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据最新数据显示,英伟达GB200服务器整机功耗已突破140千瓦,传统风冷技术逐渐达到散热极限。
AI算力军备竞赛拉开帷幕,散热技术成为关键胜负手,一场由液冷技术引领的服务器革命正悄然到来。
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据最新数据显示,英伟达GB200服务器整机功耗已突破140千瓦,传统风冷技术逐渐达到散热极限。
这促使液冷技术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焦点。
作为国内温控散热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英维克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其中机房温控业务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幅达57.91%。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液冷服务器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
01 液冷服务器市场爆发:英维克营收激增50%背后的产业变革
2025年可称为“液冷服务器产业化元年”。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高热密度数据中心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技术凭借其优异散热效能,正迅速从边缘走向主流。
英维克作为“全链条液冷的开创者”,率先推出高可靠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其产品线覆盖冷板、快速接头、Manifold、CDU、机柜等全环节,实现了从服务器制造工厂到数据中心运行现场的“厂到场”交付能力。
液冷技术在全球数据中心中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采用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比例将从现在的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
这一趋势从英维克的财务数据中得到了验证: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算力设备及机房的液冷相关营业收入已超过2亿元。
英特尔通用快接头(UQD)互插互换联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液冷生态系统正在走向标准化和成熟化。作为首批认证合作伙伴,英维克的产品已通过英特尔测试与验证,并成功进入英伟达MGX生态系统。
行业分析师指出,液冷散热市场有望在未来三年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液冷行业正逐步从“成本优先”向“价值创造”转变。具有技术优势和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随着英伟达GB300、北美云厂商自研ASIC芯片大规模采用液冷技术,英维克数据中心液冷、电子散热业务2026-2027年有望放量。
02 科技投资十大主线:AI算力革命下的结构性机会
当前科技领域投资机会可归纳为十大主线:AI算力、液冷服务器、半导体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储能技术、信创产业、具身智能、数据中心和元宇宙基础设施。
在这十大主线中,AI算力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驱动力。全球云巨头均在加大AI算力资本开支,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机遇。
作为“AI算力国家队”的代表,中国长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66亿元,同比增长4.78%,并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38亿元。
公司计算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已提升至80.86%,成为增长主引擎。
半导体自主可控是另一条重要投资主线。和林微纳作为微型精密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在半导体测试探针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91.53%;净利润3068.58万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公司车规级2D MEMS探针卡已完成三温测试验收,并向市场推出用于晶圆测试的高针数MEMS探针卡,标志着国产半导体零部件技术的进步。
工业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埃斯顿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净利润668.23万元,同比激增109.10%,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据MIRDATABANK数据统计,埃斯顿连续两个季度位列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10.5%。
03 机器人产业加速进化:埃斯顿净利润增长超100%的秘诀
工业机器人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据行业数据统计,近期一个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超过8.6万台,同比增长19.9%,近半年累计出货超16.3万台,同比增16%。
在这一轮增长中,国产机器人品牌表现尤为亮眼。埃斯顿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整机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其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首次超过外资品牌,成为首个“登顶”中国市场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埃斯顿的成功源于多年持续的技术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3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9.21%。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软件著作权418件、授权专利597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
深厚的技术积累使埃斯顿能够覆盖从3kg到1000kg负载的95款机器人产品,满足多个行业的需求。
公司推出的700kg重载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产机器人的空白。
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产业新风口。埃斯顿早在2022年就孵化出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埃斯顿酷卓。从2024年9月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到2025年6月推出第二代产品Codroid 02,埃斯顿酷卓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技术迭代。
同样布局具身智能领域的还有信捷电气。公司积极开发适配人形机器人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驱动器及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同时储备轴向磁通电机等技术。2025年8月底,公司宣布拟投资8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驱控系统项目,加码布局具身智能产业。
04 半导体产业链复苏:和林微纳营收增长91%的行业信号
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5年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在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存储芯片和消费电子需求等多重驱动下,存储芯片领域甚至出现“量价齐升”的繁荣景象。
国产替代进程仍在稳步推进,中高端芯片自给率与关键技术国产化率均有提升。
和林微纳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一行业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5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加3782.30万元。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反映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
