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上午,以“空中课堂 联合教研”为主题的教联体联合大教研活动正式开启。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大校区师生齐聚“互联网+”空中课堂,旨在通过教学资源与经验的共享,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推动教联体教学质量提升。
9月23日上午,以“空中课堂 联合教研”为主题的教联体联合大教研活动正式开启。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大校区师生齐聚“互联网+”空中课堂,旨在通过教学资源与经验的共享,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推动教联体教学质量提升。
活动中,一堂以“数对”为内容的数学课聚焦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展现了生动的教学实践。课堂伊始,永宁校区数学教师兰好好以学生熟悉的座位图切入,引导大家自主交流张亮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交流碰撞中,学生们自然感受到统一表示方式的必要性。随后,教师将生活经验逐步提升、抽象,清晰揭示“行”“列”的含义及确定规则,顺势引出“数对”这一数学表示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到数对的简洁与实用。
为巩固所学,教师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再通过教师用数对点名的方式加深理解。该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厚,有效达成巩固效果。明德校区数学教师胡凤青反馈,本节课内容难度适中,明德校区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学习障碍,为后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展示结束后,在“空中沙龙”评课活动中,所有老师围绕兰老师、胡老师执教的《位置》一课展开研讨。
直 播 间 互 动 点 评
现 场 沙 龙 研 讨
尚德校区的刘承志老师认为本节课情境导入贴近认知,以“检阅队伍”视频及座位描述问题,引出统一位置标准的需求,调动探究欲;概念建构巧设“抽奖找幸运同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数字无法确定唯一位置”“表述混淆”等问题中自主建构知识;互动环节丰富,“举手游戏”“描述位置”“数对站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发展空间观念;融合“笛卡尔与数对”数学史及电影院、演唱会座位等生活场景,设计拓展题,提升学科价值。刘老师表示,本节课让抽象数对概念具象化,若优化“0起点”渗透、错误反馈及练习分配,课堂完整性与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
石佛寺校区刘婷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学逻辑清晰、课堂亮点突出:探究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感知—理解—应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模型思想、强化应用意识;练习设计联系生活,体现数学价值;同时,评课刘婷老师建议增加“差异化探究”环节,强化“错误资源”利用。本节课目标达成度高,优化后可进一步提升课堂深度与广度。
永宁校区陈天平老师认为趣味与深度并存,这节数学评课亮点多。课堂展现出很强的层次感,清晰体现了学生从一维到二维空间认知的发展。同时,课堂巧妙利用学生在位置表述上的矛盾(如“四三”表述的歧义),引导学生思考规定坐标表述顺序的必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材编排,评课老师也提出思考,认为该内容在四年级教学也具可行性,而人教版放在五年级,其难点在于学生对空间维度提升的理解,而兰老师的课堂很好地呈现了这一认知层次的递进。
永宁校区张检刚老师聚焦课堂难点,优化教学细节做出了精彩点评。他指出,授课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从分盘表格与概率问题中提炼知识点,展现教学优势。同时,也提出优化建议:教学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对“行数、从前到后”等常识可简要带过,重点突破“列数从左到右,以观测者角度为准”这一难点,此视角易与学生习惯相反。建议部分知识点可直接明确规定,如“竖排为列、横排为行,列数从观测者左到右数”,避免过度讨论导致学生思路混乱。评课老师肯定了授课老师作为年轻教师的诸多优点,认为优化细节后课堂实效将进一步提升。
永宁校区的彭小红老师认同通过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单一方向描述位置的局限性,自然引出课题,激发探究兴趣。指出教学中,先暴露学生对位置描述的原有认知,凸显统一方法的必要性,为列、行概念的学习铺垫;再从列行描述过渡到数对,通过对比不同数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感受数学简洁美。最后介绍笛卡尔与数对的渊源,渗透数学文化,并以“一日为师,终身为友”升华情感,兼顾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相聚云端,共话数学,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收获,在课堂实践中领悟,在分享研讨中提升。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我们将不断深耕课堂,扎根教研,坚守小学数学教学的“责任田”。
来源:诺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