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
1.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出处: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全文: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释义:
诗人以“飞蓬”喻人生漂泊,与友人杜甫分别时,虽知前路如蓬草般不可预知,却选择痛饮杯中酒,以豪放姿态消解离愁。诗句既展现了对聚散无常的豁达,又暗含对当下情谊的珍视 。
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出处: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 全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释义:
在漫天风雪的苍凉背景下,诗人劝慰友人董庭兰:不必担忧前路孤独,以你的才华和品格,天下自有赏识之人。此句突破送别诗的哀伤基调,以豪迈之语传递对友人的坚定信心,成为千古励志名句 。
3.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 出处: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全文: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 释义:
词人举杯向春风祈祷,愿与友人共赏时光。“东风”象征流逝的岁月,“从容”则是对慢生活的向往。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对相聚的珍惜,又暗含对离别后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感细腻而富有哲理 。
4.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 出处:周行己《送友人东归》
- 全文:
是身如聚沫,如烛亦如风。奔走天地内,苦为万虑攻。
陈子得先觉,水镜当胸中。异乡各为客,相看如秋鸿。
扁舟忽归去,宛然此道东。我亦议远适,西入华与嵩。
饮水有馀乐,避烦甘百穷。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 释义:
诗人与友人分别时,鼓励彼此在不同人生道路上各自奋进。“千里自同风”意为即便相隔遥远,只要心怀相同的理想与追求,便能感受到精神的共鸣。诗句以自然意象(风)喻心灵相通,展现了超越时空的友情观。
5.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 出处:晏殊《金柅园》
- 全文: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 释义:
晏殊重返故乡,回忆起15年前与友人在金柅园的欢聚。末句“人生何处不相逢”跳出个人感慨,以普世哲思宽慰离别:人生充满机缘,今日的分别或许正是他日重逢的伏笔。此句因豁达的人生态度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人表达惜别之情的经典话语。
6. 从此应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闲人。
- 出处:贯休《送郑阁赴闽辟》
- 全文:
便便书腹德无邻,健笔从知又入闽。
鹦鹉才须归紫禁,真珠履不称清贫。
从此应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闲人。
- 释义:
诗人送别友人郑阁赴福建任职,既赞美其才华(“鹦鹉才”),又以“江上一闲人”自喻,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坚守。末句“莫忘江上一闲人”既是对友人的牵挂,也暗含对官场浮华的疏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
艺术特色与情感对比
- 豪放派:李白与高适的诗句以壮阔意境见长,前者借“飞蓬”“金樽”展现洒脱,后者以“千里黄云”“天下谁人”传递豪迈。
- 婉约派:欧阳修与晏殊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细腻度,前者以“东风”“花胜去年红”抒发时光之叹,后者以“清歌”“何处不相逢”表达对缘分的信任。
- 哲理派:周行己与贯休的诗句蕴含深刻思考,前者强调“于道各努力”的奋斗精神,后者以“江上闲人”彰显超脱世俗的情怀。
若论“更胜一筹”,需结合个人审美。每首诗皆为经典,难以简单评判优劣,唯有在不同情境中细细品味其独特魅力。
来源:料事如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