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日晷”:考证发现反常现象,西方编造又一历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07:30 1

摘要:所谓“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人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晷面—带刻度的表座、底座几个部分组成,常见形式有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

所谓“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人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晷面—带刻度的表座、底座几个部分组成,常见形式有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

按照西方历史描述,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制作了星钟图,用它来查看哪颗星星已经升起,然后计算夜间的时刻;为了白天计时,古埃及人又制作了“影钟”,即由一根杆子、周围一圈记号代表某个时间,横杆的影子越过某个记号就知道当时的时间。据说,在距今3300年的古埃及法老塞提一世陵墓中,就发现了一套制造影钟的器械,笔者没能找到相应的图片。

随后,在影钟的基础上,古埃及人又发明了“日晷”。紧随其后,古罗马人又发挥聪明才智,对古埃及日晷加以改进,甚至制造过便携式旅行用钟,见上图。

至于中国日晷,隋代才记录日晷,当时记录的是地平日晷的短影平仪,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最早记录赤道日晷,但内蒙古呼和浩特曾出土汉代晷仪。

问题在于:根据中西方考古与史料对比来看,在“日晷”问题上,中国远逊于西方,那么真实历史是不是这样呢?其实,西方对古埃及古罗马等的日晷叙事,反而画蛇添足,让西方历史叙事露出了“马脚”。

想要知道古埃及“日晷”可不可信,得先看一看中国日晷发展的历史。

中国长江黄河流域,总体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因此在这样气候特征下发展农业,就必然要掌握“农时”,否则比如错期播种的后果如何大家不难想象。

因为要掌握农时,于是古人做了很多探索,其中之一就是立表测影。当然晚上夜观星象,比如大火星的动向、北斗斗柄的指向等都与季节相关。

所谓立表测影,就是立一个垂直于地面的表尺、地面向北与之垂直放置一根有刻度的圭尺,然后观察正午日影长短,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秋分相等。

其中,“表”的长度有严格要求,比如汉代“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圭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表一旦或高或低,都要调整整个测量系统。

7000年前的湖北秭归柳林溪、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都留下了立表测影的证据。但受制于时代认知,当时应该只能测二分二至,就是24节气中的四个。

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观星台、圭表等,其中考古领队何驽考证发现陶寺先民将一年划分为20个节气。

西周时期,圭表至西周晚期已发展出表座,圭表测影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考工记中详细记载了圭表测影的其他用途,比如建造城市房屋时的辩方正位等。

东汉时期,古人发明了“便携式圭表”,就是把标准圭表缩小。江苏扬州仪征出土的“东汉仪征铜圭表”,表高19.2厘米,按一汉尺23.75或23.8厘米计算,恰为标准形制的1/10,这就犹如后世的手表,见上图。

隋唐宋时,随着中国天文认知加深,古人将圭表测时与十二时辰结合,于是就出现了“日晷”,先是地平日晷,后是赤道日晷。其中,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等分,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

上述可见,单从技术和天文认知发展上看,中国日晷的出现,是在数千年立表测影,以及十二时辰、更深入的天文认知基础上,最终才孕育出了日晷。

相比之下,古埃及人简直就是天才,上来就知道制造类似日晷的“影钟”(详细见文章开头),随后就发明出了日晷(见下图),中间不需要漫长的立表测影的探索。

但问题是,相比中国日晷出现历史,古埃及这一叙事,存在五个基本疑问:

首先,中国因为四季分明,必须要掌握农时,这不是爱不爱好,而是现实的生存需求。古埃及制作影钟的需求和动机是什么呢?需要注意的是,上古时期人们对日常时间的精度要求没有那么强烈。

其次,中国从立表测影到日晷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条完整的演化链,但古埃及影钟出现的非常突然,缺少演化过渡的过程。今天我们看立表测影和日晷似乎很简单,但对古人来说却要漫长的探索,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古埃及突然就掌握了影钟,然后就简单过渡到日晷,太过突然。

第三,中国的立表测影、日晷等,有一整套规范要求,比如上文提到的圭表长度,测量时的各种要求,还有日晷的各项规范等。但古埃及的影钟与日晷,缺少相应规范要求。

第四,立表测影、日晷等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与中华文明共同发展、共同演化,比如立表测影得出的“地中”、中国之中等就是如此,还有今天手表之表就是过去圭表之表。但古埃及的影钟与日晷,与古埃及文化联系显然不太紧密。

第五,在古埃及日晷基础上改进出的古罗马日晷,比如公元前9年奥古斯都建造的太阳钟,其描述与中国后世的日晷几乎一样。与古埃及一样,也完全缺少中国日晷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及与日晷相应的文化体系,总能一步到位。

因此,从技术演化来看,所谓古埃及的影钟、日晷等,理应是在中国相应技术西传后才出现的,这样才符合“没有演化、突然出现”的逻辑。

也就是说,通过反常的影钟、日晷等历史看,古埃及某些年代可能是被高估了,或者说某些后世的东西被“误判”为3000年、4000年前的古董。与之相应的是古罗马,通过其日晷历史也可见其年代可能被严重高估。

当然,除了“高估”年代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造假。或者说,其中可能既有造假,也有高估年代。

总之,并不是说日晷只能是中国发明,而是任何原创发明创造往往都有一定孕育过程,都有漫长的铺垫,而不是一蹴而就、出道即能成熟,基于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看,古埃及古罗马日晷出现的极不正常,极有可能是中国立表测影和日晷西传西亚、再西传之后的结果。

来源:历史评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