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731外,日本还有哪些细菌战部队?他们在中国做了哪些缺德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07:00 1

摘要:日军在不断扩充731部队的同时,还在我国各地陆续成立了18个师团的防疫给水部(即细菌部队),在战场上的各师团中进行细菌战活动。随着日本军队活动范围的扩大,又补设了机动性部队。主要细菌部队有关东军第100部队、北京北支甲第1855部队、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广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日军在不断扩充731部队的同时,还在我国各地陆续成立了18个师团的防疫给水部(即细菌部队),在战场上的各师团中进行细菌战活动。随着日本军队活动范围的扩大,又补设了机动性部队。主要细菌部队有关东军第100部队、北京北支甲第1855部队、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广州波字第8604部队、新加坡冈字第9420部队。而731部队则是日本细菌武器研究中心和细菌战指挥大本营。

至此,日本细菌部队形成了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完整的细菌战体系。

关东军临时病马收容所是日本关东军第100部队的前身,于1931年11月在奉天(今沈阳)成立。第一任所长是兽医中佐小野纪道、继任所长先后是兽医专家安达诚太郎、兽医中佐高桥隆笃。1933年从奉天(今沈阳)迁到新京(今长春)宽城子。当时,该收容所主要是对民用马匹传染病进行病源、病理调查、研究,并到病发区采集菌苗加以保存,1936年收容所改名为关东军马匹防疫部,实际上是从事细菌战的一座杀人工厂。部长先后为兽医大佐高岛一雄、兽医大佐并河才三。1938年迁至长春市以南10公里的孟家屯。该部队位于日军营群中间地带,东西宽约0.5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

1941年,该细菌部队正式称为满洲第100部队,对外称“关东军兽医防疫部”,由细菌学家、兽医若松侑次郎少将任部队长。该部队聚集了生物、细菌、解剖、军医、兽医、工程、农艺等多方面的研究人员。他们中还有一些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日籍研究和工作人员800名,中国劳工300名。此外,这支部队里的文官(技正、技传)也都是相当于陆军校尉级的各具科技专长的人。这个部队是囊括了各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特殊部队。本部下设总务部和4个细菌生产研究部门。

1940年后,在大连、海拉尔(后迁至克山)、佳木斯、拉古(位于牡丹江市附近)等地建立所属各支队。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第100部队在关东军所属的部队里都设立了军团兽医部队,分别驻扎在四平、克山、东安、鸡宁、东宁等地区,侧重研究在野外大量使用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大规模杀害牲畜和人的方法及其效果。

1943年后,关东军所属各军马防疫队均由第100部队指挥,其骨干人员由第100部队输送。

第一部,是实战研究部门,下设若干分部。研究炭疽、牛瘟、羊痘等各类细菌,并进行实验,取得并总结制造鼻疽菌、炭疽菌、传染性贫血菌以及植物的效能和传染方法。该部曾以关东军所属部队的军马为研究对象,进行炭疽菌传染实验,研究能导致马匹迅速死亡的方法。各分部的细菌研究工作在关东军兽医处处长高桥隆笃的亲自监督下进行。

第二部,也称生产部,主要负责各种细菌、病毒的研究和制造,是第100部队的主要部门。村本少佐、穗坂中佐、雄板中佐等数人曾任该部部长。该部有官佐20名、科学工作人员30名、技术人员50名。研究及生产用房为长60米、宽20米左右的三层楼房。1943年前,该部下设5个分部:第一分部为细菌分部,编制20人,由西田和山口、高秋等人负责,从事炭疽、鼻疽、牛瘟、羊痘等细菌研制工作;第二分部为病理学分部,重点研究鼻疽、羊痘、牛瘟、炭疽热等牲畜病毒。

