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泽娟指出,当前药物研发领域呈现多模态并行发展态势,CAR-T、ADC、mRNA 疗法等新型疗法不断涌现,但小分子药物凭借深厚的研发积淀与独特优势,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数据来看,小分子药物在全球上市产品中占比超 99%,全球管线数量占比 92% 以上,2024
以下为盛泽娟演讲要点:
小分子药物行业发展现状
盛泽娟指出,当前药物研发领域呈现多模态并行发展态势,CAR-T、ADC、mRNA 疗法等新型疗法不断涌现,但小分子药物凭借深厚的研发积淀与独特优势,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数据来看,小分子药物在全球上市产品中占比超 99%,全球管线数量占比 92% 以上,2024 年 FDA 批准新药中占比超 65%,FIC 新药占比 85%,Top100 药物占比超 60%,充分印证其在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中的基石作用。
小分子药物的差异化优势显著,在成药性上,具备口服给药便利性,组织穿透性强,能作用于胞内靶点并穿透血脑屏障,还可通过分子修饰与制剂调整优化药代动力学特性;靶点与机制层面,可覆盖广泛靶点,实现高选择性精准靶向,支持抑制、激活、变构调节等多种作用机制,甚至能突破传统 “不可成药” 靶点限制;生产与成本上,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效益高,适合广泛普及;联合用药方面,兼容性强,可与大分子药物、细胞疗法等多种药物形式协同使用。
在药物模式选择上,需以患者获益为核心,综合权衡临床需求、技术可行性与治疗价值。对于可通过蛋白功能调节实现治疗目标的疾病,优先采用小分子药物等成熟模态,依托成熟技术平台缩短研发周期、降低风险;同时,新型疗法可作为补充,用于解决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需求,且需持续优化药物可及性,例如开发口服制剂替代注射类生物制剂,推动行业向 “临床需求导向、技术可行性匹配、患者获益最大化” 方向发展。
小分子药物核心产品与协同应用
盛泽娟重点介绍了药捷安康的核心小分子药物 Tinengotinib,其通过独特作用机制精准靶向肿瘤耐药问题,填补多个治疗空白。在胆管癌领域,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己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FGFR抑制剂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CCA(胆管癌)患者的研究药物,Tinengotinib 对 FGFR2 野生型及多种耐药突变(如 V564F、N549K 等)均保持高活性,针对既往接受 1-2 线 FGFR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 30%,疾病控制率(DCR)达 9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0 个月,有效填补胆管癌三线治疗指南空白,目前关键 II 期试验进展顺利,计划 2025 年下半年完成。
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领域,Tinengotinib 通过 FGFR/JAK 双通路抑制,逆转肿瘤细胞谱系重塑,恢复对新型激素治疗(NHT)的敏感性。临床数据显示,其单药治疗多线失败的 mCRPC 患者,ORR 达 46%,DCR 达 85%,中位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5.6 个月,43% 患者 PSA 降幅超 50%,目前已启动联合 NHT 的 Ib/II 期临床试验。此外,该药物在 HER2 阴性或低表达乳腺癌、胆道癌、肝癌等实体瘤中也展现出治疗潜力,多适应症布局逐步展开。
在免疫炎症领域,盛泽娟提出 “小分子 + 大分子” 协同作战的创新模式,通过机制与靶点互补提升治疗效果。例如在炎症信号传导通路中,大分子药物(如 Infliximab、Rituximab)可阻断细胞因子结合或靶向异常细胞,小分子药物(如 Tofacitinib、TT-01488)则抑制胞内信号传递,形成 “ extracellular 阻断 + intracellular 抑制” 的双重调控;在炎症细胞迁徙调控中,大分子药物(如 Vedolizumab)阻断细胞黏附,小分子药物(如 S1P1 调节剂 TT-01688、VAP-1 抑制剂 TT-01025)抑制趋化信号,协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这种协同模式已在临床中验证价值,如 Zanubrutinib 联合 obinutuzumab 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为免疫炎症疾病治疗提供新路径。
小分子药物突破方向与未来展望
盛泽娟表示,小分子药物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突破,不断拓展治疗边界。在靶点突破上,借助共价调节、蛋白降解、RNA 靶向等新型作用机制,打破传统 “不可成药” 靶点限制,例如药捷安康的 NLRP3 抑制剂,对 NLRP3 炎症小体抑制活性较其他炎症小体超 1,000 倍,且具有高过脑率,可靶向中枢炎症,在肥胖模型中效果不错。
技术赋能成为重要驱动力,AI 技术深度融入小分子药物研发全流程,在靶标发现阶段助力挖掘潜在治疗靶点,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阶段通过虚拟筛选、高通量筛选(如 FBDD、DEL)提升效率,临床阶段支持患者筛选、分层与数据分析,加速研发进程。同时,制剂技术创新也不断提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如开发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降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从企业布局来看,药捷安康已构建覆盖肿瘤与非肿瘤领域的差异化小分子管线,除 Tinengotinib 外,TT-00920(PDE9 抑制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具有低中枢暴露、高心脏分布的特点,是全球首个在 I 期体现优异靶点 PD 响应的 PDE9 抑制剂;TT-01688(S1P1 调节剂)作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口服药物,耐受性良好且无明显活性代谢产物;TT-01025(VAP-1 抑制剂)用于 NASH 治疗,脑 / 血浆比率低,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小。
盛泽娟认为,未来小分子药物将持续以 “机制创新 - 临床验证 - 技术赋能” 为路径,在更多治疗领域实现突破。随着靶点挖掘不断深入、技术平台持续升级,以及与其他药物模态的协同融合,小分子药物将为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提升患者治疗获益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推动全球医药创新迈向新高度。
联系电话:021-5407-5836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融合全球64年的咨询经验,27年来竭诚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以全球化的视野,帮助超10,000家客户加速企业成长步伐,助力客户在行业内取得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实现融资及上市等资本运作目标。
沙利文大中华区的投融资业务实现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全行业覆盖,包括对新经济、新基建等所有经济热点的高度关注,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消费电子、双碳新能源、医疗与生命科学、餐饮与新零售、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汽车与出行、康养服务、食品与饮料、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科技、地产与物业、矿业冶炼、美容时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流与供应链、建筑科技与装饰装潢、特种新材料、文化娱乐、企业级服务、跨境电商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节能科技、教育与培训等。
沙利文团队为企业领袖及其管理团队开展投融资顾问咨询服务以来,已帮助近三千家公司成功在香港及境外上市,是国内投融资战略咨询领域的领军企业。近10年来,沙利文连年蝉联中国企业赴香港及境外上市专业行业顾问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且近年来,沙利文报告也被广泛引用于业内领先的A股、科创板等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一级和二级市场研究报告及其他资本市场公示文件中。
64年以来,沙利文通过其遍布全球的近50个办公室,利用强大的数据库和专家库、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咨询工具,帮助大量客户(包括全球1,000强公司、国内外顶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各类领先企业等)完成了包括但不限于尽职调查、估值分析和第三方评估工作等工作,达成了战略目标;创立一系列市场地位研究工具及方法论,创新性提出“FSBV沙利文品牌价值模型”,已向超1,000家企业提供市场地位研究及品牌价值评估服务,持续助力大量中国品牌实现国内与出海增长战略。
来源:新浪财经