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卡萨:自诩“比肩拿破仑”,却成非洲最臭名昭著暴君,荒诞人生终以悲剧收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1:17 1

摘要:说出这句狂妄宣言的,正是中非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 —— 博卡萨。他的嚣张气焰,堪比三国时期张飞站在当阳桥上怒喝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的豪迈,却最终用残暴与荒诞,在非洲大陆写下了一段黑暗历史。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可以配得上拿破仑这个名号,一个是我,一个是拿破仑本人。”

说出这句狂妄宣言的,正是中非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 —— 博卡萨。他的嚣张气焰,堪比三国时期张飞站在当阳桥上怒喝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的豪迈,却最终用残暴与荒诞,在非洲大陆写下了一段黑暗历史。

从 “准牧师” 到军事掌权者,权力欲望悄然膨胀

1921 年出生的博卡萨,早年并非天生的暴君。中学时期的他成绩优异,曾是旁人眼中的 “三好学生”,甚至拒绝了高等学府的邀约,一心想进入神学院,渴望未来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师,用信仰温暖他人。

可命运的轨迹,被家族出身彻底改变。博卡萨生于军人世家,祖父坚决反对他的 “牧师梦”,执意要他继承家族的军事基因。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招募新兵,18 岁的博卡萨被爷爷揪着耳朵送进了法国部队,从此踏上了军事之路。

彼时的中非还是法国殖民地,为了巩固在当地的势力范围,法国政府看中了在法军中服役 23 年、经验丰富的博卡萨,派他回国组建中非军队。1962 年,博卡萨回到故土,恰逢时任中非总统戴维・达克是他的表兄弟,有了这层关系,建军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

1963 年,博卡萨被任命为军队第一参谋长。虽说总统名义上是军队总司令,但实际权力早已悄悄落入博卡萨手中。手握兵权的他,开始自诩拥有 “超人的智慧”,潜藏在心底的权欲像野草般疯狂生长,中非人民的噩梦,也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效仿拿破仑称帝,加冕仪式荒诞又奢靡

1976 年 12 月 4 日,中非共和国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博卡萨却用一场军事政变,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平静。他推翻了表兄弟戴维・达克的政权,如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还将 “中非共和国” 改名为 “中非帝国”。

对拿破仑的崇拜,在这一刻被博卡萨推向了极致。他效仿拿破仑一世的命名风格,在自己的名字后加上 “一世”,自称 “博卡萨一世”,仿佛这样就能与偶像比肩。政变成功后,他通过广播向市民发表演讲,信誓旦旦地喊着:“公民们,市民们,政府已被军队接管,一个正义的时刻已经到来,再也不会有资产阶级,全体人民人人平等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可这番慷慨激昂的宣言,不过是他即兴的空洞口号 —— 他根本没有任何演讲准备,发动政变只是本能的权力欲驱使,而非经过理智思考的结果。

为了彰显 “皇帝” 的至尊地位,博卡萨不惜耗费国家财力,筹备了一场极尽奢靡的加冕仪式。仪式开始前几个月,他就下令让老百姓半夜起床清洗街道、粉刷建筑物,还把乞丐赶到无人可见的地方,试图营造 “国泰民安” 的假象。

他从德国定制了 60 辆崭新的奔驰轿车,向 100 多个国家的元首和 4000 位世界名人发出邀请,甚至特意邀请罗马教皇来主持仪式。加冕当天,班吉市区街道两侧的破烂土屋被高大挡板遮住,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队缓缓前行:军乐队开路,100 名骑本土马和 100 名骑法国诺曼底马的士兵组成帝国卫队紧随其后,骑兵们头戴白绫绿盔、身着绿衣白裤、手执雪亮马刀,复刻着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样式;200 辆 BMW 高级摩托车组成的警察车队为御辇开道,那辆由 8 匹白色进口良种马牵引的四轮御辇,华美程度堪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马车。

加冕大厅内,博卡萨的镀金宝座闪闪发光,靠背装饰着振翼欲飞的雄鹰(拿破仑钟爱的象征),高 2.5 米、宽 2 米,椅垫涂着猩红色。当礼宾大臣高声喊出 “博卡萨一世驾到”,博卡萨身着 6 米长的白色龙袍(由 12 名高级军官托着后幅),头戴镀金镶钻皇冠,在众人的 “掌声” 中登上宝座。

可这场精心策划的 “盛典”,最终沦为国际笑柄 —— 他邀请的 100 多个国家元首和 4000 位名人里,只有法国阿拉斯马焦德马和一个名为 “巴索切王国” 的 “国王” 到场,而所谓的 “巴索切王国”,不过是和作家协会、行业基金会类似的民间组织,并非真正的国家。

