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句也是写旅人的羁旅之思。诗人用平实的语言直接点明“秋分”这一具体节气,暗示离家已久,而“客尚在”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下句写景,竹梢露水在夕阳下微微闪烁,以静谧清冷的景象映衬内心孤寂,将时序变迁与个人漂泊自然融合,意境幽远。
秋分刚过,南京骤雨不断,天气凉爽多了。下面就是写秋分的诗句。
第一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这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晚晴》中的最后一句。
这一句也是写旅人的羁旅之思。诗人用平实的语言直接点明“秋分”这一具体节气,暗示离家已久,而“客尚在”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下句写景,竹梢露水在夕阳下微微闪烁,以静谧清冷的景象映衬内心孤寂,将时序变迁与个人漂泊自然融合,意境幽远。
全诗写雨后初晴,夕阳之下还有一道彩虹架起。天上的彩虹啊,能不能架起回家的桥呢?
大雁南归,野熊养肥。这都是要归家的样子呀。而我却只能只身逆旅,怎不叫人感伤?
第二句: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这是唐朝马戴的《送僧归金山寺》中的句子。
诗人我倒不熟悉。但是写的却是我所在的城市。
此句写了秋分时节典型的物候的细节。秋意渐浓、气候转凉,已经很少有蝉能活到现在了。所以鸣叫声会显得格外急促,仿佛在为自己做最后的送行。一个“急”字,生动传神,既写出了蝉之急,也暗示与友人分别时心中的那份依念与时光不在的紧迫感。
全诗以金陵山色为背景,写出了老僧渡江而归,夕阳照水,晚磬悠扬过水的闲静的画面。尾联想象金山寺里香烟袅袅,月色柔柔的画面,营造出澄明空灵的禅思境界。
第三句: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这是唐元镇《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的首联。
南吕就是八月,此句巧妙地将乐律与节气相联系。古人以十二月对应十二律,诗人说弹奏起“南吕调”,即指秋风送爽之时,天青云淡之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赋予秋分时节一种雅致的文化底蕴和清朗的诗意美感。
风轻云淡之时,暑气已消,雷声已弱。寒暑均平,天朗气清。但看到南归的大雁,怎能不叫人心惊时序的更迭。
第四句: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这是宋代谢逸的词《点绎唇 金气秋分》中的句子。
此两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秋分时节。“金气”指秋风,而“金”在五行中主肃杀,这是秋的特征;“风清露冷”精确概括了秋分节气凉爽干燥、昼夜温差变大的体感。而“秋期半”则直接指出昼夜平分的时节,语言明了,内涵深远,就是一幅精炼的节气素描画。
第五句: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这是唐代。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中的首联。
标题便指出夜访的背景,首联写到初夜时的秋分。此时昼夜相分。漏壶指示夜色尚早,在宁静安详的秋夜中,诗人敏锐的把握住时节转换的细微之处。“欲”字表明秋分未至而氛围先达,一种对自然节律的有效体察和时光流逝的意味蕴含其中,意境清幽而深沉。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是阴阳最调和的时候。“宜静坐观息”,“秋气燥,宜食麻润燥。”(指芝麻), 忌“贪凉闭汗”,忌“辛散耗阴”“忌悲秋伤肺”。
秋季干燥,应滋阴养燥,早卧早起,收敛神气。
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发扬光大。
这是百集系列的第二篇,喜欢可以点我头像在文章中翻看第一篇。
可以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谢谢。
来源:蛇君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