第三分部为实验动物管理分部,实验材料有牛、羊、马和江豚、白鼠等动物,甚至有活人。

第四分部为有机化学分部,研究与生产化学毒物和毒药,以及这些药物的防治、解毒方法等。

第五分部为植物学分部,主要负责探究用细菌毒害或传染植物的方法。

1943年12月,该部队在第二分部内成立第六分部,即所谓细菌分部,委任军医中尉平樱全作为分部部长,大量生产、制造细菌武器,并在地下特种仓库内保藏这种细菌。

第三部,养马,并从马身上抽血,制造血清疫苗。

第四部,豢养大批啮齿类动物。

总务部,负责规划和总体研究问题以及后勤、医疗、卫生工作,管辖一处占地60多垧的“实验”农场和一处占地20多垧的牧场。

教育部,又称531部队,主要负责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1943年,第100部队接替东京陆军兽医学校的培训任务,开始代培兽医干部候补生。学员毕业后由关东军统一分配到各军事团工作。后因日本国内高等农林院校增设兽医科,第100部队的培训工作终止。

第100部队不仅研制各种细菌攻击武器,进行各种细菌实验,而且还遵照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组织别动队实施细菌攻击。

1942年,根据高桥隆笃的指令,第100部队远征队在苏联边界上的呼伦贝尔草原三河地区于结尔布勒河一带进行了细菌传染实验。

1944年6月,根据高桥隆笃的命令,第100部队组织别动队到兴安北省地区(今海拉尔地区)进行活动。这次“远征队”写在军部档案上称“别动队”。少将若松侑次郎部队长委任中尉军官平樱全作担任队长,同时配备了7名士兵和技术员,并要求队员万一阴谋失败,也不要暴露出去。

6~9月,平樱全作带领一个别动班在兴安北省收集各种情报,调查中苏、中蒙边境各地区的牲畜数量、草牧场、道路和蓄水池等情况。其目的是为了一旦与苏联作战时便能大量传染牲畜,借以进行细菌破坏活动。

1945年3月间,第100部队又到南岗河一带进行了细菌实验。

参加这次“冬季演习”的山口少佐说,把牛瘟菌、羊痘菌撒在雪地的饲料上,检查细菌的效能,因为呼伦贝尔草原及蒙古的牲畜在冬季是靠采食野外饲草生存的。

1945年8月,第100部队逃跑前,他们给马注射药针,不少马都死在槽子头上了。他们还放出几十匹马,叫附近村民捉了去,结果造成附近一带马鼻疽病流行,死了许多马。

日军北支甲第1855部队,其总部设在北平(今北京)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他们侵占了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的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利用原有设施和设备的基础,筹建细菌战基地一“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该部队为“北支甲第1855部队”,对外称第151兵站医院,又称西村部队,隶属于日本陆军参谋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和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直辖,并由石井四郎担任技术指导。

部队长先后为黑江、菊池、西村英二;主要工作人员有染田帮沾、山野武夫、河合浩、佐藤、关根健儿、夏村、小森等。定员1500人。

根据第1855部队第三课工作人员伊藤影明核实:第1855部队本部设在北京先农坛的庆成宫大殿里,大门口挂有“同仁会华北中央防疫处”和“同仁会华北研究所”两块牌子。先农坛为明、清帝王祭农神的地方,占地4.3万平方米。

日军占领后,在大殿后面建造了30多间平房,作为实验室之用。该部队打着防疫给水的招牌,培殖繁育各类细菌,进行细菌战。

据有关资料表明,第1855部队支队遍布华北各地,但所列各支队数目略有出入。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谢忠厚研究,华北北支(甲)第1855部队还在天津、塘沽、张家口、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运城、济南、青岛、郑州、新乡、开封、包头、徐州、碓山16个城市先后建立了办事处、支部或分遣队,编制在数10人至100人左右。此外,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还在承德、赤峰等城市设立了支部。

另据日本女作家西野留美子在《北京甲1855部队的验证》一文中记载:

“北京防疫给水部的组织系统:(本部)以下设13个驻外地分部与办事处:第一,天津办事处(直辖于本部),负责人军医大尉立石五郎;第二,塘沽办事处(直辖于本部),负责人军医大尉黑川正治;第三,石门分部(直辖于本部),负责人军医少佐田山吉政;第四,太原分部,负责人军医少佐远藤吉雄;第五,运城办事处(在太原分部管下),负责人军医大尉松尾梅雄;第六,济南分部”(直辖于本部),负责人军医大尉大森玄洞;第七,青岛办事处(本部与济南分部兼管),负责人军医中尉铃木武夫;第八,张家口分部,负责人军医大尉川锅里吉;第九,包头办事处;第十,郑州分部,负责人军医少佐上村秀胜;第十一,开封办事处(在郑州分部管下),负责人军医大尉广濑一郎;第十二,新乡办事处(在郑州分部管下),负责人军医中尉濑户丰;第十三,郾城办事处(在郑州分部管下)。”

