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轮胎“盈利王”:营业利润超过260亿元,在中国持续增资扩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20:04 1

摘要:过去一年,受供应链挑战、通货膨胀、地缘局势紧张等影响,全球轮胎企业普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或“利润承压”的情况。根据美国权威行业媒体《Tyre Business》(轮胎商业)的报告显示,追踪的25家轮胎制造商2024年平均税前营业利润率为10.3%。

过去一年,受供应链挑战、通货膨胀、地缘局势紧张等影响,全球轮胎企业普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或“利润承压”的情况。根据美国权威行业媒体《Tyre Business》(轮胎商业)的报告显示,追踪的25家轮胎制造商2024年平均税前营业利润率为10.3%。

在营业利润可比较的22家企业中,13家实现增长,韩国锦湖轮胎(43.2%)、日本优科豪马橡胶(37.7%)、美国固特异(36.2%)增幅位居前三,均实现30%以上的高增长;9家出现下降,芬兰诺记轮胎(-94.4%)、美国帝坦国际(- 77.7%)、印度JK 轮胎(-41.1%)跌幅均超过40%。

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排名第三,去年营业利润28.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这家德国企业成立于1871年,总部设在汉诺威,首创有轮胎花纹的汽车轮胎,还是镶钢轮胎的先驱。随着旗下汽车子集团、工业技术部门康迪泰克(ContiTech)相继拆分,大陆集团彻底告别多元化布局,仅保留轮胎业务,回归“轮胎制造商”定位。

马牌轮胎是全球第四大轮胎品牌,去年产量为1.1亿条,销量达到1.075亿条。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三年后在合肥建立生产基地,并于2011年正式投产。这是其在华设立的唯一一家全资轮胎生产基地,也是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累计投资近10亿欧元。去年6月20日四期项目正式投产,到2027年全面达产后,年产量将达到1800万条。

普利司通(BRIDGESTONE)位居次席,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5%至31.62亿美元。这是日本最大轮胎制造商,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9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推出搏天族、泰然者、遨然者、冰锐客等产品系列,并在天津、无锡设立两大生产基地,乘用车胎年产能达到1720万条。

今年上半年,普利司通实现营收21164.37亿日元,同比下降2.8%;营业利润1644.84亿日元,同比大跌41.3%;净利润1151.89亿日元,同比减少42.2%。压力之下,公司在阿根廷和巴西进行产能削减和劳动力优化,在欧洲同样进行“重建重组”,包括关闭比利时Lanklaar的轮胎翻新工厂,对西班牙Puente de San Miguel 和Bilbao两家工厂实施优化计划。

米其林(Michelin)是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无论是销售额256.47亿美元,还是销量(1.85亿条),营业利润同样领跑行业,达到36.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9亿元)。

不过三项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上半年情况依旧没有好转,销售额130.28亿欧元,营业利润12亿欧元,净利润8.34亿欧元,同比分别下降3.4%、23.6%、27.9%。

这家法国企业不得不“减肥”过冬。去年关闭了波兰奥尔什丁工厂、英国斯托克工厂,三家德国工厂将在2025年底关闭,两家法国本土工厂计划于2026年初关闭。今年6月又宣布将在年底关闭墨西哥克雷塔罗工厂,以及生产摩托车/自行车胎、工业胎的巴西库里蒂巴工厂。

但值得注意的是,米其林正在扩大中国工厂产能,其中,沈阳工厂静音轮胎技改项目于今年8月竣工,产能从130万条/年跃升至500万条/年。上海工厂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将于2026年底前竣工,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年产能将提高至950万条。

2025年,全球轮胎市场延续分化增长态势,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终端需求复苏乏力、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各家企业利润水平仍将处于不理想区间。#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来源:新潮商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