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瞅着2025年快到10月,村里大喇叭天天播土地延包的事儿,不少农户心里直犯嘀咕:二轮承包到期要续30年,老家的地会不会被打乱重分?家里没地、地少的,这回能捞着实惠不?
眼瞅着2025年快到10月,村里大喇叭天天播土地延包的事儿,不少农户心里直犯嘀咕:二轮承包到期要续30年,老家的地会不会被打乱重分?家里没地、地少的,这回能捞着实惠不?
这些担心,其实政策里早给了准话。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土地延包要牢牢守住“大稳定、小调整”的底线,现在广西、湖南、安徽三个省的整省试点已经跑起来了,江苏、四川、山西也跟上了节奏,具备了开展试点的条件。核心就一条:承包地大多顺着原来的来,绝不随便推倒重分。对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户来说,这就像给自家田地装了“稳定锁”,不用怕辛苦侍弄的地突然换了主人。
“大稳定”可不是嘴上说说。按农业农村部对延包政策的解读,只有遇上地震毁地这种特殊情况,而且得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同意,再报乡镇、县级主管部门批了,才能小范围调地。想随便把地打乱重分,门儿都没有。就说安徽,试点里还专门给外嫁女划了“权益线”——想在娘家留地,或是在夫家分地,自己选就行,再也不用为了块地跟家里闹矛盾。
最让无地、少地农户踏实的,是安徽推出的“地、利、岗、保”四项保障,这些措施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都能查到,现在已经落地见了效。村里刚娶进门的新媳妇没分到地?村集体会把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地,还有新开的荒地优先分给她,从根儿上解决“没地种”的难题。
不想种地也有出路。村东头以前靠打零工糊口的农户,现在村里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比如管灌溉渠养护、村容打扫,每月能领固定工资,这就是政策里的“岗位保障”。要是想种地却没自己的地,流转别家土地时,村集体还会给补贴一部分租金,成本降下来,种地的收益自然稳了。
就连干不动农活的老人,政策也考虑到了。村里没地、没劳动力的独居老人,会被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每月能领养老金,看病住院也能报销。这“社会保障”兜的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安稳。
这些政策都不是临时拍脑袋想的。按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全国所有承包地要在2027年底前完成延包,现在搞试点,就是为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解决掉,给后面的地方打样。所以农户们不用慌,只要多盯着村里的通知,到时候及时签好土地承包合同,自家的土地权益就有了硬保障。
说到底,土地延包从来不是“一延就完事儿”,而是既要稳住农户的地,又要帮着解决实际困难。不管家里有地没地、地多地里,跟着政策走,把该享的权益攥在手里,往后的日子自然能更踏实。
来源:友爱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