第1855部队还在华北各地配属了防疫给水班,其性质属细菌部队,其作战行动受驻地军、师团司令官节制,但其编成人事权力属第1855部队。例如,1944年7月,郑州支部的编成就是由西村英二签发的命令:“一、本部根据方面军作命内第722号,编成华北防疫给水部郑州支部…郑州支部编成完结之时即归第12军司令官指挥。”

防疫给水班的人数不等,少则10余人,多时数十人。驻山东第43军第59师团防疫给水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师团防疫给水班是于1942年4月8日第59师团编成的同时,作为军事秘密而密令编成的。从1943年1月起扩张了防疫给水班的业务。1943年9月师团长细川忠康命令防疫给水班实行霍乱细菌战。1945年4月13日,师团长藤田茂中将再次密令防疫给水班做霍乱细菌战的准备。该细菌班有班长1人,编制30名左右,具有培殖细菌的各种设备和细菌战剂生产能力。

从史料来看,第1855部队参与了鲁西地区撒布霍乱菌的行动,西村英二是指挥者之一。北平的霍乱细菌战也是1855部队谋略。此外,日军还在内蒙古临河、五原等地进行过鼠疫战,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撒播过鼠疫、伤寒、霍乱等细菌。动用惨绝寰宇、无复人性的细菌战,杀害了华北地区千百万民众。

3、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

侵华日军荣字第1644细菌战部队设在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中央陆军总医院(现址为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对外称“华中派遣军防疫给水部”,也称“华中疫给水部”,又称“多摩部队或桧字部队”,1941年12月以后,又称“登字第1644部队”。该部队隶属日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归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领导。该部队由石井四郎亲自组建,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石井四郎向日本陆军提出,在南京设立新的细菌部队,经过1年多的筹备,于1939年4月创建1644部队。该部队原班人马大多是731部队的成员,重要设备、器材等也都是从731部队运来的。它是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细菌战部队之一,总人数1500人。该部队首任部长是石井四郎,第二任是太田澄,第三任为增田知贞,第四任为佐藤俊二,最后一任是山崎亲直。

该部队有一批学者、医师,总计120多人,还有一些从日本国内各大学挑选出来的年轻而优秀的学者,组织一支科研队伍,专门研制各类细菌。

据曾在该部队防疫课工作过的榛叶修笔供,日军华中派遣军荣字1644部队本部下设总务部,负责管理部队全部事务以及人事、教育、指导等事项;防疫课掌管细菌检索、培养、传染病防疫及其他防疫业务;材料课掌管各种卫生材料、给水器具及其他一般材料业务;理化学课主要负责毒物检查、制造预防注射液、水质调查和理化学方面的研究;经理课主管部队的财务。

第1644部队在上海、苏州、常州、杭州、九江、南昌、安庆、汉口、岳阳、宜昌、荆州等地设立了12个支部。杭州分部是华中细菌战的主要据点,是中心转运站,设在杭州郊区原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对外称加茂部队。在浙、赣、湘细菌战中,都是以此为转运战和补给的中心。由731部队和1644部队本部飞来的细菌作战部队,均在此换上杭州分部的飞机,前往作战。

荣字第1644部队作为细菌战部队与第731部队的远征队联合行动,在华中地区主要进行了3次细菌战。他们采用“地面传染法”,由日特与汉奸,冒充难民,携带细菌战剂,潜入中国军队阵地与广大后方地区,投弃于水源、田野以及建筑物上,或掺入食品中,实施细菌攻击。再就是用飞机空投带有各种致命细菌的疫蚤、麦粒、粟米、面粉、豆类、布块等。

在人群中造成细菌传染,疫病流行。

在华中战场上,荣字第1644部队第一次细菌战是1940年10月的宁波(衢县、金华、义乌、东阳)等地的鼠疫战。第二次细菌战是1941年11月的常德鼠疫战。第三次细菌战是1942年的浙赣铁路沿线的细菌战。这3次细菌战日军使用了多种细菌战剂、杀伤与破坏力极大,夺去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殆害严重,数年后瘟疫才被消灭。

