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赶集,街上群众多,务必加强巡防,深化管控,确保安全……”花桥派出所所长侯兵简要部署后,民警辅警随即出发,融入街巷。
秋分时节,贵州石阡,山峦叠翠,层林尽染,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与泥土的醇厚。
9月24日,恰逢石阡县花桥镇赶集。天朗气清,正是交易分享、共庆丰收的好日子。
“花桥菜油,百块钱一桶,又纯又香!”
“新鲜橘子,10块钱3斤,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街头巷尾,洋溢着浓9的乡土气息;此起彼伏的吆喝,是乡村经济脉搏最直接的跳动,汇成乡场独有的喧腾。
晨曦初露,石阡县公安局花桥派出所已是灯火通明。
“今天赶集,街上群众多,务必加强巡防,深化管控,确保安全……”花桥派出所所长侯兵简要部署后,民警辅警随即出发,融入街巷。
“秋收季,路上车多人忙,安全更要刻在心上。带上警用小喇叭,多拿点宣传品……”与此同时,石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辅警也在忙碌准备。随后,驾车前往花桥镇,车后备箱塞满了印有“拒绝酒驾”“一盔一带”标语的围裙、抽纸等宣传小礼品——这些并非普通赠品,而是承载安全知识印记的“平安信物”。
9时40分,3名交警抵达花桥镇街头,与花桥派出所民警辅警联动协作,共赴一场关于“平安秋收”的约定,让安全在大山深处扎根,在群众心中发芽。
这是石阡公安深化开展“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活动的鲜活写照。
(图:9月24日,石阡公安民警辅警依托警用小喇叭向赶集群众普及安防知识。)
横幅映秋色,驿站传平安
“警民同心护秋收,平安路上不掉队”
“美丽乡村行,安全进万家”
10时10分,最热闹的花桥镇农贸市场,两条横幅格外醒目。三张小木桌拼成简易“摊位”,四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围成知识墙,一摞摞宣传资料整齐码放,“搭”起一座流动“平安驿站”。
“乡亲们!过来瞧一瞧,看一看,交通安全知识、防骗反诈干货……免费送,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辅警罗宽手持警用小喇叭,用方言卖力“吆喝”,声音清亮。人群如潮水般围拢过来,有人笑着打趣:“公安同志也来‘摆摊’咯!”
其余民警辅警则一边发放资料,一边解答咨询。
赶集村民梁世芳挤到“摊”前,细看民警递来的反诈宣传单。
“老乡,这上面写的‘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等都是骗子伎俩。”花桥派出所民警黄开文凑近,手指点着宣传单上的醒目案例,“千万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拿不准就打这个电话——单子上印着呢!”他随手举起小喇叭,提高音量提醒:“三轮车绝不可载人,花桥坡陡弯急,安全头盔就是‘保命盔’!”
其间,民警辅警还采取以案说法、以案说防等形式,变“文件语”为“家常话”,向赶集村民普及防骗反诈、交通安全等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秋收农忙出行特点,延伸讲解驾驶车辆上路和乘车出行应注意的事项,阐述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倡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摒弃交通陋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文明出行,让大家听得进去听得明白。
“大家出售农产品时,务必找正规渠道,切莫贪图小利。”黄开文着重叮嘱。
乡音破喧哗,安全驻心田
“有奖问答,答对就送!”
11时许,活动进入“有奖问答”环节。交警吴娜嗓音清亮,瞬间点燃现场气氛。
“接到电话说你‘农村合作医疗卡’异常,要你转钱核实该怎么办?”黄开文举起小喇叭提问。
“莫信!莫转!立马挂断,找警察。”问题刚出,村民田如明的手臂已高高擎起。
“说得对!这筷子攥紧了,骗子就‘夹’不走咱的‘血汗钱’!”吴娜笑着将一把亮闪闪的不锈钢筷子递到田如明手中。捧着奖品,田如明咧嘴一笑:“比山里熟透的八月瓜还甜哩!”
“秋收拉稻谷,三轮车能坐几个人?”接着,罗宽抛出“交通答题”。
“只能坐开车那个!丰收再忙,安全不忘。三轮车绝不准载人,喝酒更不能摸方向盘!”村民王贤棋嗓门洪亮。他接过罗宽递上的不锈钢饭盒,黝黑的脸上沟壑舒展成笑纹:“这饭盒装新米,香!警察同志的话赛真金,揣进心里才稳当!”
此刻,警用“小喇叭”穿透市集嘈杂,成了传递“大安全”最有力的声浪,亦是移动的“平安信使”。
秋阳暖煦,洒在每一张笑脸之上,宣传单一页页递入掌心,叮嘱一句句落进心底,安全的种子悄然扎根。
“公安这小喇叭,听着比山歌还熨帖。安全经念到咱心窝窝里了!”村民费永婵抚摸着印有“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字样的围裙轻声说。
案例敲警钟,联动筑防线
“大家看展板上这起事故……三轮车载人翻下深沟……”12时许,吴娜指着宣传展板上的案例讲解,声调沉凝,“秋收再忙,命比稻谷金贵!”
“派出所与交警联动开展‘美丽乡村行’,就是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赶集安心,回家平安。赶场热闹,正是好时机。”黄开文边发放警民联系卡边介绍:“卡片上有派出所和民警电话,有疑虑、遇麻烦,随时拨!”
“宣传资料按老年人、驾驶人、妇女儿童分类,精准送达。”吴娜补充说。
午后时分,阳光斜照,人潮渐散。而那一声声“骑车戴好盔,亲人盼你归”,那一句“陌生链接莫要点,馅饼不会天上掉”,仍在街角巷尾悠悠回荡。
“‘美丽乡村行’,不单是发资料、搞宣讲,更要让群众记得牢、用得上、传得开。”黄开文介绍说,当天,他们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赠送宣传品100余件,解答咨询100余人次。
“警察同志,辛苦了!明年秋收,你们还来吗?”民警辅警收整展板时,几位老人特意折返。
“来!年年都来。”民警辅警齐声应答,眼角微润。
笔者手记:
警用小喇叭,乡土深处的平安回响
石阡花桥的秋色,炽烈——辣椒的红、稻浪的金、菜油透亮的黄。乡场上,比秋色更动人的,是那抹藏蓝守护的人间安稳。
警用小喇叭的“吆喝”,摒弃宏大叙事,却将反诈的警觉、交规的敬畏,如种子般精准播撒于乡土肌理。那些不锈钢饭盒、围裙、抽纸等宣传品,是安全意识的具象化身,在灶台烟火间持续回响。
这场“美丽乡村行”,表面是送知识,根系是播信任。民警辅警弯腰递出的不仅是宣传品,更是对乡邻生计的体察与尊重;群众伸手接过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一种被看见、被守护的踏实与心安。
秋收田野,镰刀割下沉甸甸的稻穗;乡场上的“美丽乡村行”,警民携手“收割”的,是比五谷更珍贵的平安丰年。在这群山褶皱里,小喇叭的清音与稻浪的起伏同频,共奏乡村振兴最笃实的和弦。
“最坚固的安全防线,深植于民心之上。”
在石阡,这种“联动赶场”模式已在全县遍地开花,成为“美丽乡村行”的生动注脚。
听,声声入耳的警用“小喇叭”,汇入的,正是乡村振兴壮阔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平安号角。
编 辑:毛婷婷
审 核:杨 芳
签 发:曾启雄
来源:铜仁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