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出台,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划定了“路线图”,其中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案件办理过程,支持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法治教育,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发法治教育课程”,为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
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
是全面依法治国基础性工作。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出台,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划定了“路线图”,其中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案件办理过程,支持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计划开展法治教育,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发法治教育课程”,为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了坚实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县疾控中心国家血防基地办主任李霞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持续发声,她既肯定荆州市检察机关“创新运用‘检察建议+代表监督’机制,努力实现未成年人犯罪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双下降’”的成效,同时建议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以更高标准推进未检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智慧未检平台开发、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构建”,为荆州检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
正值9月开学季,校园作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迎来了法治宣传的关键窗口期。荆州市检察机关深刻把握法律要求与时代需求,立足检察职能,统筹全市各区县检察力量,以“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为导向,通过专题宣讲、互动体验、靶向服务等多元形式,将生动鲜活的法治课堂搬进校园,把严谨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未成年人易懂易学的成长指南,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法治“防护墙”,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注入强劲检察动能。
“
创新形式
沉浸式体验深化法治认知
沙市区检察院:
“三维联动”激活法治教育实效
沙市区检察院以“秋风送爽,法治启航”为主题,构建 “走访调研-课堂宣讲-基地体验”三维普法体系。
前置调研精准对接需求
开学第一周,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继权带队赴观音垱镇丫角小学开展调研,实地察看校园设施安全、食堂卫生管理等情况,与学校负责人座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教育需求。针对调研发现的“农村学子网络安全知识薄弱”问题,定制包含“防网络诈骗”“防不良信息”内容的专项普法方案。
法治副校长“送课上门”
9月1日起,该院多名检察官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陆续走进沙市区实验小学、荆江小学等学校,围绕“校园安全日常防护”主题开设课程。课程紧密结合校园生活场景,从“课间活动安全”“上下学途中防拐骗”“网络聊天陷阱识别”等细节入手,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形成可操作的“开学安全指南”。
“小红沙”基地沉浸式学法
张居正小学、沙北实验学校的学生走进“小红沙”法治教育基地,体验“双师同堂”模式——检察官与德育老师共同引导,通过“法治号”游轮观影、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站参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法律庄严。在模拟法庭环节,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人等角色,完整演练“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流程,切实理解“程序正义”的意义。
聚焦痛点
靶向破解校园安全难题
荆州区检察院:
校园欺凌防护“精准滴灌”
9月12日,荆州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恒波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在李埠中学开展“法治护航,守‘未’成长”专题宣讲。区别于传统普法模式,此次宣讲紧扣未成年人认知规律,从“界定校园欺凌”入手,系统剖析其持续性、不平衡性、隐蔽性特征,明确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三类角色的法律风险与危害,最终落地到“冷静应对、及时报告、依法求助”的实操方法,形成“认知-危害-应对” 的完整知识链条。
为强化法律震慑力,王恒波还引入三起真实校园欺凌案例,通过案件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欺凌行为≠小事”的法律后果。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围绕“如何识别隐性欺凌”“遭遇欺凌后向谁求助”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形成良性学法氛围。据了解,荆州区检察院“古检笺方”未检工作室已将校园欺凌防护纳入常态化普法内容,后续将通过法治副校长驻校、案例汇编发放等方式持续深化宣传效果。
公安县检察院:
“校园+网络”双域防护
针对未成年人面临的校园安全与网络安全双重风险,公安县检察院分学段、分主题开展普法活动。
小学段:防欺凌+防性侵同步推进
9月11日,该院青年干警走进竹溪小学,以“向校园欺凌和性侵害说‘不’”为主题开设开学第一课。通过播放法治动画片、以案说法等通俗形式,讲解《刑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基础条款,重点演示“身体界限识别”“遭遇侵害后的求助方式”等实用技能。课堂设置的法治知识有奖竞答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小张在课后反馈:“知道了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也知道被欺负后要告诉老师和家长。”
职教学段:网络安全“全链条防护”
9月16日,结合“网络安全宣传周”,该院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开展专题活动,聚焦职校生易接触的网络风险,深入剖析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网络性侵四大类问题。干警通过“案例拆解+防范技巧”的方式,详解“虚假刷单”“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等常见骗局的作案手法,同时演示“隐私设置开启”“不良信息举报”等自我保护操作。活动创新采用“线下授课+线上直播”模式,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吸引2300 余名师生及家长在线观看,网友通过弹幕实时提问,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学法氛围。
加强专门学校法治教育
9月24日,结合“深化检校合作,以检之力促推专门学校教育提质增效”专题调研,荆州市院携洪湖市检察院等单位赴荆州市大垸育才学校开展活动。洪湖市检察院干警黄雅琴、姜紫薇聚焦罪错未成年人认知特点,以“高价跑腿送物”“卖银行卡赚钱”等生活化问题切入,通过案例解析、趣味视频、互动问答形式开展法治宣讲;此前荆州市院于2月组建“专门学校法治宣讲团”,19名干警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已有10人累计宣讲9场,课程涵盖禁毒、新型犯罪揭秘等内容。截至2025年9月,先后有100多名未成年人入校接受专门教育,其中“检送生”15人,顺利结业83人,均成功转化。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专职检委杨清华提出,未来将深化检校协作,协助专门学校强化法治教育、预防犯罪教育,进一步畅通“司法处置-教育矫治-社会回归” 路径,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档案,通过法治宣讲、亲职教育等方式前移保护关口。
长效发力
构建法治教育协同机制
从荆州区的“案例化宣讲”,到公安县的 “分学段普法”,再到沙市区的“三维联动”,荆州市检察机关的开学季法治教育活动始终紧扣“常态化、协同化”目标。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已开展法治宣讲活动75次,覆盖学生、老师、家长共计3.4万余人。两级检察机关均明确将法治副校长职能与未检工作深度融合,如公安县检察院计划组建8个青年研修班宣讲小组,计划覆盖辖区所有乡镇中小学;沙市区检察院则将“小红沙”基地体验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实现“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从“精准防风险”到“沉浸式学法”,再到“协同化保障”,荆州检察的开学季“定制化普法”,既是对法律要求的落实,也是对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生动回应。未来,荆州市检察机关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施行为契机,以代表关切为导向,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五大保护协同发力,让法治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为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提供坚实保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建设法治中国贡献更多检察智慧。
2415期
来源:荆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