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就在大家还在讨论坦克、大炮和导弹的时候,有人却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影出现在观礼台上。
9月3日的阅兵刚结束,大家还沉浸在那股震撼里。
四个大字“覆盖全球”刷屏网络,让人热血沸腾。
很多人都说,这是中国在世界面前的一次全新亮相,意义非凡。
可就在大家还在讨论坦克、大炮和导弹的时候,有人却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影出现在观礼台上。
不是吴京,也不是李连杰,而是“叶问”甄子丹。
一个功夫演员,凭什么能站到这样庄严的场合?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身份?
一、从小习武,起点并不高
甄子丹1963年出生在广州,家里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他的母亲麦宝婵是著名的武术家,还曾经是国际太极拳高手,父亲甄云龙是文化人,会写会画。
家里书香气重,武术氛围也浓,说他是“武林世家”一点不夸张。
可别以为这样就代表他一路顺风顺水。他小时候跟着父母辗转各地,最后在美国波士顿定居。
换个环境就要适应,甄子丹很早就体会到“漂泊”的滋味。和同龄孩子不同,他心里对“根”的认知更敏感。
在波士顿的时候,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格斗技。
那会儿他特别迷李小龙,看完录像带就跟着模仿。别人放学去玩,他却整天琢磨拳脚,甚至还偷偷跑去危险的街区找人切磋。
母亲看在眼里,干脆把他送回北京,进入什刹海体校学武。
那时候,他开始正式接触中国传统武术,练得比谁都刻苦。几年下来,他把中西方的功夫揉在了一起,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套路。
二、误打误撞走进影圈
真正让甄子丹进影视圈,还得感谢一个“贵人”。
有一次,他在香港短暂停留,母亲的徒弟介绍他去见武指袁和平。
袁和平一看,这小伙子有真功夫,就拉来试戏。结果一试,甄子丹当场被相中,主演了《笑太极》。
电影虽然没火,但他算是正式入行了。可刚入行那几年,他过得并不好。
香港电影圈竞争激烈,成龙、洪金宝、李连杰正当红,他一个新人根本挤不进去。
他在TVB打工,一个月3000块港币工资,勉强糊口。
拍的电影反响一般,连买房买车都不敢想。有时候,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可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让他撑了下来。
他不断钻研动作设计,不走成龙的喜剧路线,也不模仿李连杰的飘逸,他要找到自己的特色。
机会终于来了。
三、大器晚成,四十岁才翻身
2005年,《杀破狼》上映。
甄子丹饰演的督察和吴京的一场后巷打戏,至今被人称为经典。
那一幕是真打,没有套招,棍子一根根劈在身上,疼得吴京脸都变形。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终于记住了这个名字。
这一年,他已经42岁。别人早早成名,他却等了大半辈子才迎来黄金时代。
紧接着,《导火线》让他拿下动作指导大奖,证明了自己在武打设计上的独特思路。可真正把他推上神坛的,是《叶问》。
2008年,《叶问》上映。电影里,他一句“我要打十个”,瞬间成了经典台词。
观众不光看到了拳拳到肉的爽快感,更看到了那股为民族尊严而战的气势。
甄子丹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代表角色。之后的《叶问2》《叶问3》《叶问4》,一部比一部火,彻底把他推成了“功夫巨星”。
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可他自己清楚,没有这几十年的积累,哪来这一刻的爆发?
四、情感世界,低调得很
说到感情,甄子丹其实很低调。
年轻时,他有过一段短暂婚姻,还生下了女儿。可因为忙于事业,感情没有维持下去。
后来,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汪诗诗,两人感情稳定,生下一儿一女,一家四口生活幸福。
妻子背景不简单,出身加拿大华人富商之家。很多人当年都说,甄子丹是“高攀”。
可这些年过去,事实证明,汪诗诗不仅没有嫌弃他的拼命,反而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
他常说,自己能安心拼事业,和家人分不开。
五、敢于亮明身份,真心爱国
甄子丹的特别之处,不只在于银幕上的英雄形象。现实中,他也一样敢说敢做。
早年间,他拿过美国护照。但成名后,他主动退掉美国国籍,重新回到中国籍。这事在娱乐圈里不多见,要下很大决心。
在一次活动上,主持人称呼他为“美国巨星”,他立马打断:“我是中国的甄子丹。”
2019年香港动荡时,很多艺人保持沉默,他却公开表态支持香港警察,还说自己是“护旗手”。
那时候发声要承担很大压力,但他毫不犹豫。
这就是甄子丹的底气,也是他能出现在阅兵观礼台上的原因。
六、走向国际,把功夫带出去
甄子丹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在国外也打开了局面。
《叶问》系列在欧美上映后,很多外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中国武术里的“克制”和“和谐”,不再只是暴力打斗。
他还参演了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外传》《极限特工3》《疾速追杀4》,和基努·里维斯同台飙戏,打得观众直呼过瘾。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将执导并主演《凯恩传》,这是好莱坞第一次让亚洲人同时担任主演和导演,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
七、阅兵上的甄子丹,身份不简单
所以,当93阅兵的观礼嘉宾名单曝光时,看到甄子丹的名字,很多人恍然大悟。
那一刻,他不再只是电影里的“叶问”,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他的拳脚,不只是打在电影里,更打进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阅兵场合只邀请真正有贡献的人。企业家、体育冠军、科学家……
还有一位功夫演员,他靠的不是流量,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那颗赤子心。
结语
如今的甄子丹,已经61岁了。身上留下无数伤疤,骨折、眼伤、关节磨损……他说过,“身上没有一块是完整的”。
可他依旧还在拍戏。
新片《误判》上映,他亲自担任导演和主演,不再只是打打杀杀,而是把法庭、现实和动作结合在一起,尝试用电影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宣传时,他坦言:“我老了,打不动了。”这句话让无数人心里一酸。几十年搏命换来的辉煌,如今也到了要交棒的阶段。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要再多打几年。哪怕伤痛累累,也要把最后的力气留给观众。
甄子丹的一生,是习武者的执着,是演员的拼命,也是文化传播者的坚持。
他像一座桥,把中国功夫带到世界,把民族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难怪阅兵的观礼席上会有他。那是一份认可,更是一种肯定。
回看甄子丹的轨迹,从广州小子到波士顿少年,再到好莱坞演员,最后站在阅兵台上,他的人生就像一部励志大片。
他拼过、疼过、摔过,但始终没倒下。银幕上的一拳一脚,台下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大家:
身份可以改变,地位可以转变,但心里的热血和信念,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力量。
阅兵上的一席之地,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来源:万树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