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府新闻办26日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西专场。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河西区围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地”,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廖晨霞)市政府新闻办26日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西专场。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河西区围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地”,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自“十四五”首年迈上千亿级台阶以来,预计今年将超过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6%和39%。
坚持“融”字为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西区引进了中化学环境、桔子互联等京冀企业795家,市场化引进项目投资达113亿元,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华润电力华北大区等一批总部型企业相继落户,中国电子、中核二四等大型央企在河西布局落子。推进北京外溢科技成果与天津承接需求有效衔接,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地、中电科半导体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创机构集聚河西。区内12所中小幼学校、12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冀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政务服务异地可办事项超过百项。
坚持“创”字引领,以“三新”“三量”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引擎”。河西区年均新增服务业市场经营主体超万家,2024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6%,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全新打造天塔科创服务区、低空经济先导区、陈塘科创园等科创集聚区,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25万平方米,建成全市第七个海河实验室;2.9平方公里的“数字岛”纳入天开园“多点”布局。累计盘活闲置资产面积达63万平方米,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鑫恩华孵化器、爱米斯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项目入选全市盘活典型案例,环球磁卡、764厂等项目“旧貌换新颜”,具身智能的头部企业帕西尼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实现盘活收益61.7亿元。
坚持“改”字攻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发展。河西区区属国企在城更、养老、金融、数据、教装等领域新增投资7.1亿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制定新的国企绩效考核办法。实施231条改革举措,打造全市首个“跨省通办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厅,推出10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实践经验多次入选国家和我市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制定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23条举措,推动美国碧迪医疗、英国IWG等项目落地;服务“中交系”“设计系”“水电系”“能源系”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承揽海外业务,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较“十三五”末增长近20%。
坚持“文”字赋能,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河西区开展“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500余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等大型活动中,展现了河西有礼、天津有范的文明形象,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四连冠”。新建改造区、街5个文化站7000余平方米,实现14个街道一级文化站全覆盖。每年举办“文化365·快乐在河西”文化惠民活动千场以上,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全区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占全市的四成以上;连续多年举办非遗主题联展,2024京津冀非遗联展入选全国“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推动文化中心、城市绿道、天塔湖风景区、人民公园等重点区域提质升级,新增2家A级景区,创建2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河西区被评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4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70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96亿元。
此外,河西区坚持“治”字增效,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托育中心,获评全市首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试点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5个,新增学位6.2万个。以0.7公里为半径,在全区布局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5大类32项服务,累计服务超过700万人次。加强“智慧河西”顶层设计,推出智慧社工“河小西”、智能学伴“哪小吒”、智慧扫保平台等86个应用场景,城市运行更聪明、更智慧、更高效。累计提升改造老旧小区516万平方米、道路沿线20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190万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208个小区,消除140处混接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