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在此起彼伏的纸飞机和欢笑声中,获得第35届搞笑诺贝尔奖的十组研究者又一次以奇怪方式解锁我们对科学的思考。
关注,从此你的世界多点科学~
先笑笑,再思考。搞笑诺贝尔奖已经走过35个年头。
9月18日,在此起彼伏的纸飞机和欢笑声中,获得第35届搞笑诺贝尔奖的十组研究者又一次以奇怪方式解锁我们对科学的思考。
儿科奖 |
蒜味母乳的诱惑
不光解锁怪知识,还散发淡淡怪味道。那是母乳中的大蒜味,能让人类幼崽迷恋而久久吮吸乳汁的那种。
1991年《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刊载的文章《母亲饮食改变母乳的感官特性及乳婴行为》最早记下蒜味母乳的吸引力,现为其作者朱莉·梅内拉(Julie Mennella)与加里·比彻姆(Gary Beauchamp)赢得儿科奖肯定。
二人一直致力于揭示风味感知科学里最微妙的风味,当他们刚开始招募哺乳期母亲食用大蒜时,大家普遍觉得母乳掺杂蒜味会令婴儿反感,但最终实验证明孩子喜欢蒜味母乳。
根据风味感知小组的评价,大蒜摄入能显著且持续增加母乳样本中蒜味的感知强度;这种气味强度变化在吃蒜1小时后还不明显,到2小时后达峰值,之后逐渐减弱。乳婴会敏锐察觉蒜香——延长吸吮乳房的时间,提高吸吮频次,摄入奶量稍有增加(变化不显著的原因或许是可获取母乳总量的上限固定)。
梅内拉表示:“之所以选用大蒜改变母乳风味,是因为此前有人发现以野生大蒜为食的奶牛产出的奶带着蒜味,而当时人们又相信母乳理应清淡无味。”
基于上述工作,梅内拉与比彻姆后来又发现,孕期食用大蒜还可以改变宫内羊水的气味!当然,除了大蒜,其他多种食物的风味也都能被羊水和母乳吸收,例如酒精、薄荷、奶酪、香草、胡萝卜甚至烟草……
二人通过测量母乳里酒精和尼古丁的含量确定,母乳酒味/烟味的感知强度变化与其中乙醇/尼古丁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需要指出的是,观察结果表明孩子不爱喝酒味乳汁。
有人可能好奇:如果频繁给孩子喂蒜味母乳,孩子日后会否对大蒜偏爱更多?
梅内拉团队对此有所探索,不过选择了果蔬作为目标,他们的观察结果是:如果母亲在哺乳期(2周大到4个月大)频繁摄入胡萝卜汁或蔬菜汁,她的孩子长到7~8个月大后,对胡萝卜味谷类辅食的接受度更高。
此外,梅内拉等学者也研究了孕期饮食的影响,并收获有趣发现:若母亲孕期内摄入酒精、茴香、胡萝卜或大蒜,孩子在出生后头两周内对这些食物气味的接受度更高;若怀孕母亲有喝胡萝卜汁的习惯,新生儿在5.7个月大(平均年龄)时更愿接受胡萝卜味谷类辅食;若母亲产前摄入更多大蒜,孩子在8~9岁大时乐于多吃蒜味土豆。
生物学奖 |
条纹能防蚊,斑牛赛斑马
奶农深知牛群对蝇虫叮咬的恐惧,动物学家则了解斑马乃先天防蚊虫圣体。学界一直探讨斑马黑白条纹的功能,并希望实验验证其中的驱蝇假说。
日本学者小岛智树(Tomoki Kojima)选择用水性漆在黑毛和牛身上绘制斑马条纹和纯黑条纹,然后观察它们被遭受叮咬的情况。
结果显示,相比纯黑条纹或无条纹(对照)组,黑白“斑牛”的防叮咬属性显著增强,驱蝇行为更少。小岛等人推测斑马条纹干扰了蝇虫的运动检测系统。
物理学奖 |
当流体物理学遇上意面酱
物理学奖授予一组意大利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关于意面酱物理特性的研究成果。
