点后,寿阳之敌第8总队集中5个营的兵力向我反扑。恰在此时,第4纵队一部奉军区命令插到寿阳、神山之间地区,截断了敌之后路,敌人开始动摇。这是出击的有利时机,但部队反映,神山往南有很多大雨裂沟,难以通行。在此关键时刻,稍一拖延,战机就可能丧失。我立即赶到神山前沿察看地形,经与肖应棠旅长研究,决定主力由高地两侧绕道迂回,一部兵力以爆破和攀缘通过障碍,正面牵制。敌人在我纵第4旅和第4纵队腹背夹击下很快溃乱,1000余人缴械投降。
4月29日夜,我纵队从北面逼进寿阳,并一部兵力与第3纵队继续包围阳泉。第4纵队攻克芹泉、测石等据点、车站,炸毁了桑掌铁桥,拦腰斩断阳、寿间的交通,堵住了敌西退之路。
阳泉被围,太原郊区又受威胁,阎锡山乱了阵脚,急令阳泉之敌弃城向西突围,由投降的日军改编的保安第5大队固守城西南制高点狮脑山掩护。5月2日,敌先头部队进到芹泉地区,被我第4纵队阻击,并由西向东压缩,第3纵队则由东向西尾追,把敌紧紧包围在旧街、狼峪、测石、坡头地区。是日夜,第3,4纵队向敌发起总攻,打得很激烈。坡头西北制高点,第3纵队两个团7次攻击才占领。
敌失去这一支撑点后,于3日晚夺路而逃。暂编第46师、71师残部向西南方向,被我第4,3纵队和太行军区部队各截歼一部,约有1000余人逃往榆次。敌第10总队等部向北溃退,我纵队除留一部监视寿阳之敌外,主力旋即北上追堵。4日晨,敌先头部队进到盂县西南观音堂、马举附近,被我纵事先设伏的第5旅第14团堵截。待我主力赶到,将敌包围在郭村地区。当日16时发起攻击,激战到22时,将5000余敌全部歼灭,无一漏网,俘敌2000余人。我纵4旅10团2营营长平茂修乘敌慌乱,带领全营勇猛冲入敌群,捣毁敌指挥所,敌第10总队司令荆谊少将被第6连班长张黑子俘虏。这对迅速全歼这股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掩护撤退的狮脑山守敌被我第3纵队解决。日军大队长以下400余人投降。阳泉被我占领。寿阳之敌预卜命运不佳,于5月4日撤回榆次,我纵队进占该城。为扩大战果,第5旅及4旅11团沿铁路继续西进,8,9两日连克芦家庄、段延、西洛、北合流等车站和据点,逼近榆次城。至此,正太战姆胜利结束。
困守石家庄的第3军,1个月来眼看着自己的“伙伴”一一败落,而无可奈何,在我鸣金凯旋的5月11日,以3个团向石家庄东郊东西两岭村我警戒阵地进犯,被我纵第6旅1个团一棒打回。
此次战役,我纵队共作战18次,攻占县城3座及大小点碉80多处,歼敌1. 1万余人,其中俘敌9225人,缴获火炮159门,轻重机枪358挺,长短枪5000余支。我军伤亡1523人。
(三)
此次战役战果大,代价小,打得很顺手。有以下体会:
一、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指示及时、明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战役前,多次发电给军区,既肯定成绩,也直截了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除前面说过的关于作战决心,方向、步骤等项外,还明确指出要实行“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的方针。提出以小部分兵力钳制敌之其他部分,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歼灭战等。总之,从方向到步骤,从方针到方法,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指示。
晋察冀军区及时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统一领导层思想,提高打运动战、歼灭战的自觉性,增强打大仗的决心和信心。各纵队分别进行了战场侦察,制定了战役战斗计划。进行了攻坚作战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器材筹措。有针对性地搞了临战训练。考虑到村落和巷战的特点,我提出要着重练习“破墙连院”和“战斗小组”的动作,并亲自给干部讲课。半个多月的训练,获得了显著效果。从而这次作战我们得心应手,很主动。
二、晋察冀军区领导,对这次作战,计划缜密,掌握了主动权,指挥坚定、灵活。在兵力并不占很大优势的情况下,军区采用逐次转用兵力,战役分两段实施的计划,明显地增大了兵力优势。在战役指挥上,贯彻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原则,始终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战役刚刚打响,平、津、保之敌即向我大清河北地区进犯。他不直接南下增援石家庄,却模仿了“围魏救赵”的办法。我采取不予理睬的政策,只以部分地方部队、民兵去应付,主力仍继续执行原定计划。战役第二阶段,敌又纠集其机动兵力由保定南下。说援不援,徘徊不前。我战役计划虽有打援的设想,但不是有援必打,而要看当时打谁有利。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
在指挥上,军区及各纵队领导,能根据情况,审时度势,不拘守什么模式,不硬套已有的经验。对工事坚固防御配置严密的城镇,一般采用了剥皮战术。先扫外围,分解四肢,尔后攻城。而对防御配置比较松散,核心阵地甚坚固的敌人,则使用掏心战法。先以主力插入纵深,捣毁他的“软腹部”,打乱他的指挥系统,再内外夹击分而歼灭。兵无常法,灵活机动,使敌难以摸着我之作战规律,等他明白过来已经措手不及。因而绝大多数战斗打得痛快淋漓。有些战斗还创造了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范例。
三、广大指战员发扬了不怕艰苦、不畏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战役前,军区在安国召开了团以上军政干部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各部队结合战役组织准备,传达贯彻了会议精神。我纵还结合打徐水失利的教训,提出要打翻身仗的鼓动口号。战役过程中,适时宣传鼓动,及时传播胜利消息,大力宣扬英模事迹。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极大地调动了部队作战的积极性。在阎锡山制造的无人区,连续行军打仗,生活很艰苦,部队也很疲劳,但始终情绪饱满、斗志昂扬。特别是那些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对完成艰巨任务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我纵队第4旅12团5连班长王世昌同志,在正定战斗中从北面率先登城,在巩固突破口时双腿负重伤,仍以极其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带领战士打退敌人5次反扑,最后光荣牺牲。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作战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发挥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三位一体的整体威力。那时军区主力只有3个纵队,能够取得战争胜利,就是由于有大量的地方部队(约20个团)配合主力作战,承担了阻击、牵制、佯攻、助攻、袭扰等各种战斗任务,捆住了邻近敌人的手脚,保障了主力部队歼敌。二是有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他们袭击当地据点、车站、炸火车,破坏铁路。组织支前队伍。仅冀中区就组织担架3780副,派出担架队员两万余人。太行1分区即有3万多人参战支前,两三天内就把百万斤粮食、柴草运到作战地区。有的分区还号召群众专为部队生豆芽、磨豆腐、打油。前方打了胜仗,群众奔走相告,立即赶着大车拉上肥猪、鸡蛋、花生、蔬菜、军鞋等前来慰劳。军民相互鼓舞,支前的劲头越来越大,战士士气越打越高。
(1991年4月)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