4、广州波字第8604部队

广州侵华日军华南防疫给水部,代号为波字第8604部队,对外宣称华南防疫给水部,是日军在华的四大细菌战部队之一,隶属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下的谋略(暗杀)部队。该部队编制1200人,在华南各城市设立了12个支部。部队长先后由田中严大佐、佐佐木高行中佐、佐藤俊二、龟泽鹿郎大佐担任。

该部队创建于1938年9月7日,同年10月12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于10月30日抵达广州,在现在的中山大学医学院所在地设立总部,原中大医学院图书馆就是日军在华南细菌战本部。该部队本部下设6个课。

1939~1945年间,日军的1200名专业人员,在广州从事各种细菌研究、传染病研究及鼠疫培养和病(活)体解剖等工作。

1993年,日本老兵丸山茂在东京第一次披露8604部队的罪行,他说:

“当时我是广州波字第8604部队第一课细菌检验班班长,部队对外称是华南防疫给水部,(当时)部队长是佐藤俊二军医大佐。该机构较为庞大,是配属1200多名专业人员的师团级单位。本部下设6个课。其中有专业将校100人。总务课,是后勤保障、人事、财务管理部门,由熊仓少佐任课长。

第一课,是细菌研究课,由沟口军医少佐任课长。本课下设庶务班、研究班、检索班(主任:佐藤大佐)、培养班、消毒班和动物班。共80人,其中将校官10人,中国劳工7人。

第二课,从事防疫给水研究,江口丰洁卫生少佐任课长。

第三课,从事各种传染病治疗的研究工作,由小口军医少佐任课长。

第四课,从事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剖,渡边军医中佐任课长。

该课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禁止与外部人员一切交往。食住等一切生活都在里面进行,很可怕。只有晚上点灯时才能看到里面的一些情况,里面的棚子里装满了石油罐。有时从外面运来很大的行李,连哨兵也不能看到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据日本《新潟日报》1994年11月6日载:丸山茂说,第四课地下室有很多用福尔马林浸的尸体,第广州波字第8604部队本部遗址四课课长每天都进行解剖。煤油桶里盛着收集到的作鼠疫实验用的老鼠。

第五课,是器材供应部门。”

波字8604部队还占据了原设在广州北郊江村的国民党第4军野战医院和军医学校旧址长达3年之久,主要从事防疫(侦察水源、收集疫情)、病源检验、验水、消毒检诊、净水等作业,直接为日本军队和日人啤酒工厂服务。

广州伪粤海关港检疫所是8604部队秘密进行人体实验的场所。1941年4月,伪广州市工务局收用南石头(珠江河畔,在广州惩教场之北)部分土地设立伪粤海关港检疫所。

1942年,日伪在广州市河南南石头建立了难民收容所。1942年初,伪广东省政府决定将惩教场改为难民收容所。

1月17日,伪广东省会警察局训令:“查港九难民归来本(广州)市日渐众多”,并令饬通知广州市民如有港九难民留居家内由户主负责向分局登记。不久,伪广东省政务厅公布广州市南石头收容所收容乞丐暂行规定。自此,日军在南石头难民收容所,进行人体实验,屠杀了香港和广州本地的大批难民。

波字8604部队除了给日军做防疫给水工作外,主要是进行细菌战。1942年,香港沦陷后,有大批难民涌入广州,日军8604部队对香港难民和广州当地难民进行谋害。他们在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广州伪粤海关港检疫所以及“大眼鸡”船上,由佐藤俊二部队长下令,从东京日本军医学校运来沙门氏菌,秘密使用细菌战剂,杀害了成千上万的人。

该部队还利用本部队生产的鼠疫跳蚤以及先后从东京运来的各种病菌,于1939~1942年间,在广九铁路沿线、广东阳江、乐昌、廉江、湛东和海南等地投放,造成华南地区鼠疫、伤寒、霍乱等疫病流行,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另根据原部队成员的证词,这个部队在1941年参加了福州战役,并事后掘起尸体作了鼠疫鉴别检查等。

