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01:32 1

摘要:红马甲叩开家门,把服务递到群众掌心;30万条惠民惠农补贴短信,讲清“惠从何来”;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3.4万次服务,温暖近4万名老人……行走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街巷田间,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群众教育实践,正悄然滋润着百姓心田。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王越

红马甲叩开家门,把服务递到群众掌心;30万条惠民惠农补贴短信,讲清“惠从何来”;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3.4万次服务,温暖近4万名老人……行走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街巷田间,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群众教育实践,正悄然滋润着百姓心田。

如何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止于一句口号?乌兰浩特市用行动书写答案——以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统领,聚焦“讲与听”“展与看”“访与感”,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可看可触可感的日常场景。

“过去大水漫灌不仅费水还减产,现在有了滴灌和喷灌,能精准控制水肥,蔬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双提升,这就是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来的好处。”9月8日,在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明星村的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内,党员宣讲队队员李岩军指着垄间的滴灌设备,嗓门洪亮地说。

“可不是嘛。”种植户罗立军接过话茬,“滴灌省水不说,西红柿的甜度上去了,价钱也高。”

这样的场景,在乌兰浩特市随处可见。围绕“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益・身边人”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嘎查,1400余场宣讲浸润1.65万名群众的心田;镇街宣讲人员通过走访入户、线上答疑解惑、集中宣讲等方式讲解惠民政策,让党的恩情流淌进群众心中;党群服务中心里,《党的惠民政策》手册与二维码静静“待命”,群众扫码就能读懂政策;宣传片《一本暖心账、一腔民生情》和兴安盟图片展线上展厅中,更让群众在光影里感受美好生活节节高。

“住在天元社区,心里踏实。这几年路平了、环境美了,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咱老年人的生活别提多丰富了。”在五一街天元社区“分享我的幸福生活”恳谈会上,30余名居民、社区干部及物业代表围坐在一起,晒幸福、提建议,笑声里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这是乌兰浩特市“展与看”的生动缩影。全市61个嘎查村、56个社区立起展板、设置“感恩墙”,在今昔对比的图片里,城乡巨变看得真切,10万余群众在幸福生活里品出感恩;“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覆盖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让他们在学、看、听、走中愈发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机场、客车站、办公大楼、嘎查村等人群密集处,电子屏与宣传栏持续刊播“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标语,让党的关怀抬头可见;“对党说句心里话”展示展播行动中,通过500余条视频道出百姓心声。

“以前这段路坑洼不平,积水严重。现在路修好了,走路、开车都方便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于书记和社区干部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近日,新城街百旺社区东鑫园小区的居民捧着两面锦旗送到了街道和社区。

此前,东鑫园小区外的道路坑洼不平,雨季积水严重,居民出行犯难。百旺社区在街道的支持下,调运沙土进行填铺,路面焕然一新。“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本分,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新城街党工委书记于晓明的话,道出了所有干部的心声。

如今,乌兰浩特市积极推进三级联动“四下基层”工作,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访群众,引导广大群众感受党的关怀,目前,已推动解决问题192件;组织部门统筹涉及民生领域的部门单位建立民生事项清单,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镇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已解决小区基础设施问题4件、群众出行难问题7件、居民就业和增收难问题1件。

从田间地头的宣讲到社区展板的今昔对比,从云端扫码看展到养老院的健康守护,乌兰浩特市用“讲、展、访”的务实行动,将“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融进了百姓的日常。党的恩情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可听、可见、可感的真实暖流,最终汇聚成红城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与坚定足音。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