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开始写作文时,头脑里满是想法,手一动就觉得自己要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结果最后交上去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想自个给打个大叉——流水账。
你有过那种感受吗?
刚开始写作文时,头脑里满是想法,手一动就觉得自己要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结果最后交上去的东西,自己看了都想自个给打个大叉——流水账。
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怎么写着写着,原本的激情、思想都跑到哪儿去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作文,根本就不是写字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场演出。
是的,你在写作文时,其实是站在一个看不见的舞台上,面对的是一群心情复杂的阅卷老师。他们可不是什么亲友团,也不是来给你加油鼓劲的,而是准备看你如何把这场看似平淡的演出演得让人眼前一亮。
无论你写得有多真诚,情感多么丰富,只要舞台表演不好,结果就不尽人意。
所以,作文不只是会写——它还需要会演。
要说套路,很多同学脸上都会写着“鄙视”二字。
好像用了套路就等于“作弊”,就等于没有灵魂。但我告诉你,套路就在作文里,就像我们社交中的基本礼仪。你去别人家做客,得喊“叔叔阿姨好”;你见到老师,得说句“老师辛苦了”。
换成作文呢?就是开头有个观点,中间分三层,结尾来个点睛之笔。
别看套路老土,正是因为老土,才保险。
就像婚礼上播放《小苹果》,虽然俗,但没有人会觉得你不懂气氛。套路的价值就在这:它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但绝对是最低的保证。如果你不走套路,写作文就像赤手空拳上擂台——就算你拼命想表演一番,最终依然会被打得稀巴烂。
所以,套路不是敌人,它是你的护身符。
接着说真情实感。
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总能看到学生们眼中一副“糖水来了”的表情。写作文一说真情实感,立马就会有学生写个“妈妈的微笑像阳光”,或者“老师的眼神像春风”。
天啊,简直比超市打折的果汁还不值一提,兑水兑到没味了。
而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作文,真情可不是那种能让人心里发腻的糖水,而是烈酒,喝下去能让你眼眶发热,心脏跳得跟敲锣似的。
你写一次失败的经历,别再那儿啰里啰嗦地“我很难过”,换成“我盯着那份试卷,桌面上的冷气直往我身上窜”。
这些细节比你套什么太阳、春风的比喻更真实、更有力量。
烈酒的真情,喝一口就能让人心生波澜,而阅卷老师可不是什么“糖水”爱好者,他们喝惯了这一套,突然遇到烈酒,精神都为之一振。
再说说逻辑。
这玩意儿,很多学生忽视了,觉得“有想法就行”,好像文章只要有点创意,其他什么都无所谓。
但你看看那些看似辞藻华丽的文章,背后没有逻辑支撑,前面写着“我热爱学习”,后面又说“我喜欢打篮球”,完全是醉汉走路,东倒西歪。
其实,逻辑才是文章的骨架。
没有骨头的文章,就像是一只没有支撑的烤鸡,随便一拿就散架。逻辑能让你的想法串成线,像一串糖葫芦一样,酸甜并存却又不至于乱七八糟。
比如你要说“坚持的重要”,那就得从“坚持有多难”写起,再到“坚持之后的收获”,最后总结“坚持的意义”。
逻辑是你文章的隐形铁丝,把这些零碎的想法紧紧地串在一起。
总结来说,写作文就像打游戏。
套路是你基础的技能,真情是爆发的技能,逻辑则是你的装备。少了哪一样,你就成了个“半吊子玩家”。
全都有了,你才能打出一套高分连招。
最厉害的作文,其实不在于你写得有多华丽,而是在阅卷老师看了几分钟之后,能立马发现:哦,这个学生懂得套路,不油滑;有真情,不矫情;逻辑清晰,不跑偏。
这样一来,分数自然就稳了。
如果你非要我给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写作文,千万别装、别慌、别散。
别装,就是少用那些空洞的鸡汤句;
别慌,别为了炫技乱堆名言警句;
别散,写之前先理清楚思路,别让文章变成没头苍蝇。
因为,作文并不是一场舞台剧,也不是“小作文”比赛。它不过是场临时的演唱会,观众可没时间听你瞎折腾高音,他们只想听到一首旋律清晰、歌词顺畅的歌。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分数就能稳稳地拿到手。
是不是感觉没那么难了?
其实写作文,真没啥可怕的,别想太多,只要你把演出的角色演好,分数肯定是你的。
来源:天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