在经典意面料理“胡椒奶酪面”(Cacio e Pepe)中,硬质、磨碎的罗马羊奶酪和粗粒碎胡椒是酱汁主要原料,不过需要与煮面时留下的淀粉水搅拌形成乳状,方可入口。制酱看似简单,实则极易翻车,因为干奶酪在乳化时极易凝结成难嚼又难看的块状物——这就是所谓的相变现象。
获奖团队以流体力学方法验证了意面厨师的防结块技巧,即向煮面水添加玉米淀粉以增强乳化效果。通过测量相变行为,他们最终得出科学精准配方:
将4克玉米淀粉粉末调入40毫升水中,搅拌至混合液澄澈而黏稠,随后于低温下将其与160克奶酪混合——关键就是淀粉和奶酪的质量比控制在2%到3%——此时淀粉结合蛋白质可防止结块。接着,正常加入240克碎胡椒。最后在平底锅里将意面与酱汁拌匀。
化学奖 |
被FDA拒绝的特氟龙减肥餐
不粘锅里的美食助长了现代人的肥胖危机,不粘锅涂层里的聚四氟乙烯(或称特氟龙)曾有望缓解危机。因为它不易消化,若以粉末形式掺入食品,似乎能让食客获得更多饱腹感并减少进食——直到它被排出人体。
在麻醉师罗特姆·纳夫塔洛维奇(Rotem Naftalovich)与其材料学家兄弟丹尼尔·纳夫塔洛维奇(Daniel Naftalovich)看来,特氟龙简直是代言零卡概念和减肥食品的理想膳食添加剂。他们发表论文阐述聚四氟乙烯如何能于食物中占据1/4体积并无毒地帮助实验动物减轻体重,甚至亲自制作与食用含特氟龙的巧克力棒。
不过这套“特氟龙减肥餐”研究只斩获搞笑诺贝尔化学奖,并未得到美国FDA批准用于食品添加和人体试验。
和平奖 |
酒壮外语感
饮用少量伏特加能提升外语表达能力:既增强表达自信,又不导致言语混乱。这一和平奖级发现来自由德国、荷兰和英国学者组成的国际团队。不过他们也指出,酒精的微醺只少许提升了德语母语者的荷兰语流利程度,至于其原因是否为“醉意减少语言焦虑从而增强外语熟练度”,仍需更多工作验证理论。
航空奖 |
飞前一滴酒,蝙蝠两行泪
醉意无法提高蝙蝠的飞行自信,只会导致它们行动迟缓,回声定位能力下降,就像醉酒人类口齿不清。航空奖得主通过给埃及果蝠过量喂食发酵水果发现了这一现象——“酒飞”蝙蝠撞击障碍物的风险显著增加。
营养学奖 |
蜥蜴爱吃哪种披萨
营养学奖聚焦于蜥蜴对披萨的爱。来自非洲多哥的彩虹蜥蜴常以披萨为食,不过有自己的配料偏好,只钟情“四重奶酪”(four cheeses)披萨,原因可能是独特化学信号的吸引或更易消化的优点。
工程设计奖 |
辉藏盒里
印度研究人员发明了可消除运动鞋臭味的鞋架。该鞋架形似纸盒,内置UV-C灯管,能通过发射“除臭”紫外线,于两到三分钟内杀灭致臭细菌。
心理学奖 |
智性自恋
心理学奖表彰了一项发现“被夸聪明会让人短暂产生自恋倾向”的研究。一些自恋人士对自身智力高度自信。有心理学家反向思考:当不自恋的人被外界夸赞智力很高后,会否产生自恋倾向?针对数百名波兰志愿者的调查显示,正常人会因“智力超群”的正面评价而短暂陷入自恋,也会因负面反馈而低估自己智力。
文学奖 |
漫长的指甲
文学奖追授予已故的医学史学家威廉·比恩(William Bennett Bean)博士。他在三十五年间以一系列文采斐然的论文记下自己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
结合大量文献资料,他总结出几条关键规律:指甲生长速度会随年龄增长而放慢;儿童指甲生长速度快于成人;温暖环境能促进生长,咬指甲行为亦然——原因或许是啃咬刺激了局部血液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来源:世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