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毒表现:误食20片叶子即可致命,引发心律失常、呕吐、抽搐;燃烧烟雾亦有毒。
1.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毒性部位:全株(茎、叶、花、种子)
毒性成分:强心苷类化合物
中毒表现:误食20片叶子即可致命,引发心律失常、呕吐、抽搐;燃烧烟雾亦有毒。
特征:常绿灌木,夏季开粉、白、红色花,香气浓郁,常见于城市绿化带。
安全提示:避免接触汁液,枯枝燃烧需远离人群。
2. 曼陀罗(Datura spp.)
毒性部位:全株(种子毒性最强)
毒性成分:莨菪碱、阿托品
中毒表现:幻觉、呼吸急促、瞳孔放大,严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特征:喇叭状花朵,颜色多样(白、紫、粉),夜间开放,多野生于荒地。
安全提示:切勿泡茶或食用,药用需专业指导。
3. 水仙(Narcissus spp.)
毒性部位:鳞茎、花粉、汁液
毒性成分:石蒜碱
中毒表现:误食鳞茎(形似大蒜)导致呕吐、腹泻、神经麻痹。
特征:冬季开花,花朵优雅,叶片狭长如韭菜,常作年宵花。
安全提示:种植时勿让儿童接触,废弃球茎需深埋。
4. 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
毒性部位:全株(花朵毒性最高)
毒性成分:强心苷
中毒表现:误食引起心律紊乱、视力模糊,严重者呼吸衰竭。
特征:白色钟形小花成串下垂,春季开放,香气清甜但具毒性。
安全提示:盆栽需远离宠物,修剪时戴手套。
5. 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毒性部位:全株(花、叶、种子)
毒性成分:洋地黄毒苷
中毒表现:误食导致心脏骤停、恶心呕吐,曾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特征:紫色钟形花序,植株高大,常见于药草园。
安全提示:药用需严格控量,观赏时勿触碰汁液。
6. 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
毒性部位:鳞茎(根部)
毒性成分:石蒜碱、加兰他敏等生物碱
中毒表现:误食鳞茎后引发剧烈呕吐、腹泻、四肢麻木,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特征:鲜红色或暗红色伞形花序,花瓣反卷如龙爪,秋季开花。
安全提示:鳞茎形似洋葱或蒜头,易被儿童或宠物误食,处理鳞茎时戴手套,需远离生活区种植。
7. 虎刺梅(Euphorbia milii)
毒性部位:白色乳汁
毒性成分:萜类化合物
中毒表现:乳汁接触皮肤致红肿、疼痛,误入眼睛可致短暂失明。
特征:多刺灌木,红色或粉色小花簇生,耐旱易养。
安全提示:换盆时避免汁液飞溅,勿让儿童攀爬。
8. 马蹄莲(Zantedeschia spp.)
毒性部位:块茎、佛焰苞
毒性成分:草酸钙针晶
中毒表现:误食导致舌喉麻木、胃肠灼痛,严重者窒息。
特征:佛焰苞洁白如马蹄,花期长,常用于切花。
安全提示:处理时戴手套,球茎需深埋防误食。
9.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毒性部位:白色乳汁
毒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
中毒表现:乳汁接触皮肤致过敏,误食引发呕吐、腹泻。
特征:冬季顶生红花,苞片鲜艳如火,节日装饰常用。
安全提示:修剪后立即洗手,避免儿童啃咬。
10. 郁金香(Tulipa spp.)
毒性部位:鳞茎、花瓣
毒性成分:秋水仙碱
中毒表现:误食鳞茎导致头晕、脱发,大量摄入引发器官衰竭。
特征:杯状花朵色彩丰富,春季开花,球茎需沙藏越冬。
安全提示:种植区设置围栏,防止宠物误挖。
来源:黄泥鳅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