和林微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微型精密制造能力。公司车规级2D MEMS探针卡已完成三温测试验收,同时向市场推出自主研发的用于晶圆测试的高针数MEMS探针卡。这类产品在高低温、载流和寿命等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半导体产业链的复苏不仅限于前端设备供应商,也涵盖了材料、设计、制造等环节。
随着穿戴设备、汽车电动化、工业4.0与自动化、通信AI对MEMS产品需求的回暖,MEMS市场迎来新的增长态势。
和林微纳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建立健全日本、瑞士、美国、新加坡等海外销售及服务点,并稳步推进日本工厂的建设。这一国际化布局将有助于公司抓住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的机会,提升海外销售占比。
05 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中国长城扭亏为盈的战略转型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其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在这一领域,中国长城凭借其“国家队”优势,实现了业绩的逆转。
2025年上半年,中国长城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公司聚焦核心主业,优化资产结构,并完成所持有长城银河40%股权的转让。
公司在AI服务器领域的产品布局日益深入。中国长城已推出8UOAM-AI训练服务器等产品,实现AI大模型训练性能全面提升。同时,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服务器电源研制厂商之一,公司充分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的增长。
中国长城已构建起从芯片到应用系统的自主计算产品链。公司推出搭载飞腾新一代腾锐D3000M处理器的全新笔记本,产品性能、安全、续航全面提升,展现了在自主计算产品链的协同优势。
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中国长城自主研发了双路国产架构服务器,规格持平X86形态,支持最新的DDR5和PCIe5.0技术。这些技术进步为公司在信创产业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公司目前正处于向AI等新方向转型的阶段,研发投入较大。随着国家网信事业战略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公司在自主计算产品链的持续优化,中国长城有望在国产计算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06 传媒与数字内容产业:电魂网络的创新成长路径
虽然搜索结果中关于电魂网络的具体信息有限,但作为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其发展与中国数字内容产业整体趋势密切相关。
数字内容产业是算力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随着5G、云计算和AI技术的发展,游戏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云游戏、元宇宙等新业态对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传媒与数字内容产业的创新已进入技术驱动阶段。AI技术正在改变游戏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的同时,也为玩家带来更智能化的游戏体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游戏内容的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娱乐形式。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国游戏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深耕本地化运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需求,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回到电魂网络,作为专业的网络游戏公司,其未来发展将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持续推出精品游戏的能力,二是对新兴技术的及时应用,三是海外市场的拓展成效,四是适应行业监管政策的能力。
07 风险与挑战:科技行业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在科技行业高增长的背后,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行业竞争加剧是普遍现象。以温控散热市场为例,英维克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26.15%,同比下降2.33个百分点。公司机房温控、机柜温控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2.63、1.67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竞争对盈利能力的挤压。
技术迭代风险也是科技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例如,航宇微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6254万元,营收同比下降4%。公司在宇航电子、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较大,但商业化进程可能慢于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制造业企业构成压力。中国长城在2025年上半年就受到部分电子器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计算产业和系统装备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降1.91%和8.03%。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关税政策、技术标准差异等因素都可能带来挑战。
科技企业还需要应对人才竞争加剧的问题。随着各细分领域对高端人才需求的增长,引才、育才、留才的难度相应提高。和林微纳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通过引育结合强化人才团队,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08 结语:科技投资新时代的思考与展望
随着AI算力、液冷服务器、机器人、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我们正迎来科技投资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表现为技术迭代加速、产业融合加深和全球化布局加快。
液冷技术作为解决高热密度数据中心散热问题的关键,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前夜。英维克等先行者的业绩增长表明,这一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机器人产业则进入国产化替代与智能化升级的双轮驱动阶段。埃斯顿市场份额超越外资品牌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半导体产业链在自主可控与全球复苏的双重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林微纳等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业绩高增长,仅是行业复苏的初步体现。
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随着AI应用深化,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长城等“国家队”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也有望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把握科技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避免盲目追逐概念。
科技产业的进步永无止境,只有那些持续创新、夯实内功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长跑中最终胜出。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尚不均匀。据华泰证券预测,英维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6.37亿、10.55亿、14.63亿元,这一增速背后的液冷革命才刚刚起步。
科技变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唯有敏锐把握趋势、深耕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内容与涉及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百姓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