暴政与荒诞交织,把中非拖入黑暗深渊

坐上皇帝宝座的博卡萨,彻底暴露了残暴与贪婪的本性。他无视法律与人权,杀人成性,还将国家财产视为己有,扬言 “国库就是我的”,把财政部当成自己的私人银行,想要多少就支取多少。

为了敛财,他将航空公司、棉花咖啡贸易公司等 “摇钱树” 通通收归己有,甚至想出了荒唐的 “制服敛财” 手段 —— 强制要求学校学生统一穿制服,每套制服的售价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不买的学生一律开除学籍。

学生们忍无可忍,高呼 “打倒博卡萨,处死皇帝” 的口号上街游行,可博卡萨竟亲自指挥军队镇压,鲜血染红了班吉的街头,上百名学生(其中不乏儿童)惨遭杀害。更耸人听闻的是,有传言称博卡萨泯灭人性,不仅私藏尸体,还存在吃人肉的行为 —— 被打死的人,要么被偷偷运到皇宫花园喂狮子老虎,要么被送到冰库冷冻,供他 “慢慢食用”。

为了弥补国库亏空,博卡萨又出台了荒诞政策:要求中非帝国所有公民(无论性别、年龄,哪怕是刚剪完脐带的婴儿或 90 岁的老人)必须加入 “黑非洲社会发展运动”—— 这是中非唯一的党派。他规定,年满 18 岁的党员必须交纳党费,不交纳的人要服 1-6 个月的劳役。

除了残暴与贪婪,博卡萨的荒淫无度也令人咋舌。他一生娶了 17 位妻子,还有数不清的情妇,为了凑齐不同肤色、不同职业的妻子,甚至到世界各地招募漂亮女性,他的后宫里,既有来自中国台湾的商场售货员,也有来自马来西亚的体操运动员。

在政治上,博卡萨更是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间。1967 年到 1977 年的十年间,他改组政府 10 多次,撤换总理 4 次、外长 8 次,还连续废除宪法和议会。大权在握后,他自任终身总统,先授予自己两星将军军衔,1974 年又晋升为大元帅,同时兼任国防、农业、商业、工业、矿业、新闻、民航等 14 个部门的部长。在此期间,中非国内失踪、被绑架、被逮捕和监禁的人不计其数,全国大小监狱都关满了犯人。

为了让民众 “顶礼膜拜”,博卡萨还下令财政部在几个月内更换全国货币,新钞票和硬币上都印着他的头像;他甚至动用国家大量资金,到意大利定做了十几尊自己的巨型塑像,摆放在全国各地,试图用这种方式巩固 “神圣地位”。

众叛亲离终下台,恶贯满盈却得“善终”?

博卡萨的暴政,终究逃不过正义的审判。他的暴行被伦敦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公之于众,国际社会一片谴责,国内民众也早已忍无可忍,他渐渐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1979 年 9 月 20 日,趁博卡萨出访利比亚的机会,前总统戴维・达克发动政变,推翻了博卡萨政权。消息传来,班吉市民纷纷涌上街头,奋力推倒博卡萨的铜像,用脚踩、吐唾沫,宣泄积压多年的愤怒。博卡萨只能仓皇流亡法国,却仍不死心,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国复辟。

1980 年 12 月 24 日,中非共和国法庭对博卡萨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他死刑。可他并未吸取教训,1986 年 10 月 22 日,博卡萨带着心爱的妻子和 5 个子女,偷偷离开巴黎飞往班吉,试图复辟,结果刚下飞机就被早已等候的中非军人逮捕。

1987 年 6 月 12 日,中非共和国刑事法院经过 6 个月的庭审,列举了博卡萨的 14 项罪状(包括暗杀、谋杀、枪杀学生、藏尸、吃人肉、侵吞国家财产等),再次判处他死刑。不过,当时的中非总统科林巴将死刑改为终身监禁,5 年后又以 “年迈多病” 为由发布特赦令,免除了他的终身监禁,转而实施软禁。

1996 年 10 月 3 日,博卡萨因心脏病突发在医院去世,结束了自己充满残暴与荒诞的一生。他曾自诩比肩拿破仑,却最终成为非洲现代史上 “最残忍的三大暴君” 之一(另外两位是乌干达前总统阿明、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世人警醒的反面教材 —— 权力若失去约束,终将滋生罪恶,而作恶者,即便一时嚣张,也难逃历史的审判。

来源:洋堂主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