1942年,又参加了香港战役,另外和南方军防疫给水部(新加坡)一起进行了人员转移。由此可见,这个部队进行细菌战的范围还要更广些。糟川良谷说,8604部队生产的鼠疫跳蚤可能对重庆、昆明等内陆地轰炸时使用过,但现在尚无确切的资料和证言。

1942年5月5日,根据日本陆军第552号命令,南方军冈字第9420防疫给水部(细菌战部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成立,该部队隶属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编成后曾上报天皇备案。

部队长先后为羽山好夫大佐、佐藤大佐和小野寺中佐。本部设在新加坡昭南爱德华七世医院(现为新加坡卫生部药品管理局)。该部队编制208人,实有人员最多达590人。下设3个队,井村队,负责捕鼠、饲养老鼠,并在马来西亚的中部设有一个小分队;中安队,负责繁殖和研究跳蚤:江本队,负责研究收集鼠疫菌,保存和繁殖以及感染老鼠,并制造少量疫苗。细菌武器的制造主要在马来西亚淡环精神病院进行,在缅甸和泰国也设有支队。

南方军冈字9420部队在中国滇西地区设有支队,与731部队密切配合,研制细菌,在滇西实施细菌战。

据资料证实,日军还企图对美、英、菲律宾等国进行细菌战。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菲发动战争。1942年1月,日军第14军占领了马尼拉。美、菲军为了躲开大决战,周守在巴坦岛上。日本南方军第14军进攻巴坦岛遭到失败。当此之际,于1942年3月11日,日本陆军参谋部的井本熊男来马尼拉视察战况,他和南方军参谋部第一课长石井正男达成了使用细菌战的协议。从井本日记第17卷中看出,当时需要10吨细菌战剂,分10次向美、菲军投放。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需要两架MC中型运输机,还需要人员100名。由于第731部队和南京1644部队细菌生产能力有限,有必要由东京供应。东京陆军军医学校每日可产30公斤的细菌,则以每3天一次将生产的细菌途经台北运至目的地。

还有老鼠需由日本奇玉、茨城、枥木、千叶县饲养,预计5月份生产5~7万只,6月份生产10万只,7月份生产15万只,8月份生产20万只…正在此紧张的备战中,4月上旬,在巴坦岛的美、菲军投降了。

1942年3月中旬,日军对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企图实施细菌攻击,因美军投降,未付诸实施。4月,日军又把萨摩亚、阿拉斯加、荷兰港也列入攻击目标,但还看不出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的形迹。

以后败势明显的1944年4月,又制定了针对悉尼、墨尔本、夏威夷、中途岛的细菌战计划。6、7月又把塞班岛、关岛列入细菌攻击目标。塞班岛攻防战时,由岩崎光郎大尉指挥的小组和伊藤邦之助大尉指挥的小组受命实施“鼠疫撒布计划”,但他们未能完成任务。这是因为生产跳蚤、老鼠能力不足,以及飞机数量的不足,未能完成计划。到了1945年7月24日,陆军省决定全面中止细菌战。

然而731部队企图用“细菌特攻计划”挽回败局。

“细菌特攻计划”的内容是:

9月22日,从日本出发,目的地是美国的圣地亚哥军港。20名特攻队员乘潜水艇接近距军港500公里处,改乘舰载机着陆于军港背后,特攻队员手持鼠疫跳蚤,自身也成为感染源,向周围撒布鼠疫菌。特攻队骨干为此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训练。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从1945年6月前后起,细菌工.厂实行24小时连轴转体制,并且研制了毒性比平常大10倍的变异菌种,开发了干燥鼠疫菌的保存技术。但因日本战败,未能付诸实施。

德国《焦点》周刊发表文章《致命的樱花》,文章说,按计划,日本海军的一架飞机应在1945年9月22日飞临加利福尼亚上空,将鼠疫菌撒向美国大地。战斗机飞行员应在这一夜晚带着千万只受病菌感染的跳蚤向圣地亚哥俯冲,使敌人感染鼠疫病。这一死亡小分队的代号为“夜樱花”。但这一行动没有进行。在这一日期前6个星期,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

来源:常棣tand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