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折柳的寓意:除送别外,还有其他啥意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00:03 1

摘要: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小雅·采薇》里,最早出现“折柳送行”。古代称柳树为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之故,一般认为离别赠柳主要表示难分难离之意。其实折柳的寓意十分丰富,远不止于此。本文专门聊聊“折柳”这个传统话题。

作者:赵心放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小雅·采薇》里,最早出现“折柳送行”。古代称柳树为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之故,一般认为离别赠柳主要表示难分难离之意。其实折柳的寓意十分丰富,远不止于此。本文专门聊聊“折柳”这个传统话题。

(一)折柳的寓意丰富

历代的文士们采取想象、拟人、夸张、借代、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用折柳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

【难离之情】以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为例。诗云: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之处的劳劳亭。此时无知无识的春风,变得如人一样有知识了,懂得朋友离别的痛苦,因此它不催促亭子四周的柳树儿发芽长出绿条儿。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造意新巧,构思奇特,具有蕴藉深婉的艺术效果。

据悉,劳劳亭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是古时的送别之处,李白对此地颇感兴趣,还曾写过一首《劳劳亭歌》,笔者释意,劳劳亭是金陵人专门送客的地方,道路两侧生长着繁茂的花草。恰似自古以来不尽的流水,此地绵绵不断的离别悲情把白杨树都愁坏了。

【怀念故乡】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为例。诗云:那悠扬绵长的笛声,是从谁家飘出来的呢?它随着和熙的春风,传遍了洛阳全城。我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不由得想到折柳送行的情景,谁都会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啊!

【朋友情深】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为例,诗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扬起的轻尘,客店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啊,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啦。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元常(即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取名为《阳关三叠》。元常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此诗是在大唐兴旺时期里的悲伤诗歌,是宦游人在仕途上茫茫未知的心声,是朋友之间诚挚情感幽幽的抒发。

【追忆往事】以白居易的《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为例,诗云:曾经在江之南岸边栽种杨柳树,时光如流水,一别江南不知不觉已过两个春天。 如今遥遥回忆起那青翠欲滴的江岸,却不知是谁为送行攀折了那些柳枝?

诗人在江州任职期间,曾在江边栽种杨柳,后来因公务或其他原因离开江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尽感伤。

【心理描写】以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为例,诗云:每每送别时都泪流满面,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那花朵形首饰也沾满了泪水,仿佛哭泣一般。送别的人太多,离别之情太深,在春风中轻柔的杨柳枝都被折尽了。真希望西山上没有树木,这样就不用再折柳送别,免得让人总是泪水涟涟的。

......

(二)折柳的传承发展

折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送别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进入现代社会后,这个传统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文化活动、文学创作、社交媒体和教育研究等多种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文学创作】许多现代诗人和作家,在其作品中,会引用或借鉴折柳送别的传统,以此来表达离别、思乡或者对过去的怀念,以此来唤起读者对于古代送别场景的联想,增加作品的内涵。

【社交传播】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兴起,使折柳送别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人们会津津乐道地分享折柳送别的诗句或者图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于离别时刻的感受。此外,网络文化创作者也会将折柳送别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视频、直播或者其他数字内容中,使得这一传统习俗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教育研究】折柳送别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有关折柳送别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研究课题。通过教育和学术研究,这一传统得以被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冬奥折柳元素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读者朋友们没忘记吧?有个“折柳寄情”环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世界的一次精彩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柳树被赋予了离别、思乡、悼古、清高、柔美等多种意象,当然最经典的文学意象便是送别。这种表演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全世界观众感受到了折柳送别表达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张艺谋导演在受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的“折柳寄情”环节,是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到全世界。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将古老的折柳习俗转化为一种视觉和情感的盛宴,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

来源:写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